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法

高中时候,自己是班上知名的“语法苦手”,坚决不学语法,就像和它有仇。上了大学,开始翻英语,还是不研究语法,就这样也过了四六级,之后还遇到了同样不学语法的小柚子。
哥白尼前的地心说,什么均轮复轮一大堆,勉强解释清了天体运行,但它本质上就是错的。语法也是如此,不以使用为出发点,为方法框用法。
咱们用汉语写作,并不考虑语法,文字写出来对不对,好不好,一目了然。转到英语,就开始繁杂地讲究语法,意思说不清楚,结巴得倒很有节奏。更可怕的,这种语法思维入侵汉语写作,催生出一大堆古怪的句子,很多人已经不会说汉语了。
好的文学作品,是有一些语法在的。但问题是,研究者不欣赏文采,转头去弄均轮复轮这些东西,说这个字词用的多复杂,多艰难。学生看了两眼发黑,理解就十分困难,更不消说用了。语法学得扎实,搞清了均轮复轮的用法,好,跨过了一座无谓的大山。
语言的作用是交流。表达不对你可以练习,调整,换个方法说出来,按语法酝酿,半天憋不出一个字。学习语言,从模仿开始,引一个英国老奶奶的话:“不熟读莎翁,不配说英语。”
人们爱问:“怎么学英语?”这个提问就很有问题。你学了英语要干什么?自己过六级时候,听力听不懂,研究答案,反推,找十来年的真题,分析规律,验证,这样那样的方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说实话,那个过程我更像在研究概率学,而不是学英语。我觉得自己够邪门儿了,直到听说另一个班的同学,算出了自己在哪个考场,哪个座位,考前晚上把作文的句子全写到了桌子上(那位同学大致考了六百分)……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应试有应试的方法,好好做题,烦了去研究研究出题规律。学英语是为交流,那就开口;为写东西,那就得模仿好文章;为学技术,就去翻文档。国人的特色,准备学一个东西,但不知道学了要干什么,总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语言的重心从“语”转到“法”身上,进而发展成一整套不知所以的方法论。很多方法论家,油头粉面,呼风唤雨地给你吹一顿,到头来,你发现想学好只有一条路: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