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睡前消息》568期的看法
本文是对一位网友动态的评论,本来想同时发动态,但字数太多了改发在专栏。仅代表个人观点。
马督工这人做的节目用他老同事的话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些靠谱(少)或者不靠谱(多)的解决方案。第568期睡前消息也不例外,这次的分析结论你不能说他全错,过程中却总是有意无意漏掉些东西。
韩国的贸易逆差的确和它那不上不下的产业结构有关,也的确和去年大宗商品涨价有关,但你讨论韩国产业结构式时只提半导体和汽车不提造船是什么意思。芯片产业这两年生意不好是事实,由此提出韩国根本离不开日本的材料供应就过分了,韩国虽然没法自行对那些原料进口替代,但还是找到了可以替代日本货的供应商的,要不它也撑不到今天才和日本“和解”,马逆这个分析让人认为韩国对日逆差完全出自芯片行业似的。甚至他还把有韩国对台湾的贸易逆差归咎为电子产品的趋势(没说但通过前后文引导),看来他不知道台湾的小型电动工具也相当有竞争力。把韩国的外交转向完全看做产业结构的外延,更是让人无话可说,韩国是能自己制定外交政策的国家吗?在中美对抗的前提下韩国没有选边的权利啊(当然也会有产业链的考虑,毕竟一旦美国要求他也只能减少和中国的联系)。
说道台湾时又直接一句“以台湾的经济体量,台积电赢了,就是台湾赢了。”真不知道赢什么了,芯片制造这种产业链短,两头在外的产业根本没那么大的经济带动能力好吗(这时候他又不提上下游产业了)。
后面说道越南就更有趣了,越南什么时候是靠韩国扶持了?越南的工业化和迎接产业转移是内生的,而且不只对韩国进口有增加对中国的进口增加的更多(这点督工可不提)。
说道孔乙己那段加快产业升级的主张没问题,可是他没想过所谓高端制造根本就用不到那么多人吗(他还提出应该更多的使用机器,那不就更用不到人了)?即使是现在居于产业链顶点的那些国家,高端制造的岗位也很少,反而是低端服务业岗位(督工看不起的肌肉岗位)才是就业的主力。他说“年轻人不想拿着低薪去干拉车,扫地,打螺丝一类蓝领劳动”“ 为什么没有足够多的体面白领工作”他是真不知道所谓白领工作实际上是主要是基层的管理岗位,那些岗位的可替代性才是最强的,而所谓“打(拧)螺丝”的技术工人却不一定是低薪吗?凭什么白领就要“收入方面,要和普通蓝领工资拉开差距。”。督工说“首先缺足够多的工作机器;其次机器的种类不够多,分工不够明确;最后,简单劳动力缺乏用机器的训练。”还说这是因为房地产搞多了,这个逻辑放到20世纪80年代都很感人,机器要取代人,关键不是要有理念,而是要证明机器足够廉价可靠,这位自称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次怎么唯心了?
后面说道考公居然说原因是“年轻人不能得到足够的机器工具,不能通过技术路线当白领”其不说这句话逻辑上的问题,“通过技术路线当白领”的本来就是白领中的少数吧(白领大部分是基层管理岗和文员)。还说“有效生产的工具减少,技术岗位越来越稀缺”,那不是会造成技术岗位价值上升吗?
总的来说,督工看到的问题不算错(比如投资方向的引导、比如产业结构),但分析的就差强人意了,而接解决方案一贯的不靠谱(也一贯的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