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振岱:谈内家拳

2022-10-29 15:40 作者:青泉石上_  | 我要投稿


鄙人不才,今夏就苏省国术馆之召与诸君研究国技,自惭力薄,未能有所贡献。 唯国技一道历数千年历史,其间有成有不成者,其故何,余亦常思其故矣。

武技之所重,气为首,力次之。

气充而后运之以神,神之所照,无不如志。

人有恒言辄曰:

气力,有力无气,死力也。极其所能,负重而已。

而以气行力,气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如气球然。

未有气已泄,而球能上跃者。人亦尤是也,气馁则志败,气盈则力胜。


子舆氏曰:

持其志,毋暴其气,胥是道也。

迨真气弥满,所养即充,而后注意于神。

以气行力,则力不可测。以神行气,则境臻于化。 


儒者曰: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

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然而,非易筋转气之后不能遂臻此境也。


拳术无论何派,能于此致力不懈,未有不成过人之材者。

古今之人无异也,即理无异也。

若谓神勇为昔人所独具是自弃也。鄙人姑就可欲言者,为诸君子告,不敢自信言之当也,亦借以商榷云尔。


1929年6月



孙振岱先生有诗曰:“直如放箭曲如鞭”,何谓“直如放箭”?何谓“曲如鞭”?都是一气贯通周身后才可能产生的结果。没有这层功夫,得到此诀也是枉然。

一气贯通周身,首先要上下三关贯通,如此,劲力才顺畅,才灵活通透。不能一气贯通周身,架子再工整,也不能做到“直如箭”,身体再柔软,也不能达到“曲如鞭”。所以练习拳术者若能弄清楚上下三关在拳中的作用和性质,对于自己如何正确的练拳,如何合理的取舍,也许会有些帮助。

上三关:肩、肘、腕。

下三关:胯、膝、踝。

上三关:肩、肘、腕:

歌云:肩八、肘八、腕十六。

肩八,肩有四德,加撞、靠、束、展四法,故云:肩八。

四德,松 、通、开、转。


肩节以松通为最要。

松肩要如同肩节能卸下来一般,所谓松肩如卸。


通肩是使肩与脊椎贯通,一伸俱伸,一缩俱缩,二者如同被弹簧链条连通一体一般。


开肩是使肩胛骨打开,肩井有下沉之意,有阔背松胸、气沉丹田之效。


转肩是肩节能转圜自如,如同车轮正、反向随意转动,转圜起落与脊椎伸缩相符节。


如何练习,各家皆有多种摇肩之法。

松、通、开、转为肩之四德。加撞、靠、束、展四法为八用。


撞、靠两法并非是闷头硬冲楞撞,而是以自身中轴夺位合拍撞、靠之。以站定的同时撞、靠为正法。未站定而撞、靠,乃法外之法,奇法也。

撞、靠两法用时身形轻灵巧妙,切勿以凶猛为能。

撞、靠有明、有暗,明者,直接用肩撞靠。暗者,用肩领、带,用身体其他部位撞、靠之。

束展,前面讲过多次,这里不再讲了。


肘八,肘有八能,故曰:肘八。

八能,坠、横、裹、翻、顶、撞、扫、砸。

肘节以隐蔽速变为巧。

八能以坠肘为母,其余各法皆由此而生。坠肘要自然下坠,移动随身,行如平轨,其要是稳静无乖,肘随身动,不可有起伏自主之态。

肘动必速变,或横、或裹、或翻、或顶、或撞、或扫、或砸,其用有明有暗,短小速悍。

腕十六,腕多与掌指合用,转腕有八卦之变化,掌有大、小鱼际、劳宫等三穴以及五指之形,故有八卦、五行、三才之体用,故曰:腕十六。腕节及五指要圆活有力。腕因与掌指并用,其变化最多,所谓卍字手。


下三关:胯、膝、踝。

胯有四德:开、合、抖、坐。

胯节以开为首要功夫,胯不开,不得用。胯节以坐为常法,要身直立而坐胯,气通足踵,行大周天。

抖胯用于发力,发力时,周身内外皆松,不可有任何预示,纯由一念而起,气合于足、抖于胯、形于梢端。功深如电闪。

合胯用于腿法,蹬腿、摆腿时,胯要先合后开。抽边腿时,胯要先开后合。


膝要坚顶。膝乃脆弱之部位,同时也是坚利之器。

膝有三戒,一戒扭转,二戒平直,三戒前压。

膝有三要,一要动转随足,二要顶膝如弓,三要肌腱饱满。故拳中大弓步对膝有伤害,力戒之。

踝要圆活有力与腕节要求相同。同时脚掌、足尖皆要有功夫。 

脚要将脚掌上三点与足尖练通,四者分别能支撑全身与百会贯通一体。如此则能灵活轻固,变化神妙。


上下三关的肩、肘、腕、胯、膝、踝还要与脊椎、丹田一气贯通,变化自如,才谈得上将“直如放箭曲如鞭”用于技击心法中。

上下三关舒展通顺、圆活自如,脊椎拉直,气归丹田,神意虚无,练拳入手就要知道这些,才谈得上练功夫。否则,就是瞎比划。


孙振岱:谈内家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