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前夕

2021-07-01 04:41 作者:icefloww  | 我要投稿

"我好不容易才习惯叫你白夜真宵。"

"感性的爱是一种偏见,我的爱是理性的博爱。"

"你感觉自己特立独行,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喜欢你,愿意和你做朋友。"

"我是那个把你拉进来的万恶之源。"

"那又能怎么办呢?"

"你哭的声音好难听。"

"周日再见吧。"


"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太冷漠了,越到这种时候我就越冷静。"

"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叽叽年长,之所以能和她聊得来是因为我们确实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而且是本质、内核方面的相似。"


人们的认知门槛虽然各有高低,但真正能拉近距离的不是知识,而是内在的本我。

那个难过会哭,受伤会痛,感性至极,不受意识形态绑架的本我。

"自己讨厌的部分,却又很珍惜。"

此前说过,「她们都是色彩鲜明的个体,因此我对每个人的喜欢同样独一无二。怎不是单推?」

我以为,只有观测到对方的独一无二,认知到她自我与本我的区别,仍旧心生喜欢之情,才是单推。


Chaos社长所言 "理性的博爱",我可以理解,DD文化其实就是个雏形。但放在现实中应是个体强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出的选择,我距离这个阶段还太遥远。

不过将问题抛出去的思维引导确实是个好技巧。


阿宵的那份 "冷漠",之前万粉纪念回也提过,眼前占星师小姐的眼泪与拥抱好似只是放映的画面。

我主观地认为这就是观测者的虚无所致,并非单一的情感防御机制造成的钝感。

「身后总有一个清醒的自己」算是大脑被开发出的一个思维/行为倾向?

「任何情绪在我身上作用的时间都大幅减少了」的现象是否也同样作用于阿宵?

为什么要删部分切片?个体不被观测到的部分便是虚无。为什么要将这部分存在抹去呢?


前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