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丨时值盛夏,美好始长

夏至·到来
炙热的阳光,树枝上的蝉鸣,偶起的微风,
大地散发出一种独特和执著的热情,
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消息——
夏 至 来 了 !

这是一年中最长的白昼,
也是夏天这个季节的转折点,
一切都将人们投入盛夏的怀抱。
那对于夏至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你又了解多少呢?
二十四节气——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90度就是夏至,
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这天太阳直射点达到一年的最北端,
即北纬23°26',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
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
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
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
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
经南返的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气候变化


夏至到来气温升高
由于太阳辐射热量超过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在夏至之后会持续上升。因此有一句俗语说“夏至不过不热”,意味着夏至后天气将变得更加炎热。
立竿无影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垂直照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现近乎垂直的状态。因此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夏至这天会出现一种奇特景象,即太阳在正午时分的时候,立起竖杆后没有影子。
对流天气
夏至后,由于地面热量强烈,空气流动活跃,午后至傍晚时常迅速形成短暂而剧烈的雷阵雨。这种热雷雨来去匆匆且降雨范围有限,人们俗称为“夏雨隔田坎”。


夏至物候现象

一候/鹿角解
古人相信,麋和鹿虽然属于同一科,但它们代表着阴阳之分。由于鹿的角朝前生长,被认为属于阳性。因此,在夏至这一天,阴气开始生长,而阳气逐渐减弱,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
夏至后,雄性的知了因感受到阴气的生长,便会鼓起腹部发出鸣叫声。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味中药,是一种喜欢阴凉环境的植物。由于其生长在仲夏时节的沼泽地或水田中,故名半夏。



Summer Solstice
夏至传统习俗

夏至到来祭神祭祖
夏至是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在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平安和丰盛的年景。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安居乐业之余会选择特定的日子来拜神祭祖,逐渐形成了定期的节日。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丰盛的宴饮,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
消夏避伏
夏至这一天,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根据《酉阳杂俎•礼异》的记载,夏至日互赠扇子和脂粉,赠物之间都有特定的寓意。扇子用来制造凉风,而脂粉则用于涂抹,排除体内热气,预防痱子的产生。
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的一些地方有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传统说法,其中夏至吃面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夏至时吃面在许多地区被视为重要的风俗习惯。这是因为夏至时正是新麦上市的时候,吃面也有着品尝新麦的好兆头。
夏至吃什么
夏至/夏至面
民间有谚语"冬至馄饨夏至面",在夏至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吃面条的习俗。面条被视为"长生"和"长寿"的象征,与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阳气最盛相呼应,寓意着长寿和祝福。
夏至/馄饨
江南地区夏至日则要吃馄饨,关于夏至吃馄饨的说法有很多,其一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又有说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还有“馄饨一吃,不长痱子”的说法。
夏至/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南京地区有一项传统,那就是吃豌豆糕。夏至吃豌豆糕寓意着节节高升和平安健康。在炎炎夏日,如果没有胃口,可以尝试吃一块豌豆糕来开胃。
夏至/夏至饼
人们用新麦制作成半月形状的饼,饼皮可以添加不同口味的配料,馅料也非常丰富,有青菜、豆荚、腊肉、豆沙等。这种饼就被称为"夏至饼",并有着谚语"夏至夏至,麦饼尽吃"。
夏至/夏至蛋
在湘南一带的夏至这一天,人们会将煮熟剥壳的鸡蛋放入红枣和生姜一同熬制成汤。据说,吃了这种鸡蛋汤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甚至有"夏至吃蛋,石板踩烂"的说法,意思是在立夏时节食用鸡蛋可以使人变得强壮有力。
夏至/夏至粥
江苏一带有每天早上喝粥的习惯,而到了夏至这一天,煮的粥与平日有所不同。夏至粥会加入糯米、小麦、赤豆、玉米、红枣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这样的配方能够养胃健脾,味道清香宜人,并且还能缓解食欲不振。
仲夏时节,万物繁盛,
夏至已至,美好始长。
今年你又准备如何融入这个炽热的季节,
迎接属于你的快乐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