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拒绝一个欢迎,中国对美国传达了什么信息?
2月初,中国政府对于美国的两位内阁部长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2月4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给中国国防部长打电话,试图讨论所谓的气球问题,但是中国军方没有接电话。
按照美国五角大楼的说法,电话铃响了,半天也没有人接。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却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中国欢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前来中国访问,讨论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有关问题。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中方什么样的立场呢?
一个拒绝一个欢迎,并不意味着中国为了气球事件在闹脾气,更不意味着我们只关心做生意赚钱。为什么拒绝美国防长的电话?就是因为流浪气球事件。
这一次在气球问题上,美国军方的表现是特别的恶劣。中国外交部门就已经明确解释,这是一个民用的科学研究气球,因为西风带的作用,不受控制地进入了大气环流,飘到了美国上方。
如果这个气球影响了美国的民航飞行安全,由联邦航空管理局出面来和中国方面沟通,那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美国执意污蔑这个气球具备军事和情报用途,并且动用战斗机发射导弹把它击落。
很显然,美方故意要把气球问题定性为军事问题,进而要在国家安全领域向中国施压。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国防部出面同奥斯汀会谈,讨论气球的军事安全威胁问题,就等于是认同了美国的做法,那以后从中国起飞的物体到底是军用还是民用,它的性质就要由美国军方说了算,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美方由奥斯汀来打这个电话,是别有用心的,何况中美军事交流因为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并没有解冻,所以,中国军方当然不会轻易接这个电话。
耶伦的来访是另外一个问题,中美之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贸易联系。虽然耶伦作为美国财政部长向中国提出的要求,也不见得合理,但毕竟她是美方相应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由她来谈中美双方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交易问题,是在职责范围之内,是可以接受的。
中方接受耶伦来访,是希望通过正式渠道向美国严正表明中方在贸易问题上的立场。多年来,美国企业热衷于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包括消费品、能源、金融服务、制造业和化学品等行业。脱钩将导致双方遭受严重损失。
美国一直在设法切断中国与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联系,从特朗普政府后期开始就制造借口向中国发动各种名目的贸易制裁、贸易禁运和高技术转让限制。但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在经济贸易上都很难彻底切割对方。
特别是美国,还特别希望中国能够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中国继续向美国平价出口物资是可以的,继续购买和持有美国国债也是可以讨论的。但是,用高技术贸易作为筹码来对中国进行胁迫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中方需要耶伦到中国来,把这些问题当面讲清楚。
对奥斯汀的拒绝和对耶伦的欢迎,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对规则的尊重。美国总是自称法治国家,污蔑中国不是法治国家。但实际上从这次气球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军政高层完全不把全世界都认同的规则当一回事儿。
气球事件还没有完全终结,据说美国召集了40个国家的代表,向他们讲述所谓的气球威胁。
而另据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专家已经考察了气球残骸,没有发现任何用于军事和情报侦察的设备。但我们不能肯定美国军方或者情报机构是不是正在忙乎着弄一支钢笔什么的栽赃说这是气球上的侦察设备。因为以前美国干过这事儿,911事件后,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当着全世界的面,拿出一管洗衣粉,把它说成是伊拉克研制化学武器的证据。然后出动几十万大军把伊拉克人打得囯破家亡,却掘地三尺也没找到什么化学武器。如果美国再把这种套路用在中国气球身上,人们也无需惊讶。只不过出兵东方是不敢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