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菌的孢子丨理想就像泡腾片

虎年春节,灯火阑珊,人声鼎沸之际,我忙里偷闲得看了一部一直想看的奥斯卡佳作——《鸟人》

影片讲述一个曾饰演超级英雄鸟人,但早已过气的演员,企图借百老汇剧目咸鱼翻身的故事。
关于这部电影的主旨深意,一千个人心中自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必自不量力。但对“Birdman”这个中文翻译略显粗俗,而从未遇过的意象,我展开了天马行空的遐想。

电影名Birdman的寓意,似乎是“伊卡洛斯”,神话传说中忘记父亲的忠告,用蜡质的翅膀飞向太阳,最终翅膀融化坠落大海的那个人。伊卡洛斯在西方文化中是经典的人物形象,其意有些类似于东方文化中的愚公移山或精卫填海。
在中国文化中谈及伊卡洛斯,往往是因骄傲而失败的代表,这符合中国文化“允持阙中”,“中庸克己”的精神内核。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伊卡洛斯则是理想主义的代表形象,代表了为灼热的理想而不惜陨落的追求精神。

陨落的两道火焰尾巴是伊卡洛斯燃烧的双翼。他从天空坠落,而电影中的画面一瞬间切换到主角瑞根背影处。瑞根其实就是伊卡洛斯,他对表演艺术的执着让他付出了太多代价,最终灼伤了翅膀,像流星一样从天空陨落。
看到这,我奇怪的大脑第一时间竟然想到的是一样毫不相干的东西~那就是泡腾片。

男主瑞根怀揣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其最大理想是让人们爱上那个对表演艺术有极致追求的他,而绝不是浮夸的超级英雄“birdman”。
但他可怜得就像个泡腾片,在和现实这杯水的交锋中,一次又一次不得不以自我的溶解做出妥协。他拼命摆脱他人的束缚,为此不惜在表演中使用真枪,奉献了真正完美的演出。
嘲讽到极致的现实是——最渴望摆脱birdman身份和虚假名利的瑞根,表演结束后,不仅是身份和名利,连长相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像bird man了。

他为了理想付了一切他付得起的代价,最终还是逃不过被世人偏见消解的命运,他想被人真诚所爱的理想终究还是溶解在了水里。
多少次,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结局,也许是你费劲心力做的一切比不过世人的偏见,也许是你许下豪言的壮志打不过骨干的现实,就像一个泡腾片一样无疾而终,躲不过被溶解的命运。
这些话也许很苦闷,放到企业大谈狼性文化,个人大谈卷有卷福的今天,依然叫人喘不过气。
理想就像泡腾片,投入水中,冒泡溶解,消失不见,水又归于平静。我们都曾怀揣伟大的,美好的理想,然随着我们长大,它们中的很多都会在现实这杯水中,冒泡溶解。这很令人灰心丧气。
但水还是原来的水吗?也许是VC泡腾片让水更有营养,也许是消毒泡腾片让水更干净,总之,水已不是从前的水。
我们理想在现实面前看上去不堪一击,就像还没开始做就有人说做不成,如已逝的泡腾片告诫后代一般。但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确确实实改变了这杯水,这个现实。它绝不是看上去的无用。我的意思是,即使是没有实现的理想,在你试图实现它的过程中,早已得到了值得的结果。
瑞根再也无法摆脱名利,回到对表演本质的爱,但电影结尾给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瑞根的女儿萨姆先是焦急地看着楼下,露出一线痛苦,又似乎看见了什么,目光追踪着它随之升起,似乎听见一声鸟叫,萨姆没有一丝悲伤,仰视天空衷心高兴地微笑着。这寓意萨姆终于体会到了瑞根的理想追求,见证了瑞根最后的灵魂升华,为他终于获得与鸟儿一般的自由而高兴。

所谓结果,便是已经历的一切。
有些人的泡腾片也许大一点,直到今天也没溶解完,有些人的则早早消失,连水都不知道他曾来过。
而说了这么多,你的泡腾片又溶解了多少呢?
图文 | 何宇
排版 | 李钊仪
审核 | 惠州一中杏林学社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