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点】这次,新冠抗原最有机会纳入新冠防控体系?
来源:IVD从业者网 | 作者:锁炎
今天早上醒来,看了一眼新闻,上海又有6家医院暂停了门诊,3月10日新增的本土病例也是达到了397例,涉及山东、江苏、吉林、甘肃、天津、陕西、河北、浙江、上海、黑龙江、广东、北京、云南、内蒙、辽宁等省份。如果算上无症状感染者,还要把广西、河南、湖北等纳进来,可见此次疫情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从目前的防控体系来看,我们把新冠核酸检测作为筛查的关口,通过建设PCR体系,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检测速度,很多医院已经可以做到4小时出结果。但还需要4个小时。能不能再快点?
人群聚集采样,增加了人与人的接触,人与环境的接触,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封楼,封小区的方式很精准,但是完成一轮筛查的时间也要6-8小时,其中采样和送检的时间是没办法被优化的,我们可以要求检测设备通量提升,可以要求操作人员加快速度,可以要求检测试剂优化时间,但采样和送检的时间却很难被大幅度压缩。
01
第一种观点:抗原这时候应该上
所以,是不是可以在现有的筛查体系之外,再往前一步,增加一个新冠抗原初筛,患者自己采样,居家检测。在外面有依托于公立医疗机构的核酸筛查防控体系,在家里有已新冠抗原为补充的临时初筛方案。
当然新冠抗原的补充,并不是要摒弃现有的核酸检测体系!
核酸检测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作为确诊和筛查最合适不过了,现在的防控检测体系,大规模城市筛查方案,经过2年多的打磨无疑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但时间,4小时似乎已经是这道防线的极限了。
但对于很多人,4个小时,可以去车站,可以去餐馆,可以去上厕所,可以去另一个城市,可以去看电影等等.......
新冠抗原会不会导致漏检,流失一部分人群!
当然会,相信前段时间,九安医疗新冠抗原CT值的事,大家都关注到了,抗原检测的CT值肯定会有短板,也肯定漏检一部分低病载的人群。但是抗原只是作为补充手段,用来扩增管控范围,管控措施之一,作为新冠核酸体系的补充,那是不是也是可行的。毕竟,群众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昨天还看到有专家在讲,上海这次疫情防控,可以让我们总结出新形势下的新冠防控策略新思路之类的论调,再加上内地医疗队去香港支援防控,香港把新冠抗原快检作为一种居家手段在使用,内地是不是同样有借鉴意义呢?
3月9月,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无锡市家庭自主核酸/抗原检测产品开发座谈会,全面了解全市家庭自主核酸/抗原检测试剂生产和研发情况,全力解决企业在产品注册申报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我市家庭自主核酸/抗原检测产品快速上市,市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对全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摸底工作,筛查并召集7家正在从事该类试剂注册申报或研发的企业召开了座谈会。
截至2022年3月10日,国内目前有4家IVD企业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获批:
广州万孚生物,北京金沃夫生物,深圳华大因源,北京华科泰生物。
02
第二种观点:抗原不适用内地防控
我们现在来看第二种观点,内地基数人群里面是没有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的来源是从外界进入到我们的防控体系里面来的,只要我们把住源头,定期的筛查高危,高风险人群,把高风险的地方隔离起来,通过流行病学来找到传播轨迹,精准防控。
通过把新冠核酸检测的特异性高,灵敏度强的特点与快速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社区管控能力相结合,已经可以完全阻断传播途径了,当然还有大规模的新冠核酸筛查,虽然动辄就是管控,就是居家,但效率高,彻底,没有遗漏。再额外增加检测方法,会对增加管控的难度和社会成本。
目前虽然多省市均有新发病例,但是这些病例和接触的范围都已经被管控起来了,无症状感染者大多也是在管控区域发现的,对于基数庞大的健康人群,有无必要再增加一种检测手段?毕竟人民的背后是国家,全国一盘棋,新冠抗原其实是在赋予普通人一种“通行证”,让他的个人活动轨迹更加不受影响。而新冠抗原对无症状感染者的低检出率,也会增加病毒的传播风险。
当我们对疫情基数没有底的时候,可以通过发动群众的力量进行摸底式的检测,自己检测,但是国内疫情防控成绩这么好,我们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病毒学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阶段了,而不是瞎子摸象了,增加抗原检测的意义在哪里?
这就像一锅热腾腾的肉汤,我们现在在找老鼠会从哪里过,从锅的上面,还是侧面等等,然后把这些路径管控起来;而新冠抗原就像是往锅里扔了很多勺子,并对着汤说,如果老鼠屎掉到你这里了,你这一勺子的汤就不能喝了!
所以内地防控的重心真的会转移到抗原么?我看未必,未来加紧流行病学调查,提升组织效率才是王道,把后背交给国家,相信国家才是更好的保卫已经取得的防疫成绩。
以上两种观点,供您参考,关于新冠抗原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来源:IVD从业者网 | 作者:锁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