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大学宿舍
“芜湖,爷考完了!”6月11号,也许大部分人放下笔,走出考场那一刻的最真实的想法。 我看着你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 那天考完的下午,阳光很好,跟最近的天气差不多,而那天晚上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夜晚。 今年考完的这一个月,注意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高考刚结束,就有一堆学生咨询着要不要现在学四六级?不仅仅是有学生咨询,我朋友圈里的有一些新东方的老师也发了朋友圈说,高考刚结束,就一堆家长联系她准备报名四六级了。 而往年考完的时候,大家都想着去哪里玩,怎么玩比较好。 我转念一想,这是不是侧面反映了一个现象,
社会当下越来越卷,而这个压力开始逐渐从待就业的大学生,开始向高考,乃至高中的学生们施压。
但大学和就业,不是现在开始。
前段时间跟一个高考刚结束对学生聊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现在就开始想准备考研了,她的回答让我感觉非常痛心: “高考教会了我学会抢跑”。 听到这个回答有一种心被揪住了的感觉。 我只是希望你们能知道这些:
一.“当今中国的80%以上的研究生都是不需要存在的。”
这句话是某著名学者的一个论断,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今中国社会研究生过多乃至大部分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去往研究内容注水, 有的研究内容水到“研究一颗瓜子横切还是竖切的出油率高”研究一个产率不高没什么销售出路瓜果的当中某种元素的聚合度…… 上万上十万人重复着没有意义的工作,只为了一张纸。 大家读研的目的都从“做科研”变成“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他们从来没看过,多了三年的工作经历,也不过是从春招的“本科5000-7000变成了研究生“7000-9000”而已,没人衡量过这三年的就业市场的变化到底值不值得,只知道读研很苦。 没人想过值不值得。 需要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学历在你工作五年后就变得毫无用处了。工作五年之后,再也没有人会关心你是什么大学出身,大家只关心你能赚多少钱,这是社会的普遍认知。 到底是需要三年苦读多2000的起薪,还是工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二.你会发现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未来要面对什么。
大部分人对人性和自我认知的了解程度粗浅的超出想象。 “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学” “有老师拿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PPT给三十年后的学生讲东西,照本宣科的念PPT,结果最后考试毫不相干。” “90%的课是期末突击完成的” “实习的时候发现,需要的技能和大学的东西已经是没有任何关系了” GPT的出现扯掉了当今大学教育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当记住知识不再成为主流的教育方式,回到提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懂学习,会提问, 懂得在思想上“独当一面”的人才。 而在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人才,是少的。
三.不要温柔的走进那个大学宿舍。
这也是我取这个标题的目的,一定一定“不要温柔的走进那个大学宿舍”。 宿舍是一个极其小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也极其容易同化你的想法。平常没课也七点半起的你待在一个大家都两点睡十一点起的宿舍,你会变得慢慢习惯晚睡和十一点起。 环境,还是一个字,环境。当你发现环境不对的时候,主动选择去远离。 大学宿舍是真的一个你可以只要睡觉再回去的地方。 你会发现同样的事情,不同宿舍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你会发现,毕业季的新闻,常常都是:“XX宿舍,全员上岸!”背后是,XX宿舍,全员二战!三战! 请一定警惕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而判断标准则是:
“你的环境让你觉得什么东西在让你变得习以为常。”
不要让每天两点睡到十一点,下午一点睡到五点成为你的“习以为常”。
主动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在大学里一定要学会尽可能的去学会向上社交。
不要停留在宿舍三个人的观点里面,
这是一个极其极其狭窄的环境
,选课的时候我在考虑选哪个老师的课可以更利于我和学院的老师交流, 而舍友曾质疑我“真的有人会看这个吗?” 她们不知道的是有人就是因为选修课结识了极其厉害的老师,在大三就拿下SCI一作。不同大学都有很多卧虎藏龙的老师,他们有可能是你的必修课老师,也有可能藏在某些选修课里面,而大部分老师其实比想象中的平易近人,(偷偷说因为我跟我的大学英语老师交好甚至期末给我多加了8分)。也因为认识了学长学姐,和他们组队参加了很多比赛,丰富了很多经历。 再者就是跟学长学姐多认识,在比赛中认识牛人。我曾经在大学的一次普通演讲决赛里认识了很多超出了我认知的大佬(有高考英语147雅思8.0的,有和国外老总谈恋爱的(划掉),有大一国奖获得者…),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那么这个暑假做什么好呢?
我很喜欢up主碎嘴企鹅的回答:你现在最应该有的规划是什么?没有规划! 因为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不存在。给你。任何。硬性规划。的三个月了。 欧美国家中很流行的一个概念叫做GAP YEAR,他们很鼓励在学生毕业之后空出一年去探索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这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不只是口头一说重要性。更不是指和学习一样的“重要”。一个人成长过程可能有两种正确的努力,一种是学习,这是既定的正确,另一种就是选择自己方向的正确性。这两个东西都很重要,但不是同一种性质的重要,有时候第二种重要在你生活中所占的重要性远远超出第一种“既定学习”的重要。
知道做什么,远比知道怎么做重要的多。
想过四六级,你可以把问题抛给GPT让它给你一套完整流程,考研,千千万种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抢跑,真没必要抢的这么早。 所以,去旅行吧,把自己从那个那个十二年里禁锢的时间表里解放出来。去好好享受这三个月的GAP MONTHS,去旅游,去不遵循时间表的疯玩,去接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去找到自己的杠杆,乃至支撑翘起你整个人生的天平。 我们国内没有GAP YEAR的文化,但这并不代表着你不可以拥有GAP的时间 只要愿意,你可以拥有GAP MONTH,GAP WEEK乃至GAP DAY。
大学里成功的标准?
今早起来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新闻,叫做“超七成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也就是说,假设你在大学里存了超过十万块的钱,你就超越70%的大学生了。 大既然大学的终极目的是找到工作和赚钱,为什么不现在开始做呢? 我在大二上的第一个月里赚了一万块。此后基本每个月维持着4000-6000以上的收入,基本实现经济独立,虽然离所谓的“财富自由”还很远,但是我现在过得很开心。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第一步实际上就应该是经济独立。你需要不依靠任何人,独立的人格才在这时候出现。 赚钱的最快方式呢?我的回答是,做IP,做自媒体。自媒体是杠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摘抄的文案加上自己的理解,就能做号接广,xhs最简单,抖音其次。一定要学着用除了时间换金钱的方式赚到钱,找到你自己的杠杆。 如果最后希望我有什么话能够说给大学的你们听,那我想了想,应该会是:无论你们去到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地方,请,尽情享受你在大学的每一天。早八也好,满课也好,那也是,完整的属于你自己的一天。
不要向后看。
过往的遗憾固然值得留恋,但是生活毕竟是一往无前的。 你在大学的每一天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蜕变成新的自我,你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无论周遭环境如何,不要仅仅停留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站起来,跳出去, 然后继续拥抱下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