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试成绩425成功上岸北京大学电影MFA—经验贴

2023-04-28 12:48 作者:陈秋实_壹秋ART  | 我要投稿

北京大学电影MFA经验帖

//壹秋ART//

今年是认真备考的第二战,算起来的话是第四次报名了,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最终幸运地以

笔试425分,面试89分,

考上了北京大学电影MFA。  我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偏制作实践的专业。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广告导演的工作,久了慢慢发现自己的能力遇到瓶颈。工作从来都只会找能力适配的人,能力的提升往往是在工作之外。因此决定继续考研。 广告导演的工作时间极其不固定,而且耗费精力。我是一个单线程的生物,曾经有尝试过全年的半工半读,但发现并不能兼顾,学习是一个长线收益的过程,往往会退居有钱赚的事情之后。因此我选择了工作半年,脱产备考半年,用前半年攒的钱养活自己的下半年。在备考的半年里拒绝了所有客户,全身心的学习。

学习方式

最早是在B站的一次北大MFA直播分享中了解到壹秋ART,

当时看完觉得学姐学长们对北大的情况分享的事无巨细,非常认真,就报名学习了。 北大MFA主要考

艺术基础和电影创意与批评。

去年我备考了上海大学的电影MFA,最后遗憾两分之差没有进入面试,自认为电影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结果壹秋的第一次模拟卷给了我当头一棒——写一篇1500字的文章和写300字名词解释完全是两个概念。 北大的考试没有名词解释,

以简答论述为主。

这要求考生除了会背以外能真正做到

理解和融汇贯通。

叶意学姐的艺术概论课程

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在刚开始上课时,有一种很朦胧的感觉,似乎知识是条草履虫,有时这样,有时那样,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对于一个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标准答案有着贪婪的执念的理科生,这极其痛苦。 然而

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在学姐的艺术概论的写作课上从来没有答案,而是

思路和案例以及艺术学者和大师们对问题的理解

。我们常说写东西之前肚子里得先有货,而

这些案例和拓展

就成了我们

写作的库存

,而艺术概论中的

理论知识

,则是我们承载内容的

框架和脉络。

此后,论述题在我眼中便不再是一道试题,也突然理解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科举考试试题一直是写文章,因为文章是一个舞台,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每个人的人生阅历各不同,思维方式也千差万别,对艺术和电影的理解当然不尽相同。有的人饱读诗书,论述的文章引经据典,辞藻华丽;有的人严谨细致,文章便逻辑完整有条有理。也有的人好网上冲浪,天下新闻无所不知,前沿科技尽收眼底,那文章也可推陈出新,案例新奇且有时代感。 而找到自己特色的方式除了积累之外,唯有

多写

一条路。只有多写才能真正的运用背的知识,也只有多写才能

把握考试时每道题的时间分配

。起初我每次模拟考没有一次能够按时写完,有时甚至得超出一个小时,好在学姐每周都会布置特定专题的作业,考试范围的每个板块,都有学姐出的题库。为了加快自己的写作速度,我疯狂地刷题,做模拟卷。当然一味的写,没有反馈可不行。好在我的每个作业和写的题,学长学姐们都会很认真地批改完,

细致到一字一句,

甚至考虑到一句表述或一个用词的前后

逻辑关系。

有次我一连发给面包学姐八份作业,写的满满当当。我还记得一周后的晚上十二点,当把最后一份作业的批改发回我后,面包学姐说的那句“呼,终于改完了!”

真的非常感谢壹秋的学姐学长们一路来的支持。每次细心的指导和批改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笔试成绩425成功上岸北京大学电影MFA—经验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