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分析|浅析信息图表设计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2022-10-11 11:39 作者:琢木考研中心  | 我要投稿


我们的信息构建于多维的世界,无论是原始的洞穴壁画,《清明上河图》的丰富描绘,还是现在冗繁的信息时代,人们绘制的图形或是抽像、或是感性、或是复杂;图表在信息时代比文字、数据等更易吸引眼球和提取信息,而信息可视化图表作为统计学和平面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并抽离出传统的二维平面表达,运用理性的图表分析来挖掘信息,协助我们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信息。


关键词:信息图表;图表架构;功能与形式;图形语言。


现今,信息可视化的发展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梳理着当下的信息时代,指尖轻触可得的信息不再只是一堆乏味的数字或流于表面的形式,成为人们沟通世界的新视觉语言,助力人们挖掘数据背后的深意,为解决问题提供途径或思考方向。而信息图表中的表现形式和所反映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视觉设计中成为新的思考方向。




信息图表概念

信息图表是将抽像数据进行可视化转化的研究,为传达设计者的观点,或为得出某些结论或决策所服务。所谓可视化,是通过带有目地性的挖掘、分析、整理,运用形象思维将抽象数据、信息等转换为图形图像为人们眼睛所能看到的一种设计方法。可视化是信息图表的表现手段,而信息图表是用户解读数据的呈现形式。信息图表设计者在进行一项设计时往往是以解决某个问题为出发点,途径是将抽象介质转化为易读的图形,图形的产生是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功能即问题解决的效用,形式即解决问题的表达媒介。


设计者在进行信息图表的设计时为了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易读性通常对制图形式的选择十分谨慎,如著名的信息设计与可视化理论家Tufte对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Posavec 、Holmes等信息图表设计师基于艺术设计背景则更为关注情感和美感。这两类基于不同的背景下设计出的图表在形式上大不相同,但在功能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即用最高效的方式传达最准确的信息予以读者。



1⃣️信息图表中图形表达的形式信息图表常用形式:条形图、线形图、饼状图,色块图等,



而随着人们的创新性、审美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表表达形式愈发丰富,如泡泡图、模拟实物图像、扁平化、动态图像、C4D图形等都成为信息图表新的呈现方式。


形式的选择首要依据是考虑所要传达的信息意图,即所要制作的图表它的任务是什么,它需要传达什么内容,如果我们比较人口的出生率那么条形图或线条图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要比较出生地密度我们可以选择泡泡图或色块图。与此同时,有时设计者需要将繁杂的信息集中演绎到一张图表中,这就需要几种图表形式的配合,往往也加大了图表设计的复杂度。最后设计者本身的喜好或设计风格也是图表形式选择的一个因素。



2⃣️信息图表中图形表达的功能

通常设计者在进行图表制作之前事先做好分析,针对目标信息进行图表制作的框架搭建,明确任务点和最终呈现的结果,此时的功能是为了帮助读者思考、分析信息,而非考虑图表制作的可读性、美观度甚至是情感表达。

当一张图表需要阐述多个信息时它的功能需要考虑的广度和深度随之不同,且各部分的功能要相互配合,如同人的大脑一般,机制调配任何一个神经来协调运动。除了表达信息预设的结果外,如果图表在读者大脑中行成的主观思考进行深度挖掘下产生了新的内容,那么其功能性就大于预设结果。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信息图表的功能与形式在不同领域里体现的关系不同,如科学可视化侧重将复杂繁冗的信息内容理性分析、精准传达,而现下的社交媒体可视化设计因其实效性、人们关注度、传播速度、增加阅读兴趣等原因,它所承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小,所以在图表设计的形式上绞尽脑汁。

随着时代的瞬息更新,现象的产生、信息的更替不再是相对单一的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因素成为信息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形式的花样翻新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后,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更加简洁有力的形式表现力和高效的准确性来配合时代的需求。


Holmes的“无字图”(Wordless Diagrams) 系列巧妙运用形式来传达信息有助于读者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范本。而在情感、审美、记忆、理解、深度剖析等方面对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也有着有趣的变化。


曾经萨省大学(加拿大)作过一项研究,20名学生阅读Nigel Holmes设计的4张图表(包括Tufte批判过的Holmes的“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和研究者的对应简化图表,针对记忆水平问题做了两次测试,结果表明测试者在一段时间后对有装饰的信息图表均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即形式辅助功能。

但这些研究不能说明形式感丰富的图表对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同样也有较好的效果。信息传达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的传递信息,而形式作为传达媒介当它过多运用吸引眼球的修饰会让读者偏离事件主流轨迹,忽视其他方面,干扰到信息的正确解读,而功能会受到削减,导致信息传达不完整或偏颇。在大数据时代繁衍过多信息的情境下,人们目的性阅读越来越明确,信息图表的分析首先考虑内容的目的,形式作为一种工具,再根据目的选择相应工具来辅助,即功能选择形式。

所以,在进行信息图表的设计功能选择形式,形式辅助功能,并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以保证作品呈现最佳状态。




不同视角的观察对图表设计的影响

随着信息喷涌,人们对过于理性和冗余的图表设计愈发觉得乏善可陈,过于理性和科学的演绎方式往往细节会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读者兴趣点,而过于冗余的图表在信息传达效用上无助于读者的理解。


1⃣️读者群体定位

读者通常在判断信息是否为己有用或感兴趣时,依据点一般为自身兴趣及知识领域以此在繁杂数据中寻得有用部分。而设计师在进行图表设计时展现的内容与形式架构相辅相成,且考虑读者知识领域协调形式构成,搭建内容传递,根据读者群相应的对信息图表设计进行繁简规划,减少认知壁垒,扩大阅读群体及增加信息面思考的可能性。



2⃣️设计者自身指导体系及设计风格

设计是一项主观能动工作,不同的设计者在应对同一个项目时解决地目的通常只有一个,即解决问题,但处理手段通常以已有的专业领域和设计风格为基础,信息图表所要传达的信息在设计者的深度推敲下所呈现的面貌对内容本身有重要影响。而是否有益于设计本身在于设计者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的定位明确,剖析精准。






总结

本文从信息图表设计的形式和功能来阐述两者间的设计关系,提出读者群的明确有助于确立可视化设计,设计者的自我认知对图表面貌的呈现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信息图表的构建未来必将呈现更为个性化甚至是交互化的呈现形式,而设计者会将信息划分更加细化,情感更加细腻。总之,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都将成为更加便捷获得信息的一种方式。





设计分析|浅析信息图表设计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