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警2单位的原型(3.1)——犀牛坦克与T-72系列

2023-04-04 20:38 作者:星陨仍辉  | 我要投稿

       咳咳,额...开场白被我吃了,还是直接开始吧..(这次更新周期还挺长,)

       众所周知,苏联阵营的单位一直以皮糙肉厚闻名,尤其是与其他阵营的对标单位进行对比的时候。比如,天启坦克(800血,重甲)和光棱坦克(150血,轻甲)、幻影坦克(200血,轻甲)[PS:不过仔细想想你不可能让带着诸如激光发射器或者电磁波发射器的高科技设备和一种常规坦克具有一样的防护效果]。当然,本场主角犀牛坦克也是个很好的例子:400血对上盟军的灰熊坦克和尤里的狂风坦克的300血,而造价上只是多了两百以及牺牲了一点点速度(犀牛的速度甚至还可以让它用微操躲一下入侵者的航空炸弹...不对...这不是个即时战略游戏吗?)。

       其实抛开血量外,犀牛的主炮也是在战斗中占有很大优势的东西(一炮90,射程5.75,攻击间隔是65),对上灰熊和狂风的主炮有较大优势(拜托,它俩的主炮只有65的输出欸),同时,炮塔能够旋转的特性使犀牛还可以在移动中瞄准并攻击敌对单位。使火力能够更好发挥(动态瞄准)。因为这个射程,也就有了"死亡十字架"的玩法:在攻击敌方的堡垒或者灰熊/狂风坦克时,由于犀牛坦克的射程略高,从而可以在一个微操的十字(正上、正下、正左、正右)方向上攻击碉堡或者灰熊/狂风坦克而自己不受到伤害。 [不过灰熊/狂风主要是针对在坦克碉堡里的( •̀ ω •́ )y,如果是在外面的...犀牛会被追。](话说这不是即时战略游戏吗?)

       说起来,有人还记得这个地方吗?原版的苏军第一关,红色黎明。工程师修复断桥后,会给额外的四辆犀牛坦克,这个彩蛋大多数玩家应该都可以注意到。 

      

到时候会有一艘运输船过来的...对吧?

游戏信息如下:

价格:$900/$675(原价/建造工业工厂后)

生命:400/500/600(普通/老兵/精英)

装甲:重甲

视野:8

移动速度:6

攻击距离:5.75

建造条件:苏联战车工厂

老兵级强化:生命强化、伤害强化、视野强化、速度上升

精英级强化:生命恢复、生命强化、伤害强化、攻击间隔降低

武器:

[话说苏系主战坦克有用120炮的?]

(普通)120mm主炮(使用常规穿甲弹,对坦克伤害高,对步兵伤害不佳)

(精英级主武器)120mmE主炮(使用贫铀穿甲弹,对坦克伤害极高,对步兵效果拔群)

伤害修正: 25%(无甲),25%(布甲),25%/15%[原版/尤复](铁甲),75%(轻甲),100%(中甲),100%(重甲),65%(木甲),45%(钢甲),60%(混凝土护甲),60%(恐怖机器人护甲),100%(导弹护甲),50%(匍匐步兵)

       犀牛坦克在游戏中一直是苏联阵营的钢铁洪流的中坚力量,回到现实,钢铁洪流的主力就是苏联的T-72了(中坚...嘶...是不是不止一个?我是不是把谁忘了...?算了,不管了。)。

“西方-81”演习当时把欧罗巴西边的朋友吓怕了

        对,接下来就是T-72的时间了。

1981年美国陆军发布的苏联7巨头海报

        T-72在世界主战坦克中也是名声显赫,毕竟,高达2~3万余辆的产量已经体现了其可怕的产量(TM钢铁洪流骑脸谁不怕)并受到不少国家的青睐。从这个角度上讲,T-72主战坦克的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

       前苏联/俄罗斯除了自己装备外,还大量出口T-72到国外或者直接许可生产。具体装备情况上,苏联(8500辆)、阿尔及利亚(100辆)、安哥拉、保加利亚(150辆)、古巴、捷克斯洛伐克(400辆,本国制造)、埃塞俄比亚(40辆)、芬兰(50辆)、民主德国(300辆)、印度(350辆,本国制造)、匈牙利(200辆)、伊拉克(500辆)、利比亚(160辆)、波兰(400辆)、罗马尼亚(30辆)、叙利亚(1100辆)、南斯拉夫(200辆,本国制造)

       所以...继某五对轮(嘶...话说的数量和改型好像比72的还要多,尤其是某个东方大国的59G,长相都快赶上99式了)之后...世界上又多了一种物美价廉且改型超多的坦克...[具有优秀的殉爆能力(bushi)]


来辆T-72B3?

       以前有不少观点认为T-72是T-64的简化版[我初中的笔记里还有一条(笑)],然而...这倒不如说是64为72奠定了经验[不过话说64貌似是有口皆碑的贵,而且可靠性比较感人],不过T-64、T-72、T-80的很多部件都相同的(例如:三种坦克的火控系统和瞄准镜来自白俄罗斯明斯克精密机械设计局,NSVT高射机枪来自俄罗斯乌拉尔斯克兵工厂,炮射导弹来自俄罗斯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夹布胶木板复合装甲、接触系列爆反来自于俄罗斯莫斯科中央钢铁研究院,2A46型滑膛炮来自于俄罗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第9炮厂)

        回溯到首次出现,是1977年11月7日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红场阅兵式上公开露面(据说当时的西方间谍看着屏幕红场上BTR-70装甲车和BMP-1步兵战车驶过,还等着5对轮呢,但下一幕...震惊...)。不过它在1967年开始研制了。之后也参与了两伊战争、1982年黎巴嫩战争、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南奥塞梯战争、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顿巴斯战争、俄乌战争[PS: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军队兵分三路,向乌克兰首都基辅方向发动大规模攻击,俄军动用了包括T-72主战坦克等多型装备],没有功劳也算有苦劳吧。不过不用期待,它的历史不会是这次重点的...

["可是...殉爆的事...你会讲的吧?"

 "这...谁家坦克没个殉爆的时候!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压低声音)小心它机魂不悦!"]

1977年11月7日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红场阅兵式上公开露面

        一、125mm滑(jian)膛(xing)炮(pao)

        首先就是它的125毫米2A26/2A46系列滑膛炮(2A26滑膛炮与2A46滑膛炮的最大区别是2A46滑膛炮,炮口处有少许膛线,让炮弹少量自旋,提高精度。),这个系列是T-64及之后的苏/俄系主战坦克的制式武器[如T-64A的2A26(不过T-64的初期型号用的是115炮);T-64B的2A46M ;172、172M工程和T-72乌拉尔的2A26M2;T-72A/M的2A46;T-72B的2A46M;T-80B的2A46M1;T-80U的2A46M1;T-90的2A46M5等等,这个系列的另一个编号D-81,两种编号相对应的就如2A26(D-81);2A46(D-81TM);2A46-1(D-81T);2A46M(D-81K)等等],在这苏/俄主战坦克的“三架马车”还未全面升级前,它们的主炮确实会有高低端之分,不过在坦克们升级后也就没多大区别了(都换一样的了...欸,等等,俄罗斯还有钱换这么多吗?)。而T-72使用的2A26式短后坐距离的125mm滑膛坦克炮。身管长是48倍口径(6米),为单肉结构,采用横楔滑动式炮闩,炮塔中央装有圆筒形抽气装置,炮塔外部装有4段轻金属势护套。由身管、炮尾、摇架、驻退机、复进机、热护套和抽气装置等部件组成。火炮相对于炮塔的俯仰角为-4.5°~+14.5°,由于炮塔座圈向前倾斜1.5°,所以,火炮向前时实际俯仰角为-6°~+13°,火炮向后时实际俯仰角为-3°~+16°。

       说到125主炮的起源,还是要回到那个叫做“冷战”的时代。在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皇家炮兵兵工厂出产了105mmL7坦克炮(而且还向不少国家出口、许可生产,也有被一些国家进口后改造,比如中国的81/83式),苏联坦克的优势火力就不怎么明显了,你觉得苏联会坐的住?所以苏联方面拿出了115mm2A20型滑膛炮(就T-62上面那玩意)来进行对标...但是,苏联军方发现,115mm的2A20性能好像并没有超过105mm的L7很多,所以就理所当然地没有做到完全压倒性火力的优势。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军已经在1962年获得了L7线膛炮的生产许可,重新将其命名为M68。当时的2A20在面对使用新型脱壳穿甲弹的M68时优势找不到任何便宜,而这种线膛炮又成了美军新一代主力坦克——M60中型坦克的主炮(可使用M728和M392A2脱壳穿甲弹,M735、M774和M8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494杀伤榴弹,M456系列破甲弹,M393碎甲弹,多种教练弹和M416黄磷发烟弹等),并且装备数量不仅不少而且还要增加。woc,别的国家这样搞都还可以再看看情况,这白头沙雕...能不管?所以...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苏联军械部门又开始了新一代大口径火炮的开发工作。经过反复选择和分析后,决定在115mm2A20滑膛炮炮上进行扩膛改造。将原115mm的口径扩膛到125mm,药室容积扩大一倍。就这样,在经过几次实践之后,苏联第一款125mm滑(jian)膛(xing)炮(pao)就此诞生了。

        二.动力

        T-72坦克装有1台B-46型4冲程12V60°水冷多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结构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外形尺寸变化不大。由于该发动机采用机械增压,标定功率比B-54发动机提高50%,达到574千瓦(780马力)。为了安装增压器,取消了原发动机曲轴的第八主轴承,使发动机长度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该发动机在车内横向布置,可以燃用柴油、煤油和辛烷值为68~78号的汽油以及上述燃油的混合物。燃油供给量因燃料品种不同有差异,通过转动转轮、调节供油杆进行控制。转轮上标有Д、К和Б3个字母,分别代表柴油、煤油和汽油供给位置,使用混合燃料时,需要将转轮转到燃用重油位置上。

T-72所用的V型B-46机械增压柴油机


       T-72的传动装置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由传动箱、双侧变速箱和侧传动装置及手动液压操纵装置组成。传动箱连接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风扇、起动电机和压气机等装置。在车体两侧各有1个结构相同、用手动液压操纵的3自由度行星式机械变速箱,它有4个行星排、6个操纵件、7个前进档、1个倒档,除变速作用外,还具有转向、制动和切断动力等功能。直线行驶时,两侧变速箱同时换入相同排档,通过刚性联动轴的左右两个操纵阀阀芯保证两侧变速箱同步操作。一档或倒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制动,高速侧挂一或倒档;二至七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档位比高速侧的变速箱低一档,外侧履带保持原速。传动装置中无主离合器,但具有主离合器功能,需要切断动力时,只要操纵油路使换档制动器和离合器油缸与回油道相连通即可。侧传动装置是单级同轴式行星减速器,太阳齿轮为输入件,齿圈固定、框架输出。

       另一边冷却系统由离心式冷却风扇、油散热器和水散热器等部件组成,采用了高温冷却技术。为消除水蒸汽对散热效果的不良影响,系统中增加了1个膨胀水箱,收集气缸排和水散热器中的蒸汽,进行冷凝,返回水泵,部分水蒸汽经调压活门排出水箱。

        T-72采用高强度扭杆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履带为单销式,销耳挂胶,宽580mm,节距为137mm。由于使用了难溶于水的ЯНЗ-2润滑脂,行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潜渡设备由进气管、密封盖、排气阀、导航仪、排水泵等件组成。进气管分3节,按直径大小依次套装在一起,平时装在炮塔后部或右后部位,使用时盖可防止水大量进入车内;排气阀可将发动机废气顺利排出车外;排水泵可排除进入车体内的积水;导航仪确保潜渡时不迷失航向。

        三.自动装弹机

       T-72的自动装弹机由旋转式输弹机、链式提升机、链式推弹机、火炮闭锁器、自动抛壳机、控制盒和操纵台等部件组成。旋转式输弹机中的炮弹按弹丸和装药分别存放在输弹机的下层和上层,呈圆形辐射状盎,由驱动电机将所需弹种转至提升机提升位置,提升机提升弹匣内的弹丸和装药至火炮正后方位置,推弹机分别将弹丸和装药推入膛内,记忆盒记忆所储放弹种。在装填之前,火炮闭锁器将火炮固定在4°30′仰角位置上,以便进行准确装填。自动抛壳机可将非可燃的短柱形金属药筒底壳自动抛向炮塔外。该炮射速为8发/min。自动装弹机出现故障时,可采取半自动方式装填,其过程包括人工选弹、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弹入膛。[如果想看T-72的装弹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看站内视频BV1xv4y1z743]

       四.火控系统

       车长指挥塔前面有1具TKH-3双目昼夜合一瞄准镜,它的红外探照灯装在指挥塔上。车长瞄准镜两旁各有1具潜望镜,指挥塔舱盖上有2个朝向左后和右后方向观察的观察镜。炮长舱盖上有1个潜渡时装潜渡筒的通气孔和2个观察潜望镜,舱盖左前位置有1具昼夜合一的周视瞄准镜,红外探照灯在瞄准镜左前方。炮长瞄准镜通过四连杆与火炮同步动作,型号为ТПН-2,左侧是夜间使用的ТПД1-49-23红外瞄准镜,其目镜高度与ТПД-2齐平。

       早期的T-72坦克装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基线长为1.5m,放大倍率为8×,测距范围为1000~4000m。ТПД-2瞄准镜右目镜系光学测距仪的目镜,测距时用炮长主瞄准镜粗瞄目标,使目标置于视场中心区,目标图像位于分像线上下,距离不符时目标垂直轮廓线在左右错位,转动操纵台使垂直线在分像线上对齐,此时距离指示线对着的数字即表示目标的实际距离。改进型T-72坦克在炮长舱盖前下方装有激光测距仪。125mm火炮还配有双向稳定器。

        五.辅助武器

       在125mm主炮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7.62mmПКТ式机枪,配有250发待发射弹。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新设计的HCBT式12.7mm机枪,它只能由车长将上身露出炮塔进行操作,对地面目标射击的最大瞄准距离为2000m,对空射击时的最大瞄准距离为1500m

       六.防护

       先说说装甲护防,T-72的车体除在非重点部位采用均质装甲外,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钢-玻璃纤维-钢)。前上装甲厚200mm,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80mm和20mm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mm厚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2°。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此外早期T-72车体前侧部翼子板外缘各装有4块张开式屏蔽板,第一块较小,其余3块稍大,由较厚的金属板和橡胶板组成,以铰链方式装在翼子板上。铰链上有弹簧,可将屏蔽板向外张开,与车体纵轴线成70~80°夹角。坦克通过时,车旁障碍可以将屏蔽板压至与车体平行,不影响坦克通过性;平时,屏蔽板用带钩的链条固定在与车体平行的状态。后期的T-72坦克装有整体式侧初板。张开式屏蔽板和整体式侧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弹的屏蔽作用。例外,T-72能安装类似于T-80和T-64坦克一样的反应装甲和模块附加装甲[比如“接触-5”(Kontakt 5)反应装甲之类]。车体前下甲板为均质装甲,与水平面夹角为30°。此外车体前下甲板其上装有推土铲,驾驶员可以从车内操纵推土铲进行构筑工事作业。不使用时,将推土铲收起,置于前下甲板外侧,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护力。在车体前下甲板上还备有安装KMT-4G型扫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装前需要收起推土铲。苏军为每个坦克连配备了3具KMT-4型扫雷器。

       

接触-5在炮塔上

       之后就是T-72的防辐射衬层(这也是冷战核大战思想下的),坦克的驾驶舱和战斗舱四壁装有含铅有机材料制成的衬层,作为防辐射衬层,厚度为20~30mm,具有防辐射和防快中子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弱内层装甲破片飞溅造成的二次杀伤效应。顺便提一嘴三防装置,-72为集体防护式,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年组成,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法埃及化学毒剂进行消毒。

        烟幕装置一直是坦克的重要装备。早期T-72坦克装有与T-62坦克相同的热烟幕施放装置。施放时,驾驶员打开仪表开关接通油路,柴油经喷油雾化器喷入发动机排气管的废气流中,柴油受热蒸妇生成的蒸汽与废气混合后排出车外,过饱和状态柴油蒸汽受冷迅速凝结形成微粒白色烟雾。后期生产的T-72坦克除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外,还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发射器数量随车型不同而变化,例如T-72M1型制式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右边5具,左边7具;1986年型T-72M1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

       最后T-72上装有自动灭火装置,当探测器感受到存在火灾信号时该装置能自动控制灭火瓶喷出灭火剂进行灭火。(不过似乎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间接导致了殉爆)

       [—“呼...好了...终于写完了...”

        —“可是,它不是还有很多可以讲的吗?”

        —“...这...这只是第一部分...让我再鸽一会。”

        —“好吧...”                                                       ]

参考

http://mil.news.sina.com.cn/pc/2003-09-12/29/287.html

百度百科 T-72主战坦克

https://tanki-tut.ru/ussr-russia/t-72-ural/

http://www.military-today.com/tanks/t72.htm

http://www.militarytechnics.com/vehicles/t-72/


红警2单位的原型(3.1)——犀牛坦克与T-72系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