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人儿呀,只是心中藏了个缺爱的小孩......
边拖延边自责
“我总是在拖延,工作拖延,睡眠拖延,健身拖延,连上厕所都在拖延。仔细想想,我没有一件事是不拖延的。我越来越讨厌自己,越来越看不上自己,生活被我过得一团糟,可我对自己的拖延又无能为力......”
小岩(化名)一走进咨询室就开始了对自己拖延的抱怨。
其实小岩的困惑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只是很多人跟小岩一样,会把拖延归因于自己自律性差,性格有缺陷,并由此进行自我攻击,自认是一个无可救药、不求上进的人。
有一种拖延,只是在寻求掌控感
有一种拖延,只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掌控感。比如离开卫生间后,离开自己的结束了睡眠时间后,小岩就几乎很难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东西了。他的生活中只有被掌控,却难以体会到自我掌控的感觉。他在不知不觉中想抓住一切可以自己掌控的事物。比如待在厕所不出来,躺在床上弄弄这个弄弄那个,就是不想快速睡觉。那一刻他感觉无尽地放松,但时间久了,当他发现开始影响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又开始质疑自己的拖延,开始批判自己,觉得是自我管理能力太差。
如今他已经长大,独立工作生活,父母也没有办法处处管控他。但一旦工作生活中出现有压力出现,他还是会不自觉地进入拖延模式,以此来寻找寥寥的掌控感,弱弱地对抗生活中的压力。
拖延,也是为了回避自己的不完美
朋友小海(化名)在学业和工作中拖延严重,而且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拖延。应该这给她的生活曾经带来致命打击。当我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她从小就被父母赋予极大的期待,凡事要完满完成,不然还不如不做。这让小海逐渐形成一种强迫性思维,要么做到最好,要么不做。殊不知,在这种完美主义的指引下,恐惧也逐渐在湮没她。久而久之,逃避就成了第一选择,拖延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那些没有情感支持的教养瞬间
不论是为了对抗控制产生的拖延,还是为了回避自己的不完美而导致的拖延,背后都是那些成长经历中一个又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缺乏情感支持的教养瞬间。
在那一个个瞬间,恐惧在滋生,自我质疑在滋生。一个人的力量感和自信感正在一步步塌陷,生活越来越举步维艰。
如实地面对自己,是走出拖延的关键
如上所述,拖延习惯的背后,有很深的心理根源。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拖延属于哪种情况,又是为了应对什么样的压力而创造出来的模式。当我们看到那里有个充满了恐惧不安,充满了自我苛责的小小(内在)一只。看到拖延只是一种自我的保护方式,它有时候具有适应性,有时候不具有适应性。
如实地面对自己。如果是想要掌控感,那就尝试用具有适应性的方式去一点点找回自己的掌控感。如果是不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那就尝试面对这样不完美的自己,试试看结果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