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冷知识:外星文字?火星文?汉字、越南、日本、欧洲非洲各种千奇百怪的语言文字
第一张图片上的是八思巴文和汉字。韩国的韩文就是仿照汉字上下左右结构以及八思巴文的样子而来的。
韩语
谚文﹕参考汉字笔划和方块字字形以及八思巴文而创制的拼音文字。
(注﹕‘O’ 圆圈可算是谚文中的独创笔划﹐但是谚文是表音文字而非表意﹐这与汉字完全不一样。) 模仿汉字的平面结构模式﹐把音素字母拼合成音节。
韩语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不过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如“故事”、“古寺”、“古辞”、“告辞”及“枯死”等都写作“고사”。因此必须根据上下文,才能判断文义词汇。很多韩国中小学生误以为安重根的职业为医生,因为安重根医生和安重根义士都是안중근 의사님。
而且因为取消了汉字,词和词之间必须要有空格隔开才能不被混淆,中文和日语就不用。韩国人无法理解这么富有深意的中文歌词的。一个有趣的冷知识:李舜臣曾经说过:“若无湖南,是无国家。”有趣的是在韩国竟然也有一个洞庭湖还有一个湖南地区。其实韩国有很多地名都是抄咱们中国的。
还有石头神兽是咱们中国古代的神兽獬豸 前些年韩国首尔把咱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面的獬豸当做韩国首尔的象征了
韩语中河马하마(hama)一词的发音和意思也是来自中文,还有老虎호랑이(虎狼 韩国人把老虎称之为虎狼,古代韩国人上山砍柴采集野菜蘑菇什么的时候是因为经常在看见这种巨型动物,看到这种动物后发出惊讶的声音。他们觉得这种生物比狼还可怕,感觉是比狼还要厉害的动物,所以叫虎狼)、苹果사과(发音是沙瓜)、饭밥、雨비、以上这几个韩语单词都是来自中文:发音和意思都是来自中文的。这类词在韩语中属于汉字词。韩语中有60~70%是属于汉字词,还有很多来自英文和日语的词;还有很多来自法语俄语葡萄牙语的词。





冷知识:外星文字?火星文?汉字、越南、日本、欧洲非洲各种千奇百怪的语言文字
当代世界书写系统的分布状况
拉丁字母(拼音)
西里尔字母(拼音)
谚文(拼音;特征文字)
其他字母
阿拉伯字母(辅音音素文字)
其他辅音音素文字
天城文(元音附标文字)
其他元音附标文字
音节文字
汉字(语素文字)









全音素文字(古希腊语:ἀλφάβητος)是表音文字的一种,它是以音素为单位的文字。和不标出元音的辅音音素文字不同,它的字母表中除了辅音字母,还有元音字母,用来表示语言中的元音。比较常见的全音素文字有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希腊字母、韩文字母、蒙古字母等。多数全音素文字采取线形拼写,如拉丁字母从左往右拼写、蒙古字母从上往下拼写。但也有例外。如韩文采取音节块形拼写,每个音节里的字母上下左右排列组合成一个方块字,以便在文章中和汉字整齐排列;迪维希语用它拿字母从右向左书写,元音字母却总是写在辅音字母的上方和下方构成音节。
在今日,拉丁字母广泛用于纪录非洲语言,尤其是在漠南非洲。阿拉伯字母主要用于北非,而吉兹字母在非洲之角特别强势。在某些局部性地域,其他的字母或文字符号占有一定程度的地位。
在东欧方面﹐希腊传教士在斯拉夫地区传教时﹐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以始创者圣西里尔命名的‘西里尔(Cyclic)’ 字母﹐这套字母主要在斯拉夫东正教地区流行﹐在俄罗斯地区仍延用至今









估计有不少人听说过,越南近代曾被法国长期统治,有人也会想当然的认为,这套体系是来自于法国人的构建。实际上,这套体系历史颇为悠久,大约在400年前时,就已经由去越南传教的葡萄牙传教士,为了给底层百姓书写小册子, 用拉丁字母搞出了这么一套“扫盲”系统 。
后来,从法国人到来后——第一本用拉丁字母做成的越南语字典,标志着拉丁越南文的正式诞生
古埃及编辑
非洲大陆最有名的文字或许是用来书写古埃及语的埃及圣书体(Egyptian hiero-glyphs),这是一种混合语素成分和辅音音素成分的文字。这些字体后来演变为僧侣体和世俗体,并成为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科普特字母的源头[1]。从古埃及语言演变来的科普特语,至今仍是科普特正教会的仪式语言[2]。
提非纳编辑
提非纳字母(Tifinagh)是古老的地中海文字,属于辅音音素文字(没有母音字母),主要用来书写柏柏尔语,特别是图阿雷格语(Tamasheq)。柏柏尔学院在1960年代改良的新提非纳字母加入了母音字母,于2003年在摩洛哥获得官方地位
提非纳文字
语言
下载为PDF
监视
编辑
提非纳字母(Tifinagh)是一种古老的地中海文字,主要用来书写柏柏尔语。若根据时代和通用的地点,提非纳文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种变体:
利比亚地区通用的利比亚提非纳文字;
撒哈拉沙漠通用的撒哈拉提非纳文字;
图阿雷格人通用的图阿雷格提非纳文字;
近代从旧有的文字改良,以适合现代书写用途的新提非纳文字。

在摩洛哥一家商店的告示牌,中间用新提非纳文。上为阿拉伯语,下为法语.





在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多语言告示,中间的就是用提非纳字母书写的文字。上面为阿拉伯语,下面为法语.
在马里境内撒哈拉沙漠的提非纳字母石刻。
提非纳文是古代北非撒哈拉地区的游牧部族图阿雷格人所采用的文字,用来书写当时的塔玛舍克语。塔玛舍克语是亚非语系柏柏尔语族的一个分支,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发明,并在公元3世纪,这种文字就广为通行于北非及加纳利群岛。跟它的祖先南阿拉伯字母一样,提非纳文的字母都很富有几何图案的色彩。这种文字本来没有母音字母,但有后来的改良版本采用了阿拉伯字母的母音标记,并用于这种文字。提非纳文一直都是从右至左书写的,但亦有古代的文字记录跟柏柏尔文一样,都是由上至下书写的。
1960年代,柏柏尔学院从原来的提非纳文字发明了“新提非纳文”,除了改成“由左至右”书写以外,还加入母音字母,并改良至适合北非柏柏尔语的语音系统。这种新的文字,已于2003年被摩洛哥当局正式采纳作为教学用途的文字。但另一方面,现时在尼日尔及马里两国,讲同一种语言的人却改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他们的语言。
吉兹字母[4](英语:Geʽez,/ˈɡiːɛz/[5][6])或格厄兹字母[7](吉兹语:ግዕዝ,Gəʿəz,国际发音:[ɡɨʕɨz][注 1]),又名古典埃塞俄比亚字母、古典埃塞俄比亚字母、斐德子母音合成字母(Fidel alphabet),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书写系统,本来用来书写一种名为吉兹语的闪米特语族。过往由于对埃塞俄比亚的语言状况缺乏认知,所以多数人都以为当地人只说一种语言,统称为埃塞俄比亚语。但其实,在埃塞俄比亚有9种不同的语言在通行,当中除了吉兹语、阿姆哈拉语及阿拉伯语以外,还包括提格利尼亚语、提格雷语、古拉盖语言(英语:Gurage languages)、哈勒尔语(英语:Harari language)等闪米特语族,这些闪米特语族都是采用吉兹字母来书写的。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及在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都有使用的提格里尼亚语。此外,亦有其他同样在非洲之角通行的其他语言,例如:奥罗莫语都曾经使用过吉兹字母来拼写,但现时已改用拉丁字母了。
南阿拉伯字母
语言
下载为PDF
监视
编辑
南阿拉伯字母(古南阿拉伯语 𐩣𐩯𐩬𐩵 ms3nd;现代阿拉伯语:الْمُسْنَد musnad)在大约公元前9世纪从原始西奈字母分化出,通行于于当时的阿拉伯半岛南部,即今也门一带。
语素文字(英语:logogram,来自古希腊语:λόγος“词”和γράμμα“字符”)又称表语文字、意音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它和表音文字不同:表音文字是表示语音的文字,表音文字的一个字位表示一个音位或者音位的组合。语素文字容易与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相混淆。语素文字跟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语素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和语言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与语素文字不同,象形符号只是用图画来表示物体,形意符号只是表达一种意思,这两种都不一定用来记录语言。比如禁烟的标志可以看成形意符号,但不是语素文字。
目前已知的语素文字都不局限于表形和表意,而是有表音的成分。因此,语素文字也称为意音文字。语素文字的出现代表人类文字史走出原始时期,进入古典时期。注意“意音文字”和汉字中的“形声字”是不同的概念,任何汉字(无论是否形声字)都是意音文字系统的字位,因为它(在特定的方言里)都有确定的一个或几个读音。
各种语素文字编辑
历史上发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语素文字只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部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的汉字。但楔形文字和圣书字早已废止和不再使用,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采用的语素文字,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台湾省、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使用。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曾长期使用汉语文言文和汉字。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音节文字)分别源自汉字的楷书及草书(大化革新时传入),现代日文也使用汉字穿插其中。过去在朝鲜文中通常用汉字来书写由汉语、日语传入的汉字词;但如今韩国和中国朝鲜族已很少用,一般都转由谚文(朝鲜语音素文字)书写,朝鲜则完全不用汉字。契丹文(限契丹大字,契丹小字为拼音文字)、女真文、西夏文及越南的喃字(字喃)等,均是模仿汉字创造的语素文字。现在契丹文、西夏文已经失传,而字喃在越南于19世纪被法国殖民统治后,就已经不再采用。古彝文也是一种语素文字。而现时流通于四川的凉山规范彝文,是一种人为改造的音节文字,几乎没有表意的功能。云南规范彝文仍然是语素文字,但使用不广泛。
彝文
语言
下载为PDF
监视
编辑
彝文(彝语:ꆈꌠꁱꂷ,nuosu bburma,[nɔ̄sū bū̠mā]),又称夷字、爨文、韪书、蝌蚪文、倮语、倮倮文、毕摩文等,是彝族用来记录彝语的文字。不同地区的传统彝文差异很大。目前已规范的现代彝文有“凉山规范彝文”和“云南规范彝文”,前者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使用较广。
伊博语
语言
下载为PDF
监视
编辑
伊博语(Asụsụ Igbo,古语为Ibo),又译作伊格博语,是一种通行于西非国家尼日利亚的伊博族语言,属于尼日尔-刚果语系的大西洋语支,有主要语言人口1800万[1]。伊博语是一种重视声调的语言,在英国殖民时代引进了书写系统,以拉丁字母来构字。伊博语之下有超过20种方言。1972年出现了标准语,基于奥韦里及乌穆阿希亚的地区方言发展而成,但是其中的鼻化元音及送气等特征在标准化的过程中消失了。
恩西比迪(英语:Nsibidi)的符号及其意义
有些非洲社会发展出文字原型(Proto-writing)的形意符号,能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但不构成书写语言的文字系统。典型的例子,像是居住在尼日利亚克罗斯河的艾菲克人(英语:Efik people)(Efik),部落的男性组成秘密结社猎豹会(英语:leopard society)(或叫做Ekpe(英语:Ekpe)),成员使用一种称为恩西比迪(英语:Nsibidi)的符号互相沟通(不过有意见指出有些符号可能属于语素文字或音节文字符号。)[7]。
阿散蒂地区的阿坎人会用阿杜德拉符文(英语:Adinkra symbols)代表一种概念或格言,广泛用在于织物,陶器,标帜和广告中,作为一种艺术装饰并用来传达传统的智慧或生活的意义[8]。
西非书面字母(西非书面文字:ߒߞߏ,N'Ko),亦作西非书面文字、西非书面语言或音译作恩科字母,是一种用来记录西非曼德语族语言的字母,并且该语族的共同标准书面语也使用这种字母书写。N'Ko在所有的曼德语族语言中意味着 “我说”。
西非书面字母
ISO 15924Nkoo、165书写方向从右到左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的国际音标。
这种字母较为类似阿拉伯字母,尤在于其有一条在下方的基线并且同样右起横书。与阿拉伯字母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必须写出元音和辅音。西非书面字母的音调作为附标标注,这与阿拉伯语的元音标记类似。
历史编辑
苏利曼·坎特(英语:Solomana Kante)为了回击世人认为非洲人是没有文化的人的理念而创建了西非书面字母,因为在那之前,非洲本地没有自己的书写系统。西非书面字母首先启用于几内亚的康康区,作为一种曼尼卡字母而传播到西非其他说曼德语系的地方。西非通用字母日在4月14日,这天与1949年该字母被确立的日期有一定关系。[1]
字母的引入促进了西非的英语国家和法语国家的西非通用字母扫盲运动的兴起。西非通用字母对塑造几内亚的曼德文化特征起重要作用,并且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西非其他地区的曼德文化的存在感。[2]
莫莫洛·杜瓦鲁·布格磊编辑

瓦伊音节文字(英语:Vai syllabary)的符号
莫莫洛·杜瓦鲁·布格磊(英语:Momolu Duwalu Bukele)于1833年在利比里亚发明瓦伊音节文字(英语:Vai syllabary)(Vai),用来书写曼德语族的瓦伊语[13]。
瓦伊音节文字在Unicode的区段是 U+A500 到 U+A63F。
巴瑞兄弟编辑
亚德兰字母(英语:Adlam script)是用来书写富拉语,取自Alkule Dandayɗe Leñol Mulugol的缩写Adlam,意思是“保护人们免于消逝的字母”。在1989年,当时还是少年的两兄弟,伊布拉西马·巴瑞和阿卜杜拉耶·巴瑞(Ibrahima and Abdoulaye Barry)在几内亚发明。亚德兰字母在西非好几个说富拉语的地区流通(也有人拿来书写豪萨语)
引进的书写体系编辑
古代编辑
腓尼基字母编辑
古代迦太基(今突尼斯)通行腓尼基字母,用来书写腓尼基布匿语。在公元前150年随迦太基灭亡而停止使用。
希腊字母编辑
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利用希腊字母把世俗体文字音译以记录世俗体的正确发音。公元首2个世纪时,出现以希腊字母纪录古埃及语的古科普特文,而部分则采纳自世俗体的字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普特文字。一种科普特字母的安色尔体曾在公元8-15世纪时用来书写古代的努比亚语。
中古编辑

摩洛哥店家招牌,提供三种语言阿拉伯语、柏柏尔语、法语的对照,分别用阿拉伯字母、新提非纳字母、拉丁字母书写
阿拉伯字母编辑
阿拉伯字母随贸易往来以及伊斯兰传布而引介进非洲,除了用来书写阿拉伯语,几世纪来也用于纪录一些非洲语言,例如豪萨语、史瓦希利语、约鲁巴语、富拉语、桑海语、柏柏尔语、班巴拉语、曼丁哥语、沃洛夫语、索马里语等等。但通常必须要修改阿拉伯字母来表记这些非洲语言所具有的音调,因此发展出像阿雅米(英语:Ajami script)(Ajami)字母这种改编过的阿拉伯字母来书写这些非洲语言[17]。
用阿拉伯字母拼写非洲语言没有官方标准,大多按照当地的传统惯例。伊斯兰教育科学文化组织(Islamic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推动阿雅米字母的标准化。
近现代编辑
拉丁字母编辑
非洲多国的语言以用拉丁字母纪录为主,尤其那些本来没有文字的语言大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书写系统。许多方案为此提出,最初是基于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教需求发展各种不同的罗马拼音系统,不过后来许多语言学者和国际组织也加入推动的行列,例如莱普修斯标准字母(英语:Standard Alphabet by Lepsius)(十九世纪中叶)、非洲字母(1928)、非洲参考字母(1978)。有许多国家层级的标准化方案已经提出或推广,例如泛尼日利亚字母。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建立了柏柏尔语拉丁字母(英语:Berber Latin alphabet)的拼写标准,得到广泛采用[18]。
尼日尔教育水平十分落后,成人识字率只有16.5%,妇女更低,只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