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橘氏的始末
橘氏的发展无法避免提及两位女人,其一是有开创之功的县犬养三千代,另一是有中兴之功的橘嘉智子。 县犬养三千代原是朝廷中的女官,后嫁给敏达天皇后裔栗隈王之子美努王,并为其生下葛城王(长子)、佐为王(次子)、牟漏女王(三女)。天武天皇的孙子轻皇子出生,县犬养三千代成为轻皇子的乳母,期间因用心照料而深获轻皇子的母亲持统天皇信任。697年轻皇子长大登基为文武天皇,县犬养三千代的地位随之提升。美努王奉天武天皇之命与川岛皇子等一同校对《帝纪》以及其他上古文献。持统天皇8年(694年),美努王获任命为筑紫大宰率,当时位阶为净广肆。后又历任左京大夫、摄津大夫和治部卿,位阶则升至从四位下,和铜元年5月30日逝世。 (708年6月22日) 美努王死后县犬养三千代与藤原不比等勾结在一期,后又成为藤原不比等继妻,此时的三千代就与藤原氏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元明天皇即位后,因念县犬养三千代多年侍奉朝廷所做出的贡献,所以赐予其一个内壁浮着橘子的杯子,并且赐给了她"橘宿弥"的姓氏。其与不比等所产下女儿在圣武天皇还是皇子时期就嫁给了他,即为后来的光明皇后,光明皇后其人也应该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外姓皇后,橘氏藤原氏两家的势力就更大了。 橘三千代去世后其子葛城王、佐为王继承了“橘宿弥”一姓并改名为橘诸兄和橘佐为。橘诸兄先是担任“大纳言”,之后担任“右大臣”,再晋升成“左大臣”位极人臣掌握朝廷。天平胜宝二年,朝廷赐予其八色姓之一的“朝臣”,之后就称“橘朝臣”。 藤原广嗣之乱后橘氏的统治地位被动摇,藤原氏又趁机发展。后又遭藤原仲麻吕污蔑,于是辞职隐居。天平胜宝二年,橘诸兄、橘佐为两兄弟逝世,橘氏在朝廷中的权势逐渐衰弱。藤原武智麻吕之子藤原仲麻吕为了将政敌橘氏赶出朝堂,明里暗里不断对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使绊子。橘奈良麻吕密谋刺杀藤堂仲麻吕,败露后被下狱处死。橘氏收到了沉重的打击。藤原仲麻吕其人也因为之后发起的兵变“藤原仲麻吕之乱”落得个满门被屠的下场。 橘嘉智子是橘奈良麻吕之子橘清友之女,也就是橘奈良麻吕的孙女。她为嵯峨天皇生下一子一女,正子内亲王嫁给了叔父淳和天皇成为皇后。正良亲王就是以后的仁良天皇(淳和天皇让位给仁良天皇)。橘嘉智子相貌俊丽品行宽厚,在位时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其亦是十分虔诚的佛教信徒,与弟弟右大臣橘氏公商议开设学舍“学馆院”,劝诸子弟学习经书,推动佛教经典教育。谥号为“檀林皇后”但是随着檀林皇后的过世仁明天皇的驾崩,藤原家再次成为了天皇的外戚,并且逐步完成了摄关政治的结构。 藤原不比等长子藤原武智麻吕为藤原南家之祖,次子藤原房前为藤原北家之祖。北家嫡流(后被称为摄关家)在平安时代末期分为近卫、松殿、九条三家,其后松殿家衰微,在镰仓时代由近卫家分出鹰司家,由九条家分出二条家和一条家,近卫家、鹰司家、九条家、二条家、一条家被称为五摄家。而近卫、鹰司、一条三家在江户时代,由于曾从日本皇室成员中过继继承人,便被称为皇别摄家。 关于橘氏后人问题 伊予豪族矢野実遠(橘実遠)被伊予国司橘清正赐姓“橘”矢野氏本身是越智氏分家,此后也被称为伊予橘氏(越智氏)这一族在藤原纯友之乱时做出了很大贡献,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楠木正成其实也是伊予橘氏的后裔。这一脉橘氏虽然是橘氏,但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支的后人几乎都是楠木流后裔,如甲斐庄氏、杉本氏。后来的伊予何野氏也是出自越智氏,理论上也能算是橘氏后裔(?) 橘诸兄后裔橘广相的五儿子橘公赖为了征讨藤原纯友,带兵进入了筑后国,其后人就被称为筑后橘氏。某些观点认为蒲池氏就是出自筑后橘氏。 南北朝后没落的橘以盛为了不辱橘氏家名改为薄家。安土桃山时期薄家最后一任当主薄诸光被丰臣秀吉下令自杀,薄家断绝,公卿中橘氏最后一家堂上家也消失了。江户时期,地下人出身的信浓小路家继承了橘氏嫡流。橘氏后裔公卿中无论是伊予橘氏楠木流的津田氏、和田氏还是自称橘氏的青山氏等等都为地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