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经验丨具体而微,殊途同归】

2020-12-25 23:21 作者:知行法学  | 我要投稿
温馨提示

关于民法是否选择老钟、模拟题要不要做、如何解决实习与法考、考研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值得大家思考并取其精华。但是,对于作者一直坚持同时准备实习、法考和考研这三件事的观点,我们委婉地建议其放弃其中一到两项,因为这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师妹系知行法学学员,虽然师妹还是一路坚持下来,但不建议大家模仿,应当舍弃一部分东西,弄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否则很容易翻车。

作者简介

很荣幸应知行法学师兄师姐之邀,来写这篇法考经验贴。但我希望大家可以把它当故事看一下,而不是所谓的“经验”。因为经验永远是别人的,而路是自己的;如果说“经验”起作用了,不过是别人的故事启发了你去学习、去思考、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普通本一院校法本,本人法考客观题210,主观题113。正式决定要准备法考的时候,是2019年3月初,那时候已经决定要考研了,而且在7.15-10.15有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完全用来准备法考是时间是3、4、8三个整月加上五月上旬和七月下旬的部分时间。5月有两门专业课考试和学年论文的提交,7月上旬准备期末考试,6月大部分时间准备了考研,这几块时间基本没有时间让给法考。到了法考主观题阶段,没有专门拿出时间准备,下文会详细介绍。

一、整体时间安排

1、客观题阶段

三月上旬:刑法;

三月下旬:民法;

四月上旬:刑诉;

四月下旬:民诉和行政法;

五月上旬:理论法1/2的内容。

至此,课是听完了,题只做了刑法的绝大部分题目和民法、行政法的少部分题目。六月份把民诉法的题目做完,为了配合考研把白斌的理论法听完。七月下旬:做题+商经知的课程(课时最少的版本);八月整月:做题(最后十天进行背诵)。

2、主观题阶段

从九月份开始补为了准备法考而落下的考研课程,直到考前一周才开始准备主观题。主观题考试时间是10.13,实习结束时间是10.15,其实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浮躁,效率也是打了折扣。准备的内容大致包括答题技巧、法治理论的一道模板题、二十句法言法语、刑诉法的重点法条定位。除此之外,还是依靠客观题的知识储备和考研的辅助,比如法治理论可以借用法理学的知识,今年民法题目中有一问——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考查,我在九月份准备考研的进度中就覆盖到了。所以,关于主观题,并没有刻意地去准备。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要同时考研,结合自己所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去研究一下每个科目,整明白法考和考研怎样相辅相成,哪些部分可以一举两得,而不是概括地说“法考和考研是两个思路”、“法考和考研考的东西不一样”,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院校、专硕学硕等各种因素得出来的结论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要法考还是考研,还是二者同时进行,不要被别人站在他们自己立场上的说出的一句话或者所谓的“经验”乱了阵脚,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刘哲检察官曾在他的书中写到“正义是具体而微的”,而我想说,真正的感受、真正的学问都是具体而微的。

二、各科安排

每一科,我不给大家推荐老师,因为我也只是听了一两个老师的课。没有调查、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我不清楚每个老师的水平和讲课方式,就不在此给大家建议了,只说明一下我的情况。

1、刑法。用的是柏浪涛的书,在三月上旬听课之前,我听过众合孙自立老师的法条带读课,那时候还没正式决定要准备法考,只是出于兴趣,但是对后期理解和记忆起了不少作用。三月听完刑法精讲课之后,刑法一直是知识点式复习。孙自立老师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一个重要知识点三五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后期也会有重点题目讲解和观点展示讲解。

2、民法。用的是孟献贵的书,听的是蒋四金的讲解,也就是说,蒋四金拿着孟献贵的书将课。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课时少但能包含绝大部分考点。大三下学期的课还是比较多的,能节省一分钟是一分钟。钟秀勇老师的课就很多,讲的也很细,一些特别偏的考点也会讲到。我不否认精力充沛、时间充裕、有能力的同学跟下去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我、对于一些跟我情况相似的同学来说这并不见得是最佳的选择。我们是要通过法考而不是得满分,是要用刚刚好的时间去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是要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

3、刑诉。用的是左宁的书。听到死刑复核程序再没有继续听,刑诉内容庞杂,性价比较低,后面的内容在八月底以刷题的方式解决了。

4、民诉。用的是戴鹏的书。

5、行政法。用的是李佳的书。关于民诉和行政法没有太多想说的,性价比高,在听完刑诉课后学这两门,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6、理论法。一开始听杜洪波的课,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在六月份听了白斌老师的课,正好配合考研。

7、商经知。商经知从计划五月复习一直拖到七月下旬,一方面是没安排上时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找到合适的老师,直到听了曹新川老师的课才把商经知连续听完。但当时已经是七月下旬,并且开始实习,加上这两年法考中商经C位出道,这么做确实很冒险。不过,如果本科期间功底比较好,记住“重者恒重”的原则,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8、三国法。直接做题。

整个客观题的备考,课程第一轮跟精讲,第二轮是利用零散时间巩固知识点,不再听系统课,也没有所有科目进行二轮,比如刑诉和民法就只进行了一轮。题目第一轮用纸质的,第二轮用手机app,至于模拟题目我一点没做。模拟题目不做有两点原因,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到了后期心态很重要,做模拟题错到怀疑人生完全是给自己找不愉快。在客观题的最后十天,进行背诵,背重点,背新增考点,背法条修改的地方。另外,也不要太在意别人复习了几轮几轮,知识点就那么多,能学会就行,没有必要去做无用功,报了班复习了好几轮还做了模拟题最后没通过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三、一些“题外话”

1、有舍有得才是大将风范。该冲刺的时候就要冲刺,该舍弃的就要舍弃,那么多知识点,在最后的阶段,非重点就不要去背了。

2、一举几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在7.15-10.15学校安排毕业实习,开始的时候,有些抵触,甚至抱着要划水的心态去的。但是到了实习单位后,发现里面的哥哥姐姐很体谅大家,很少让我们帮忙,每天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学习。也是因此,自己的心态好了很多,在备考后期没有崩过一次。闲着的时候,跟自己的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哥哥姐姐聊聊天,他们作为过来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都能给出一些建议或是指导。做一个有心人,多看少说腿勤,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本以为会耽误学习时间的实习,最后却在心态调整和其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实习好还是不好?我依旧没法去评价,只能说很多事情不能用好和不好简单地去衡量,现实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现实永远是灰色的。

3、努力过后,运气加成。于我而言,一路走来,不能不感谢运气。感谢在五月的时候遇到知行法学的师兄师姐、感谢实习的时候遇到的哥哥姐姐们,都给了我不同方面的帮助——专业上、选择上、心态上等等,是缘分更是运气。最终战战兢兢过了法考,又何尝不是一种运气?故事讲完了,也就翻篇了;我们不是要走“老路”,而是要殊途同归。祝好。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经验丨具体而微,殊途同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