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8.5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五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商业资本不仅参与国内的商品流通,而且还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商品流通。
对外贸易,就是一国同其它国家间的商品流通。只要商品流通和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各国之间就可能有贸易往来。因此,远在奴隶制时代和封建时代,许多国家就已经有了对外贸易。但在当时,对外贸易的规模很小,而且主要是为剥削阶级提供一些奢侈品,为他们的个人消费服务。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国际间的贸易关系才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之一,是资本家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的强有力的工具。
资本家发展对外贸易,首先是为了获得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大家知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市场由于劳动人民的贫困化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国内原料来源也日益感到不足。正是这种情况,推动着资本家把他们的剥削触角伸向国外。国外销售市场的扩展,使资本家有可能把国内的商品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廉价的外国原料和粮食的输入,又使资本家有可能降低商品成本和工人的工资。所有这些,都使资本家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
其次,对外贸易的发展,又使得经济发达国家的资本家能够从不等价交换中获得大量的利润。他们一方面按照高于价值的价格向经济落后国家推销工业品,另一方面又按照低于价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从经济落后国家购买各种原料。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剥削和掠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它们惯用的手段之一,便是尽可能压低原料价格,抬高制成品价格。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材料,以1950年为基数,从1951年到1963年,世界原料价格下跌了38%以上,而从1950年到1963年,制成品价格则上涨了23%。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他们残酷地掠夺经济落后国家的劳动人民。据统计,从1950年到1965年,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损失达到134亿美元。从1955年到1969年,由于咖啡出口价格下跌和进口工业品价格上涨,咖啡生产国至少损失366亿美元,其中一半是被美国掠夺走的。
最后。通过对外贸易,还使得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奴役经济落后国家,把经济落后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大机器工业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依靠这种廉价商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有条件同经济落后国家建立有利于自己的贸易联系,而且还必然进一步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商品,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
由于对外贸易能够给资产阶级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力图扩大对外贸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例如,美国从1830年至1957年,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由0.63亿美元增加到129.21亿美元,出口总额由0.59亿美元增加到206.3亿美元。英国从1900年至1960年,进口总额5.231亿英镑增加到45.588亿英镑,出口总额由2.645亿英镑增加到35.556亿英镑。
对外贸易就其结构和内容来看,包括商品输出[1]和商品输入[2]两个方面。输出贸易和输入贸易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果没有本国商品的输出,就不能经常地从国外输入商品;相反地,如果没有国外商品的输入,要增加商品的输出也会发生困难。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3]输出和输入商品总值的对比,叫做贸易差额。如果输出的商品多于输入,就是出超[4];如果输入多于输出,就是入超[5]。入超的国家必须动用自己的黄金储备、代运外货的收入或国外投资的收入等等来偿付差额,否则它就要成为债务国。
美国自1888年以来,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1971年却出现了20.47亿美元的巨额逆差。1972年对外贸易逆差已增加到64.4亿美元。另外,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47年的32.5%下降到1970年的15.5%。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和霸权地位的日趋衰落。
为了使对外贸易尽可能符合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制订有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在自由竞争的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有两种,即保护关税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究竟采取哪种政策,是由各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
注:
[1] 出口。
[2] 进口。
[3] 通常是一年内。
[4] 顺差。
[5] 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