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乡札记

2022-10-14 22:41 作者:西西弗斯很快乐  | 我要投稿

回乡札记

       十月一,伴随着返乡人群的不仅有寒潮,还有秋收。寒潮不仅带来了雨,还带来了风,先雨后风,于是玉米倒了,于是需要人力来收。这个活很累人,两亩地的玉米大概需要四个人一天的时间才能掰完,掰完了,需要将玉米从地上捡起来扔上拖拉机,玉米被卸下之后,需要人力将玉米皮剥下来(两亩地的玉米大概需要两个人一天半的时间),在这些干完之后需要将玉米装进袋子里,码成摞,然后等待明年春天等玉米的价格的贵了,玉米贩子来收的时候,将玉米卖掉,完成一年的收成。
    如果有联合收割机,那么只用将玉米收回家,装在袋子里,码成摞,这样虽然需要雇一台联合收割机,但是不用费这么多的时间了。
    我们村子地处冀南平原,农村中的壮劳动力大多出去打工了,能考出去的,一般就在城里定居了。农村中剩余的人口,大多是60-70岁的老年人,女人和儿童,也就是389961部队,他们每年都在干这这样的劳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的土地流转也在加快,我父母就有这样的想法,把地包出去,一年一亩地大概800元的租金,这样一年旱涝保收6000多,虽然少了一半,但是不太累了,轻松了许多。

    在因为疫情不能返校的时候,最高峰,我们村子一个星期死了三个老人。然后这次回去,我了解到,一个叔(我们家辈分大),也死了。80多岁,算是喜丧,但是这位叔叔的儿子,在当天由于确诊结肠癌,在县医院没有回来参加葬礼。这位老者,到死也没说一句疼,就在睡梦中静静的死亡了。生命啊,一辈子,一个人就这样结束了,没了。

    但是对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来说,生活不能像城市里那样,他们只能劳动才能换取生活所需的报酬。在农闲的时候,去附近经济开发区的工厂上班是一个选择,开着三轮走街串巷收破烂也是一个选择。他们没有五险一金,只能这样,在本该退休的年龄干着这些重体力劳动,求得一口饭吃。

    写的比较乱,想到哪就写哪了,请读者见谅

回乡札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