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LOID亚文化圈观察:日本次世代文化的一道风景

本文主要从介绍VOCALOID圈这一新世纪初在日本网络开始发展的音乐文化圈起笔,着力透过对VOCALOID圈——这个逐渐成为亚文化圈的音乐文化发展脉络和运作模式的分析,来观察日本年轻一代的文化心理和生活姿态,进而窥见日本流行文化的氛围。

一. VOCALOID和VOCALOID圈的概念概述。
VOCALOID圈,这个亚文化圈子在网络上最为常见的简称是“V圈”(本文以下部分也将这样简称)。很多人最开始接触到的概念词也是“V圈”两字。那么,什么是V圈,在介绍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词的前缀“VOCALOID”的意思。VOCALOID是日本YAMAHA公司自主开发的一款电子歌声合成软件,2000年,Yamaha开始研发VOCALOID,并于2003年3月5日至9日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览会公示其存在。VOCALOID一词由英语单词“vocal(歌唱)”和词缀“oid(类似的,...状的)”构成,意思是“能唱歌的东西”。 没人会想到,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一款类似调音编辑器软件的发布,会在之后的十年之内,掀起一场音乐界的革命——形成虚拟歌手群体和V圈。

具体原理是采用一个作为音源的人的声音录入本软件并进行合成(如初音未来的音源是藤田咲),形成一个能够合成所有字符和音节的数据库以后交予代理公司进行销售,消费者在购入数据之后就将之输入VOCALOID软件,并根据歌词输入音节、音调和旋律,最后进行伴奏混音从而产出歌曲。

那么,V圈包含的范围到底有多大?VOCALOID这款软件参与制作到什么程度,一首歌才能够算是“V圈作品”呢?VOCALOID一般只指以VOCALOID软件为基础产生的虚拟歌姬所唱的曲子,只要歌曲中含有VOCALOID歌姬的声音,都能算作v圈作品。
读到这里,你是否会觉得,V圈是一个充满科技含量的圈子,进入需要很高门槛?事实上,仅仅需要热爱v圈或者为VOCALOID音乐作品创作出力,都能算作已经进入这个文化圈的“圈内人”。(V圈创作者特意请圈外人编曲或作词的情况除外)

二.VOCALOID的发展过程(在日本)以及内容和主要风格。
1.逆风起航(2003-2007)
产出虚拟歌姬音源库的软件并不只有VOCALOID一家,因此,虚拟歌姬的概念实际上大于V圈,但在VOCALOID软件产生的最初,情况却不是这样,以前v圈和虚拟歌姬圈是一个意思,因为VOCALOID是先驱,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有VOCALOID这一个虚拟歌姬歌唱引擎,因此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VOCALOID的意思是Vocal和Android后三个字母的结合体,意为“会唱歌的机器人”。 那个时候的V圈虽然和现在一样,也是以创作为主,但多数人仅利用VOCALOID软件翻调其他歌曲,实际相当于用VOCALOID的虚拟歌姬来翻唱,算是人声歌曲之外的辅助音乐类型。在VOCALOID最初版本(2003-2007)中,以人声录入声源加上各种参数调音、且没有音色选择的音乐制作程序,也仅仅只被当时的P主当做单纯的编辑器而非有血有肉的歌姬看待,P主当时的角色更接近调音师而非音乐创作者。在VOCALOID最初的时代,没人觉得这种机械音会赢得喜爱,所以第一代V圈的5位虚拟歌者在销量和热度方面表现都很惨淡。直到2007年VOCALOID第二代的研发彻底改造并精简了这个软件的制作机制,以及虚拟歌姬代理发行公司Crypton通过录入声优藤田咲的声音,打造出了“充满未来感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V圈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大火。初音这一现象级的虚拟偶像在日本获得了超高人气,几乎呈现“现象级”的席卷之势,至此,才逐渐有其他公司参与进来,共同研究这份技术,这种音乐制作技术也由此开始快速发展。

2.爆发式发展的早期(2007-2013)
从2007年开始,VOCALOID音乐制作程序大大简化和虚拟歌姬数量大量增加,加之随着网络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视频分享的流媒体网站也逐步兴起。2005年YouTube在美创立,2006年Niconico动画网站在日创立。从此即使是歌曲创作方面毫无经验和资历的“素人”,也能够无门槛地将自己的V圈虚拟歌姬演唱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因此V圈进入了创作灵感集思广益、形成作品百花齐放的第一次发展繁荣时代。

早期的V圈虚拟歌姬演唱代表作品在数量多的同时,也展现出十分多样的风格。在当时的互联网环境下,碎片阅读或观看视频的趋势已经初现,因此听起来“魔性”或者“洗脑”的音乐风格曲目往往在第一时间占据了市场高位,并给予消费者非常深的印象。那时候最火的代表性歌姬是初音未来和镜音双子,由《甩葱歌》和《把你mikumiku掉》样活泼欢快魔性的曲子吸引人们来了解这个圈子。尽管在那时调音技术不佳,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存在制作极为粗糙,但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非盈利的创作大环境来说,这些作品已经算是优秀的上乘之作。在没有资本加持,没有形成完整亚文化体系,且在公众宣传上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有一大批如八爷(即后来的代表作为《Lemon》的歌手米津玄师,因当时在YouTube上的账号名称为ハチ,故被中国网友称为“八爷”)、Wowaka等优秀p主为VOCALOID带来了很多热度。
在狂欢之后静心反思,几乎是所有互联网艺术形式的发展方式,正因为如此,温柔主题几乎紧随魔性主题,成为热门。如《深海少女》曲风的舒缓温柔,《Calc.》属于夏日的温暖阳光,和旅行的舒畅欢快,Gumi的《心做し(心中的感受)》的乐观和心灵治愈。由P主Keeno使用初音未来虚拟歌姬音源,演唱的以《Scrape》为代表作的歌曲,有着温柔的压抑,多少展露出有些求而不得的感觉,但是表现方式又隐晦而唯美。最具代表性的,要数2007年12月发行的《Melt》,就是VOCALOID圈早期著名小甜曲。主人公在暖阳中静静地走在路上,用一种讲故事性的娓娓道来的方式,徐徐抒情,加之在当时基本属于顶尖的调音技术。这首温柔人歌曲迅速成为Niconico动画网站播放数最高的三首歌之一(千万级播放量),连续两周周刊榜首,连续61周周榜前30,并在10周年的时候重回榜首。这样现象级的歌曲,不仅成功吸引了很多人加入成为P主,极大壮大了VOCALOID音乐创作者队伍的规模,更成功引领了一股温柔清新的V圈潮流,让这种新音乐形式拥有了新的风格和故事性。

与真人演唱歌曲中歌词偏向意识流和情感向不同,V圈歌曲从《Melt》开始了歌词强故事性,注重叙事和逻辑的另一条道路。比如虚拟歌姬镜音双子早期以歌曲《心》为代表大热的音乐“心系列”,整个系列专辑的歌曲,串联起了一个机器人在制造者死后找到了他为自己做的名为“心”的程序,最后机器人因无法承受“心”所带来的情感而瘫痪的凄美故事,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故事也呈现出音乐创作者对那时对“虚拟歌姬无法传达感情”的观点的回应,以及对于机械和人工智能感情和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入反思。
除深入反思人类深层次的问题,回应时事问题也被纳入V圈早期的创造范围内。2007年10月17日日本时间晚上,网络搜索引擎Yahoo!、Google、All the Web、Ask、Excite、百度等在日本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同时发生无法检索初音ミク相关词条的网络事件,加之当年媒体对于喜爱VOCALOID音乐艺术形式创作者的刻板印象化和污名化报道,一时间事件发生原因在“网络错误”和“当局封杀”之间摇摆,真假难辨。《初音未来的消失》以人类完全不能达到的语速(曲速高达240BPM,每秒最高12个音,超出人类发声极限),以“最高速的离别之歌”展示了虚拟歌姬的魅力,讲述初音在消失前的告别,也通过这种创作的方式支持所有使用现代科技创作新形式音乐的人并指出这种音乐艺术的不可替代性。
3.日渐多样化并形成跨国亚文化圈(2011-)
2012年10月2及6日,初音ミク分别在香港和台湾举行“初音未来香港&台湾首次演唱会 “MIKUPA♪”。这并非虚人类历史上首次以VOCALOID虚拟歌姬为主角举办演唱会,但这标志着虚拟歌姬自2013年左右开始逐步走出日本,并逐步扩散向整个大中华区。
这个阶段,也是2011年更新以后的电子机械音乐创作程序VOCALOID3发行的阶段,日语以外的语种被第一次列入了创作程序中。创作者和听众群体进一步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不仅如此,多个国家的参与主体,以及多个社会和文化的碰撞,让V圈音乐创作题材更加宽泛,后现代主义逐步在演唱音乐圈的扩散,也让V圈音乐的风格发生了更多的嬗变。
在题材上,从当前社会问题的反思,更多开始深化进入对于历史记忆和深层次政治制度的反思,这一趋势自2008年虚拟歌姬镜音双子以吟游诗人的口吻唱出大火的“恶之系列”后,即开始不断发展。由P主黒うさP(黑兔P)投稿的《千本樱》因为反对明治和昭和时代的穷兵黩武和不正义的侵略战争,歌颂大正时代的民主,向往世界的和平与纯洁,席卷了整个音乐界,在当时这首歌曲几乎都会在各大漫展上出现过,尤其是2011年9月后半旬至后三年这段歌曲红遍全球的黄金时间,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此曲。
同时,披着低俗的外壳传达对于人生乃至社会的深入反思,这种奇怪的曲风在当时的业余歌唱界和V圈也成为重大热门。这种歌曲的特点是“低俗外壳”能够让这首歌迅速以独树一帜的形象火爆于网络市场,而“高级内核”则是传达了创作者们高远的深入思考和情操。这样的风格让歌曲有了一种“低俗却不仅仅低俗”的层次感,同时做到了火爆与传达思想的一举两得。其代表有当属从2008年即开始在Niconico动画上活跃的Deco其代表作《妄想感伤代偿联盟》《乙女解剖》在时而富有激情时而温柔的曲风间,用一句句咋看之下令人脸红的歌词,展现出对于恋爱PUA的愤怒和对于当代青少年在巨大精神压力下自杀倾向的担忧。
同时,随着世界人口在2010年突破70亿大关,越来越多的人和有限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青少年正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精神重压,年轻人居多的创作者群体们也适应当代紧张的社会氛围,用新的绝望之风的歌曲,让虚拟歌姬们唱出了青年一代迷惘而不安的心声。P主カンザキイオリ(神崎伊织,常以クロガリ(黑柿子)为名发布作品)调音上传的,由初音未来演唱的《被生命所厌恶(命に嫌われている)》可以算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之作。《炉心融解》也是日本V圈歌曲中,有着比较标准的绝望高音,以及反思人在经历人生重大变故的态度以及对于仇恨应当展现的姿态。

Eve/初音未来《群青赞歌》(有初音未来演唱版和Eve本人演唱版)
在这个越发多元的创作时代,很多新的创作者如以《Quiet Room》为代表作的神山羊(有机酸)和以《群青赞歌》为代表作的Eve通过融合电音、与人声结合等方式,让VOCALOID歌曲逐步融入了现代主义这种充满了惊喜的新风格。

三.观察VOCALOID圈,我们能看到什么。
1.行业本身。
就歌曲创作本身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V圈极具包容性的特点,各式各样的P主写出各式各样的曲子,小众或大众。每一个创作者既没有创作门槛的任何限制,创作的内容也是绝对自由的。同时更为特别的一点是,音乐创作者对于V圈机械声音乐创作的态度也可以是自由的,既可以当做正式职业不断创作以获取收入,也能当做人生某一个阶段的偶然爱好,产出一些作品,之后去往人生的下一段旅途。这样的“松散性”是其它任何一个音乐圈都没有的,就算是拥有许多粉丝早期P主最终也可以淡圈退圈,并不会像会社工作那样产生被迫不断向前的工作压力和难以迅速完成久拖不决的跳槽压力,想创作时当歌者,不想创作时,当听众。这样轻松的氛围是这个长久发展的秘诀,也是新时代互联网不断发展下职业形式和规划逐渐自由的一种表现。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待这种新兴音乐创作方式的不同态度,我们也可以窥见其中创作者对于爱好的姿态和对于自己喜欢事物的坚持。早期燃曲P主Wowaka曲调和编曲水平极高,其间因被污蔑抄袭后,在愤怒中丢下一张原创专辑退出V圈,不久后组建真人演唱乐团。但对于爱好的放不下也促使他在2017年以回归曲《Unknown Mother Goose》的形式重新回到这个圈子,并且直到2019年心脏病去世之前,他也一直用行动告诉我们,进军新领域和坚持爱好之间是可以兼得的。退出、离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这个亚文化圈内的音乐创作者也和乐坛中的所有人一样,在酸甜苦辣中书写自己令人感动或者令人唏嘘的人生故事,让作为听众的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同时,作为圈外人的笔者,在最初接触到这种全新音色的音乐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十分不习惯。但随着接触的逐渐深入,我能感受到的是,的确如某一位V圈的圈内人士所说:自然有自然的美感,机械有机械的奇妙,现在的调音也不会一味往“接近人声”方面靠,能体会到歌声中蕴含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仅仅是由数字技术编辑出来的一串声波程序能否真正地像人那样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事实上,最初的我也有这方面的担忧,但随着技术进步,调音的水准不断提升,甚至炉火纯青到能够和人声无缝合作演唱,直到我听到初音未来在《群青赞歌》里面对Eve人声主唱的和声以后,我终于笃定确认了,这种情感一定是“有”的,而且表达出来的感情还很强烈。
2.支撑行业不断发展的因素。
从2003年至今,V圈已经走过接近20个年头。是什么支撑着这样一个较为独立的亚文化圈持续发展?我观察到的,是一条充满了许多动因的道路。支撑着发展的不仅仅是创作者和听者的爱,同时也有创作公司的宣传,以及演唱会等大量活动,当然最主要的也有VOCALOID软件本身的功劳,Yamaha公司通过这款软件的研发,为一些音乐创作者提供了创作平台,带来了优秀的作品,开辟了“用机械的声音传达自己的感情”的全新方式。这一个亚文化圈的不断发展,不同于普通偶像行业的“粉丝-资本”二元关系,而是“粉丝-平台-资本”的三角关系,这样的关系是非传统的,显然也是更为复杂的。VOCALOID歌者可以为P主带来名气,就好像其他在网站投稿的人一样,点击量就是金钱,优秀的创作者和虚拟偶像本身都可以因为名气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创作者经费能够得到大幅增加,同时虚拟偶像的音源库销量也能得到更大提升,从而促进偶像背后公司的支持宣传。多年积累的听众则通过在平台上的互动,为V圈的发展贡献力量。P主、粉丝和偶像,作为个体相互互动,传媒平台、虚拟偶像背后的代理发行公司和VOCALOID软件开发商本身,则作为资本利益链条上的三角相互牵制。正是由于这样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得资本往往在偶像音源开发、音乐宣传上小心翼翼,不敢伸开资本的大手为所欲为,同时个人、创作者和虚拟偶像之间由于网络拉进距离,因而能够畅达沟通,一起促成更好作品的产生。这种奇妙的格局,塑造了“弱资本,强个人”的利益格局,正是因为如此,虚拟歌姬圈才得以维持和谐稳定的局面一路发展下来,而不会轻易步入“资本设局-粉丝跳坑-偶像崩坏”的粉丝经济陷阱。
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公司借用20世纪70年代邓丽君时期宝丽金唱片公司的做法,着眼国际全球化,VOCALOID开始在全球各地开设项目,包含Crypton Future、YAMAHA Corporation、上海禾念和上海望乘等音源库代理发行公司由此发展起来,逐渐开始通过文案创作、广告宣传、游戏和影视剧作品发行等支持宣传手段逐渐统一化不同音源库的歌手形象,并适应年轻人的审美,不仅制作出二次元的平面形象,同时还不断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完善,并逐步形成类似管理真人歌手的营销公司。并重复20世纪80年代宝丽金公司的步伐,通过国际推广,鼓励各国P主跨语种进行二次创作。这催生了Bilibili(中国大陆弹幕视频网站,初名Mikufans,展现出清晰的“初音未来粉丝团体”的特色,后改为现名,主打二次元和次世代文化传播)等新的网络音视频发布平台,并让虚拟歌手再度像从前的邓丽君般火遍东亚。某种程度上,虽然时间横跨几十年音乐形态完全不同,但是在商业模式上,21世纪一十年代大火的V圈身上,意外地刻着当年宝丽金时代邓丽君的回音。

在这种着眼日本国内外全面完善的商业模式运行,加上粉丝本身的热情之下,VOCALOID圈作为独具特色且区别于其它文化形态的亚文化圈,稳定地发展了下来,并且由于“亚文化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色,这么多年来VOCALOID圈的稳定运行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改变,大面积的引战文化等不良现象也有幸并未污染到这个亚文化上。

同时,这个圈子不断发展,也并不是全凭封闭,近年来,同样是作为业余人士活跃的亚文化圈,VOCALOID圈和唱见圈合作也日益紧密。唱见歌手是指在视频网站投稿翻唱作品的业余歌手。唱见是从翻唱投稿标题中“歌ってみた(试着唱了一下)”衍伸出来的对投稿作者的昵称。在唱見群体中,很多仅仅是有对歌唱的纯粹热爱,想要向所有人分享音乐制作带来的快乐,随性地在互联网平台上投稿,在没有演艺公司的有意营销和资金的加持之下,以最简单的方式“无料”传递自己的热爱。这样的一群群体中,其实有很多人都是跨圈进行多样的音乐创作,兼有唱见和P主的身份。Mafumafu、神山羊、Eve等人,不仅仅是VOCALOID圈后期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有知名度的唱见(在很大程度上,日本的Niconico动画网站和Bilibili弹幕视频网早期唱见都是靠翻唱V圈歌曲从而收获了名气)。跨界的身份让他们在音乐搭配上更加自如,不仅可以进行机械调音后用自己的嗓音二次翻唱,也可以反过来,不同的创作者之间经常也会有合作和曲目交换翻唱,同时人声也能够和虚拟歌者一起进行演唱,音乐“百搭”更促使了这种亚文化圈的丰富,加快了VOCALOID亚文化圈的发展。

3.次世代年轻人之间的文化氛围和人生姿态。
听久了以后会渐渐入迷的独特电子音、较为完整的人设、一些甚至无法由真人完美复刻的高质量歌曲,虚拟歌者的声音有很强的可塑性,参数多达几十种。种种富有吸引力的元素,不仅对于听众,对于创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比如,可以在调音创作中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独到风格的,独一无二的初音未来。这样的创作机制和理念,完美适应了新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流行文化注重个体、看重个性表达的流行文化氛围,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支持创作者们制作下去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对自己情绪和个性的自由表达,而关注度、财富、表达艺术等等则都是其次。对于虚拟歌者的热爱与奉献,想让更多人认识并喜欢上V圈的孩子们,在以兴趣为动力的强大支持下,次世代年轻人的文化氛围呈现出属于“宽松世代”的那种自由和开放。而听众也会因为好听的歌曲而从中得到乐观的鼓舞和力量。同时,日本“可爱文化”的不断传播以及其后在21世纪10年代日本政府“酷日本”战略的正式形成,VOCALOID亚文化圈里虚拟歌姬们的二次元形象也如同动漫角色一般深深吸引了听众们的眼球。每一个虚拟歌者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有自己独特的嗓音歌喉,有着极具特征的个人形象,正如一位VOCALOID圈内人所说的那样:“纸片人长得好看唱歌好听为什么不喜欢呢?”这再度彰显出,虚拟歌姬并不只是科学技术的结晶而已,他们已经是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是值得我们去喜爱的虚拟偶像。
同时,VOCALOID圈给创作者P主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和财富,也会在创作过程中与其它制作者通过探讨音乐从而成为朋友,这与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标准化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僵硬和格式化的关系迥然不同。P主之间关系很亲近,成为了这个圈子令人喜爱的整体氛围。不仅如此听众们也可以在这种氛围里体会到歌曲传达出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偏好找到朋友。因此VOCALOID圈的独立感实际上也给疲于职场社交的当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能够放下自己面具,坦诚交流的避风港。Vocaaloid圈很多热门歌曲带有“绝望感”,也是借由真人不能完成的尖锐的高音或者消极甚至于低俗的歌词来表达,来发泄,来隐喻,一些生活中的不快和烦恼,引起听者的共鸣(简单来说,有些中二,但是谁还没有个中二的时期呢(笑))。
有很多人曾经质疑,当代社会青年一代活在“宽松之中”,注定是成为“废柴的一代”。然而当我仔细观察VOCALOID圈时,我能够看到的是,其实所有人都在努力生活,喜爱虚拟歌姬或者“御宅”并不代表他们在“沉沦”。其实大家都在表达的是自己心中的温柔与不满,而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过对于生活淡淡的迷茫呢?P主群体整体也是比较年轻的,有着属于年轻人独特而有魅力的想法,不同于资深音乐人的主流曲风,他们就是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或者迷茫,所以很能引起同样的青年人的喜爱,大家都在迷茫中横冲直撞,恣意的,温柔的,这就是一种共鸣。有人或许还会不满于歌曲内容中低俗、黑暗,甚至带有自杀倾向之类的曲目,但正因为P主们身为青少年,自然免不了少年、青年身上独有的更强烈、更直白的批判力量,对社会、对教育、对政府、对人生的不满他们不会独自忍下,而是会大声说出来。歌曲整体上独特的迷茫感、绝望感、希望感、温柔感,在歌曲里面得到交织和表达,然后继续怀抱着这些感受继续走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或许就是VOCALOID圈内年轻一代的积极生活态度吧。
虽然这个亚文化圈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也屡屡被人质疑已经“找不回从前的氛围”,但其实作为一种由“人”创造的艺术,大家是什么样的,V圈就是怎么样的,质量下降或者趋同化,只能说是见仁见智。或许比起以前最盛时的V圈(主要是初音未来爆火的时代),现在的V圈的影响力的确有所下降,在这个娱乐文化层出不穷的时段,同年龄段的人也更多被其他层出不穷的事物所吸引。但即便是如此,V圈仍然在巅峰盛世后持续不断地发展,喜欢着这个圈子的人并没有变,VOCALOID文化圈作为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衍生亚文化圈,在当下也仍然发挥着属于年轻一代表达平台和社交避风港的角色。近年来,VOCALOID圈的持续发展也仍未停止,新人辈出的同时,大家都说是之前听老一辈P主曲子的孩子们长大了。在那一刻,身为一名听众的我感受到了,只要还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曲子出现,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喜爱并为之奉献,VOCALOID圈作为一个日本文化角落独有的亚文化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好。
ケツ_HitsuJi.

附:
1、参考资料:熊文莉《“酷日本”——从媒体热词到国家战略》,2017年第1期,期刊《文化研究》“日本问题研究”栏目,第2页
2. 参考资料:四方田犬彦《论可爱》山第九章:“可爱”远渡重洋,第154-15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
3.参考资料:《镜音双子》《初音未来》《VOCALOID》《乙女解剖》《Melt》《Calc.》《千本樱》《初音未来的消失》《甩葱歌》《把你mikumiku掉》《Wowaka》《炉心融解》《邓丽君》《巡音流歌》《唱见》,百度百科
4.参考资料:@初音未来_Crypton @DECO27_Official @神山羊_有機酸 @Eve_Official 等,用户公开信息及视频投稿,Bilibili
5.参考资料:@米津玄師 @神山羊 @Eve @初音未来 @まふまふ(Mafumafu) 等,《砂の惑星 (砂之行星)》《脳漿炸裂ガール (脑浆炸裂女孩)》等,QQ音乐平台
6. 参考资料:VOCALOID圈内人士@小苍兰和银杏叶的访谈。在此特别鸣谢@小苍兰和银杏叶 能够作为亚文化圈内人士接受访谈,同时感谢TA对于本文写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7. 特别说明:在资料采用时只参考了公开部分,未侵犯任何用户的隐私。
同时引用的作品、专辑封面和画作均为已在网络上自由公开的内容且在此引用时不涉及商业使用。
同时本投稿由初次接触V圈的人士基于第一访谈和自身感受而写作的论文改编而成,如中间有知识性及学术性失误还请不吝指出,希望能够在大家的指正下完善本文,同时加深自己对于音乐亚文化圈的理解。如果本文有帮助读到这里的你了解更多关于VOCALOID音乐以及流行文化的知识,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