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留学】作品集不要这样做!| 庆应义塾大学前辈

2022-11-25 14:51 作者:木子小花日本留学  | 我要投稿
感谢
庆应义塾大学政策媒体研究科
修士在读前辈分享

我是在语言学校读了一年,然后就考上了庆应义塾大学的修士。在日本留学语言学校期间重做了一本作品集,研究计划书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我本科学的建筑空间艺术,所以也算是小跨了一下专业。下面先说说,我是怎么确定好适合自己的专业的。

如何选择专业

日本选专业和国内不太一样,国内专业名字是“建筑”那就是学建筑的。专业名字是“历史”,那就是学历史的。而日本有很多综合性学科,比如“空间设计”“政策媒体”这些,乍一看和自己学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其实不然。所以选择专业的时候是需要大家去研究一下每个导师的研究领域,之后确定自己选择哪个方向的。

对于读修士的同学来说,找导师甚至比找专业更重要。

你必须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每一个导师他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的投其所好来做作品集。

作品集作为一个“附加材料”,是展示个人风格和个人想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艺术设计领域里,它甚至比研究计划书更重要。

拿我自己举例,我的作品集大概有30页,包含了三个完整的项目以及目录扉页,项目效果图,绘画,摄影等排版。这个页数算是作品集中比较少的,所以我就没有靠量取胜,而是力求把每个项目质量做好。

所以作品集并不是一定追求数量,一定要呈现好的质量。一般作品集中,有3-5个作品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最好是4-5个作品。像我这样只做3个作品的是比较少的。

然后你的作品集中包含的类别可以不同,还是拿我的三个作品举例,分别是一个是商业化作品,一个游乐园和一个纯属虚构的建筑。这三样就属于不同的领域。

你需要用你的作品向老师展示你的各方面能力,比如想法,构想能力,同时需要在这几个作品中保留自己的个人特色。这个“特色”可以是自己后期加上去的,也可以是你本身作品中带有的一些元素。比如有的人喜欢做沙漠系列,有的人喜欢做未来科技感等等。但最终必须让老师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完整的作品集。

作品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建筑也好、插画也好、摄影也好,都会需要有一个主题,你必须在主题中找到一些微妙的关联。即使不是一个系列的作品,你也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出个人想法。很多日本的老师都非常希望学生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样的话,老师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应前辈要求,这里就只放一个作品中的一张图啦】

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我个人的设计技巧并不是特别好,但我当时要做的就是在作品集中呈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思路。我做一个设计的时候更希望它以故事的样子呈现,可以有一些趣味性,这就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个风格,偏向于“不真实”“由未来感”这种感觉。

所以大家做作品集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和思路,做一本抓住老师眼球的作品集


怎么确定作品集里放什么东西

如果是想考本科的同学,作品集的要求其实没有很高。如果是考修士的话,建议大家最好能在日本找前辈或者找老师给你进行一个更全面的指导。

并不是说大家之前的作品不够好,而是说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来有针对性的来做作品集。

这就回到了之前所说的,你一定要研究好你的导师是怎样的“喜好”。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A,他申请的所有老师都是比较实干型的日本设计师,会做一些非常大的群体建筑或者非常实用的工业产物。那A同学的作品风格就是非常简练的,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结构,明确的主题。这样老师就可以明确的知道“这个学生是我想要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你的风格和你导师的风格是一致的,而且你的风格是要为导师想看到的东西服务的。比如你可以做纯黑白的风格,但是当老师非常在意结构的时候,那你的黑白风格是要为结构和内在的一些东西来服务的。


总结一下

作品集最好有四到五个作品,或者说你的质量如果特别好的话,三个也可以。

其中要包含:目录、设计的说明、你的一些个人想法、个人技能。

作品集当中一定要有你明确的个人风格,并且你的作品不管是从主题或者说是元素上,最好有一些东西是相互关联的。

而在关联的基础之上,大家一定要选好导师的风格。

如果说你的作品真的特别特别好,你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导师,哪怕这些导师的风格不一样,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所希望申请的导师风格都是一个类型的。所以你要在你的个人风格当中加入这些老师喜欢的东西。有一个能表达你个人想法的作品,同时又能不动声色地加入老师喜欢的元素,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作品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感官的东西,当你感官可以迎合上去的时候,最终效果会让你事半功倍。


【艺术留学】作品集不要这样做!| 庆应义塾大学前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