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 太古宙—古太古代:古菌vs真细菌㈠紫色地球

2023-07-18 11:48 作者:风是青的  | 我要投稿

      太古宇和元古宇各单位则是由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SSA)界定的,也就是说以时间定义。古太古代就是被定义为36~32亿年前的一个地质年代。[1,2]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含义。

瓦巴拉超大陆(Vaalbara)

       36亿年前,在软流层在上漂流着两块巨大的岛屿,在地热的驱动下,这两个岛屿悄然撞上,连成一块更巨大的岛屿。如车站的旅人,为了在下一站,在一起等待时间,时间流逝之后,纵然耦断丝连,但也不免各奔东西。随着更多的岛屿浮出[岩浆面],如微观粒子般,相互碰撞,又分开。岛屿今天早己是[物是人非]了。

        所幸,这两块巨大的岛屿和往后的岛屿在今日也有了一个专有名字——[克拉通]又称为 [ 地盾 ] 

        克拉通,来自希腊语kratos,意为“强度”,[1]。物如其名, 在36亿年(可能为40亿,板块构造)来,克拉通在无数大大小小的碰撞,分裂中,并没有支离破碎,熬到现在。好似,他们就是陆地的核心,官能团,然后各种支链,环,甚至其他官能团往上加一样。

       总的来说,研究[官能团]就能了解[物质的属性],研究克拉通,或许就能了解远古时期的大陆分布情况。

卡普瓦地盾和皮尔巴拉地盾示意图,这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一批陆地

         岛屿是来自南非的卡普瓦地盾(Kaapvaal craton)和西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盾(Pilbara craton)[1],在36亿年前,他们碰首,合并,形成更大的——瓦巴拉超大陆(Vaalbara)——它的名字也是相连的。这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块超大陆。[乌尔大陆可能不存在。]

紫色地球(Purple Earth )

      我们戴着呼吸面罩,坐在船上,在广袤无垠的海面上没有目的地飘荡。海水是紫色的一片。

        在经历了几亿年生命的蚕食之后,地球上本就不浓厚的“有机汤”终于告罄。而化能合成作用在日趋增加的生命压力面前显得是那样捉襟见肘。于是,在这个时候,生命开始将目光放在另一个看起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来源——阳光

       和大众的普遍认知不同的是,最早利用光能的生物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蓝细菌,而是一群古菌。这群古菌凭借着领先的优势,可以大肆挑选太阳光中的任意波段。自然,含量最丰富的可见光波段绿光进入了它们的法眼。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光能自养生物,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太阳光谱图,显示绿光是最丰富的波段

        我们知道,古菌在合成她们的细胞膜时,使用的材料是异戊二烯类脂,而这些被称为“萜类(terpenoids)”的化合物通常具备着一大串共轭烯烃结构。共轭的结构会降低电子的能量,让它们得以在吸收能量较低的光子(photon)便由基态跃迁为激发态,简而言之就是能吸收波长更长的光,还能把里面的光能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形式

         这些早期的古菌“发现”,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二萜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捕获绿光”这一战略目标。这种二萜,现在被称作“视黄醛”,它们更加通俗的名字,叫做“维生素A醛”(由维生素A——视黄醇氧化而来)。

视黄醇(左,即维生素A),全反视黄醛(右上)和13-顺视黄醛(右下)

        视黄醛具有很强的共轭结构,能让它在吸收绿光后发生结构转变,这种转变又可以在黑暗处借助蛋白质恢复。于是,这些古菌们将视黄醛连接在一个蛋白质上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利用它们,这个蛋白质叫做菌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这些古菌的细胞质膜上常常有一片片菌紫红质集群,这些结构被称作紫膜(purple membrane)

        菌紫红质能够在质膜上有效完成全反式与13-顺式的光反应循环,并将古菌细胞内部的一个质子运到膜外,产生跨膜的质子动力势(proton-motive force,PMF或ΔP)。依靠跨膜ΔP,这些古菌可以直接产生ATP。这个反应叫做光介导的ATP合成(light-mediated ATP synthesis)。直到现在,这个反应仍然是生命体产生能量的最优方案(或许也是将来利用太阳能的最优方案)。

        凭借着使用视黄醛的先天优势,在离开白烟囱后,古菌第一次完全碾压细菌。占据了浅海、潮间带等大片的生态位。根据初中物理,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光的波长(颜色)决定,因为古菌吸收了含量巨大的绿光,导致海洋(可能有些许陆地)出现偏紫色。这样,整个世界都是紫朦朦的了,这就是紫色地球(Purple Earth )事件。

紫色地球模式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厚厚的紫色菌毯之下,蓝细菌——一个在将来改变世界的生灵,正在悄然解锁自己的力量。总有一天,这一片海,这一整片片紫色,都要为(wéi)我而褪色。

叠层石,来自西澳大利亚州皮尔巴拉克拉通[1]

        来自西澳大利亚州皮尔巴拉克拉通(Pilbara craton)——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两块大陆之一——的叠层石。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确切的生物化石,约34亿8千万年前。

        三十多亿年后,那些紫色的古菌早已被遗忘在零星的几片盐池之中。然而,它们所发现的视黄醛,在那个名为寒武纪的纪元,创造出了一种划时代的奇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处盐沼,被含有紫膜的古菌染成紫红色

地质年代:古太古代

时间:3600-3200Ma

简要:古太古代是以时间定义的一个地质年代,因为并没有合适的化石证据支持。不过有理由认为古菌在这时已经演化出紫膜

重大事件:瓦巴拉超大陆形成

                  古菌开始紫膜光合磷酸化

                  紫色地球事件

现在有两种理论:

产氧光合作用出现于35亿年前或29~24亿年前,目前本文使用后者。

[1]wiki

[2]地质年代表

后纪:

2023年7月16日,冥古宙篇结束了。

经过风风雨雨(火火)生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我们也会看一些更好的论文,文章,不断完善。

暂时没有写参考文献,因为太乱了。以后可能会写。

7月16日,更新了太古宙篇。

9 太古宙—古太古代:古菌vs真细菌㈠紫色地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