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 思训本刊3
【思训本】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十年寒窗苦读,取得了比较高的学历,但是踏入社会才发现,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又薪水尚可的工作。啊?(出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体力劳动能赚钱,但是又放不下高学历的身段,故高不成低不就,陷入尴尬和困顿。所以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请阅读下列时评观点,任选角度,明确立场,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故事,发生在80年代,一个十八线乡村。 “当时我还在读高中,逛街的时候看到老王,七八月份,烈日当空,他头上盖着一条白毛巾。推着自行车。从乡下这么走到精神病院,大概十几里路。” 老王,老实本分,普通平凡,靠种油菜花,卖菜籽油吃饭,闲暇之余去砖窑厂卖力挣钱,补贴家用,20多岁时结婚,生下了小王。一条村里的人都说,经过他们家总听到老王在教训小王:“你吃饭怎么吃到碗外面去了?为什么吃的满嘴都是?为什么放学了就出去玩?不知道要帮家里拍拍菜籽吗?”话题总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本以为此事无伤大雅,一家人也会这么平淡地过下去。只可惜小王,在19岁的时候被诊断出了抑郁症。可能是在纺织厂干过两年,每次一发病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把广播声音开的很响。无奈,只能送去医院。嘉定镇上唯一一家精神病院,在十几里开外。治病要钱,老王只能更频繁地去砖瓦厂打零时工。小王一住几个月,老王放心不下,但是公交车票一张1块5,来回就是3块钱,为了省着点钱给儿子治病,老王,七八月份,烈日当空,头上盖着一条白毛巾,推着自行车,从乡下走到精神病院,大概十几里路。 精神类疾病难以根治,事到如今,每当油菜花开放的时候,小王都要去精神病院住上两天。 村里人唏嘘至今:“小王180+,剑眉星目,身强体壮,本应有个大好前途。要是老王不那么处处训斥小王,如果老王读点书,甚至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只要对教育了解的多一点,那小王的人生会不会好一点?” ————————————————————————— 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对此,我个人非常赞同红网的观点。 这是个进步的时代,也是个多元的时代,我们恐不能承受高学历送外卖、做保洁员遭受的冷眼和不解,同时,我们也不甘心高学历身份工资平平、没有成就。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写道:“谁让你读了那么多的书,知道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然而,学历的价值绝不会因一时的困境而被怀疑,知道双水村外更大的世界就是学历带给我们的眼界。孔乙己文学或许不是“读书无用论”的复燃,只是正从理想城堡迈入现实世界的青年人的自嘲与宣泄。请给“孔乙己”们多点时间,去消化外界的期待,顶住压力寻找自我价值。难时停路歇脚,待到柳暗花明时,方能追风赶月不停歇。——红网 《请给“孔乙己”们多一点时间》 学历只是一个结果,从本质上看,失意书生是在抱怨这么多年所受过的教育的无用,对他产生的束缚。这抱怨合情合理,但是对于学历,对于所受过的教育,绝对不应该受到批判的眼光。我们看到的是现代教育过程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物资,经济有些贫乏的年代,有多少因为缺乏教育造成的悲剧!所以,对于教育的正确认识要在受教育的时候就根植于我们的大脑,越早越好。 孔乙己文学暴露了如今人才过剩的现实问题,但是它也客观地反映了如今社会有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代胜于上一代。 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很多原因,可能是感觉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可能是感觉对不起父母老师的细心栽培,在自己身上付出的心血,还可能是在意别人的眼光,闲言碎语,但是这些理由真的特别有说服力,真的对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吗? 思考一下,材料里说年轻人身上有孔乙己的长衫,但是去几乎没有提到中年人有长衫。为什么?因为年轻人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年轻人有充足的资本,支持他们不急不躁地做对未来的规划;但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不是为了一人,而是为了全家讨生活,根本就没有穿上长衫的资格。疫情让多少人被裁员?经济复苏后,简历像雪片一样地往猎头手上送,被裁的这些员工顾及工作好还是坏,自己的身价高还是低,不肯脱下长衫?为什么中年人一直说“年轻就是好,我也想变年轻”,但让他们学学年轻人,在boss面前一身反骨,整顿职场,怎么就都不愿意了? 所以说,“孔乙己的长衫”不只是读书人的架子,还是年轻人独有的资本。现在好像有很多言论都在鼓励年轻人脱掉长衫,撸起袖子加油干,放下身段去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从理想一点的角度看,我们也应该尊重这件长衫,“孔乙己们”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自命清高地孤芳自赏也好,对待困难,放松要求的躺平摆烂也罢。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只要条件允许,年轻人们穿上这件长衫一样可以坦坦荡汤,真正要防止的是隐藏在这件长衫背后的精神内耗和别人贩卖的焦虑。有一句话叫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就像红网 《请给“孔乙己”们多一点时间》所写:请给“孔乙己”们多点时间,去消化外界的期待,顶住压力寻找自我价值。难时停路歇脚,待到柳暗花明时,方能追风赶月不停歇。 另一方面,有人说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可能就心安理得去打螺丝了。难到在获得学历中所受教育的意义就只局限于找工作吗?上大学所提升的不只是工资,还有对教育的观念,看世界的角度,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身边的人,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从而推动发展与进步。学历的价值绝不会因一时的困境而被怀疑,岁月的沉淀能使美酒更加香醇。 综上所述,孔乙己的长衫绝不是 “读书无用”的谬论。我们应该放下对这件长衫的偏见,尊重年轻人的想法与命运。如红网所说,多给年轻人一些时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把故事续上, 现在镇变成了区。原来的精神病院搬到了望新镇上,旁边就是小学和幼儿园,前面有个菜场,后面就是村庄,大片大片的农田上种着油菜花。前两天回去,看到小学放学,来接孩子的车辆把道路堵的水泄不通。老王腿上贴了膏药,戴着破旧的劳保手套,推着自行车,逆着人流向前走去。 油菜花又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