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人知道恐龙和陨石大灭绝的存在吗?

2022-06-13 11:53 作者:你好历史旗舰店  | 我要投稿

    最近在看BBC Studios制作的纪录片《恐龙:最后一日》,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再现了恐龙灭绝前最后几日的失落世界,揭示了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所发生的情景。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这部纪录片则以最有话题性的“陨石坠落”说,作为恐龙消失的切入点。精美的制作和推理,大大满足了我这种爱幻想的UP的审美趣味。



    不过关于陨石这个话题,东汉的王莽最有发言权。公元23年,发明了“游标卡尺”,建立了“国家银行”,施行“土地国有分配制”的“穿越者”王莽。带领43万大军,将“位面之子”刘秀不到2万人的部队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起来,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刘秀。就当王莽坐等绞杀完绿林军最后的希望时,他看见了““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这一生难忘的景象。


王莽:优势在我!


    一颗陨石,砸进了王莽的军营中,在那个迷信横行的时代,42万人瞬间士气归零四处逃散,被不到2万人反杀。最终“位面之子”刘秀,成就了东汉的一段新传奇。

    只是灭绝恐龙的那颗陨石,和王莽遇到的那颗更不一样。

    根据《恐龙:最后一日》中的推论,撞击地球的那颗小行星比珠穆朗玛峰还大!!!即使某热血动漫反派的必杀大招,放到这里也就是个弟中之弟。


您还是歇了吧(为什么我会自动脑补冷淡熊...)


    如果陨石灭绝说成立,那么同样也是一颗陨石,终结了恐龙的统治,甚至所有体重超过 25 公斤的陆生动物都没能存活下来!

    这才有了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进化出现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座的诸位,其实都是“位面之子”!

    所以每个喜欢宏大叙事的小伙伴,都应该去看一下这部《恐龙:最后一日》,这里尤其要点名P社的玩家



    不过看到这里,小历突然产生了一个脑洞,你说中国古代,是怎么看恐龙这种生物的


    首先,让我们请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与恐龙化石发生交集的人,你绝对想不到是谁!

    他就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

    吴国灭了越国后,在会稽城里挖出了一些骨头,单独一节骨头就有一辆车那么大!吴国使者问大学问家孔子,“这是什么的骨头,如此之大?”孔子说“这是巨人防风氏的骨头,当年大禹让众神在会稽山开会,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就将他杀死作为警示。他的一节骨头就有车那么大。”

    而同样是来自《史记·河渠书》中的记载,“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的记载,似乎更好理解一些,这看起来就是挖到这个了。



    这样的描述,和《恐龙:最后一日》北达科他州的地狱溪地层发现的大量恐龙化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史记》这样严肃的岁月史书,文人笔记里更是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我们抛开妖魔鬼怪的不谈,说一篇比较正经的。

    《酉阳杂粗·支诺皋上》:“积日倍工,忽透一穴。穴中有石,长可四尺,形如守宫,支体首尾毕具。”说有人在山间开墓穴,忽然凿除一个天然洞穴来,其中有四尺来长,蜥蜴(守宫)形状的石头,首尾肢体都在。

    唐代一尺是30.7cm,将近一米五的化石,是某种恐龙?还是同时代的鳄鱼?

    总之在唐代,我们的历史上,又记录了一段恐龙的故事。



    而到了宋明两代,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发展,人们开始考虑从魏晋时期就使用的“龙骨”这味药材的来历。

    宋代《本草衍义》里记载,洛阳某户人家附近的山崖崩塌,露出了一副龙骨,支体头角悉具,不知道是龙的蜕还是死去的龙。这里说这副龙骨头角悉具,似乎和《恐龙:最后一日》里出现的三角龙是近亲?再联想到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就在洛阳市下属的汝阳县,这段文字里出现的龙骨可能就是恐龙化石,甚至是它们大洋彼岸的亲戚。

    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医学家李时珍更是直接的提出了质疑,“龙应该是神物,理论上来说没有会死的说法。前人说龙骨是龙之间相互争斗而死,所以才会留下遗骨。”

    简单几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李时珍已经在脑补的恐龙之间的争斗和捕食的场景了。而幸运的我们,则可以在《恐龙:最后一日》中,通过BBC Studios的精良特效与场景再现来一饱眼福。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对于陨石、恐龙、灭绝的认识,再次推荐大家去西瓜视频看这部优秀的纪录片《恐龙:最后一日》~


古人知道恐龙和陨石大灭绝的存在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