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家米酒文化博物馆丨走进酒博物馆系列⑯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垂竿布网闲中事,庆举双蒸醉月明”,在清朝的时候,九江便是著名的酒乡。据《南海九江乡志》记载,晚清时期的九江已出现“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铺、人人论酒经”的繁荣景象。
正是因为如此,九江有着“南国酒镇”的美称,九江双蒸诞生于此,今天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九江双蒸博物馆,一探米香型的独特和奥秘。
九江双蒸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米酒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74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2009年底正式建成,2017年升级为国家AAA旅游景区,整个博物馆古香古色,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进入九江双蒸博物馆,展馆内的展示风格与展品陈列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对古代的酒铺、戏台、米坊、酒坊以及码头等历史场景的逼真模拟,仿佛让人穿越回古代,沉浸式探访九江双蒸的前世今生。
九江双蒸创始于清道光初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九江酒业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最负盛名的“良乡双蒸”是由良乡友隆兴酒庄酿制,非常畅销。后来由于地名变更,“良乡双蒸”也随之改名为“九江双蒸”。
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到九江双蒸酿制技艺,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用大米、黄豆制成酒曲,采用续添蒸饭、再度发酵、冷却馏酒、斋酒贮存、陈肉酝浸等多道工序酿制而成,造就了九江双蒸酒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净的典型风格。
九江双蒸博物馆的古香古色还体现在,把灯谜、粤剧、龙舟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九江素有“儒林之乡”的美誉,灯谜区是九江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参观者可以通过灯谜来了解九江文化,进而了解九江双蒸酒的文化。
不仅如此,在博物馆里还有搭建有一个“粤剧戏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没有电视看的时候,老百姓们流行的活动就是:饮米酒、唱粤曲、睇大戏。从中可以看到九江双蒸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通过对粤剧戏台的场景复原,让更多参观者看到九江双蒸的辉煌历史。
来到现代馆,主要展示的是中国酒文化,包括酒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生产工艺等多种知识,还可以看到九江双蒸酒的微型生产线,1977年开始,引进卧式煮饭机,将蒸饭、打散、冷却、拌饼连成一条生产流水线,可以近距离感受九江双蒸酒的酿造生产工艺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九江双蒸博物馆的研学修行是其一大特色。通过游览参观九江双蒸酒的发展历程,了解酿造米制酒的工艺,还有DIY调酒、DIY彩绘酒瓶等动手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学习酿酒的传统文化,在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使其认识中国米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九江当地的相关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
可以说,九江双蒸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酒企博物馆,还是一个酒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更是九江镇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