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答案之书》内容摘抄3
【价值】
1、问:现代社会十分看重财富、名利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往往以这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不知道这是不对的,但社会就有一种力至推着你不得不去遵从这样的价值观。这种悖论,要怎么逃离?
答:不得不遵从?为什么?关键是你是否确立了自己清晰而坚定的价值观,如果确立了,你就不会被社会潮流推着走。在我看来,人在世上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因此,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当然,现在许多年轻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不主张清高。生存问题不解决,是清高不下去的。但是,你自己内心要清醒,要有身己的有伊标,有没有是大不一样的。有精神目标的人,他在解决生存问题时仍能保持一种内心力量,不致被贫困压倒,也不致被诱惑败坏。而当他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能及时地走上自己的人生追求之路,不再是为谋生而工作,而是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
2、问:您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答:就两个东西,第一是生命,要让生命单纯而善良;第二是灵魂,要让灵魂丰富而高贵。
3、问: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答: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价值,可能评判标准有那么几个:一、自己内心的信念和自我评价;二、自己敬重的人的评价;三、社会上公认的优秀的人物的评价;四、大众和市场的评价;五、后代的评价。作为普通人,我最看中的是一和二。当然,最好是五个都得到,不过那样好像有点儿狂妄。
【爱情】
柏拉图在《宴饮》篇里有一个说法∶人类最早有三种人,都是圆球形状的,分别是雌雄同体、雌雌同体和雄雄同体。因为造反,宙斯惩罚人类,把每一种人都劈成两半,爱情就是每一种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要重新合为一体。这是我看到的哲学史上最早对同性恋的解释,它的寓意很明确,就是同性恋是天生的,而这个说法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一个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我的结论是∶同性恋虽然在人类性倾向中占据少数,但仍然是最自然的行为,理应得到尊重。
1、问:同性恋、异性恋的区别是什么?难道不是一样的爱吗?歧视是否永远无法消灭?
答∶是的,同性恋、异性恋都是爱,都是美好的,理应受到尊重。其实,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同性恋曾经拥有光明正大的地位,只是到了中世纪,在基督教道德统治下,同性恋才遭到歧视。在中国,这种歧视也和封建道德的偏见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同性恋生理机制的无知,不懂得它是正常的自然行为,因此对它作道德审判。不过,你不要灰心,和二三十年前比,这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社会的宽容度也有所提高。这当然还远远不够,但我相信随着文明与法制的进步,同性恋会得到舆论支持和法律保护。
2、问:周老师,我想问问怎么面对女朋友的黑历史。
答∶什么叫黑历史?这个提法本身就侮辱人,说明你狭隘。她在你之前的性爱经历,是正常的人性、自然的权利,无可指责。同时,也是她的隐私,你理应尊重。如果不是她主动告诉你,你根本就不应该问。如果她主动告诉了你,说明她信任你,你应该感谢。像你这么狭隘的人,我倒很想劝你的女朋友与你分手。
【内心】
1、问:如何平衡进取心和知足常乐的心?
答:这个问题提得好。进取的目标可分为两类:一是精神性的,就是要让自己真正优秀,有真才实学;二是功利性的,就是要在社会,上成功,拥有财富和地位。这两类目标并非不相容,但是如果把优秀当作主要目标,把成功当作优秀的副产品,得到了最好,没有得到也不在乎,就已经基本上是一种知足的心态了。相反,如果只有功利性目标,就不可能知足。用佛家的话说,优秀是因,成功是果,应该在因上进取,在果上知足。当然,如果生存压力很大,就不得不把功利性目标放在第一位。所以,生存问题基本解决是一个前提,才乐得起来。不过,可以把标准定得低一些,这本身也是知足常乐,“足” 的标准越低,“乐” 的阈值就越宽。
2、问:如何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尽量地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
答:人要有定力,我觉得定力来自两个东西: 一个是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清楚自己要什么,对于社会.上的各种潮流有自己的判断。否则,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能跟着社会潮流走,让社会时尚来支配你的价值观,这样你是不可能安静的。另一一个是认识自己,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性情、你的禀赋、你的能力在什么地方,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去和别人攀比。往往是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找不到乐趣,就会变得很慌张。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社会上再热闹的东西,他也不会去追逐。所以我觉得关键是两条,一-是有自己的价值观,二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是有自己的事业。有了这两条的人,一定是安静的,不会慌张的。

【孤独】
人的本质既是孤独的又是合群的。孤独这个概念,可以有三种理解。一种是形而上层面的孤独,就是说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是没有根据的,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是谁。在无限的时空里,人的存在很渺小,因此感到孤独。我觉得这种孤独只能去面对,不要逃避,这正是一一个人哲学意识觉醒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变得深刻。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孤独,就是你比较优秀,走得比较高,不被人理解。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者,这种孤独理应承受,其中有一种自我肯定和自信。这两种孤独,无论深刻还是优秀,都会让你痛并快乐。还有一-种是普通的孤独,就是缺乏人间的温暖,这种孤独无幸福可言,是人的合群天性没有得到满足,只能靠实际的爱情、亲情、友情来解除。
1、问:虽然我也感受到了孤独的快乐,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有更大的痛苦感,觉得这样生活下去,只是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不去想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吗?
答:一个人追求内心的充实就是没有社会责任感了吗?我不这么看,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很多人,包括很多知识分子,他们好像社会责任感很强,总要为社会做大事情,要干预社会的进程,但是自己修身没修好,齐家没齐好,就雄心勃勃地要去治国平天下了。一个人如果自己人生的态度没有端正的话,他去介入社会一定是受功利动机支配的,所以不是在对社会尽责任,而是在向社会捞取好处。我不否认一个人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但是我想我们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就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这一点做好的话,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不要老想去救这个世界,先把自己救好,每个人都自救,这个社会就有救了。
2、问:我今天早起到这里听讲座,和我同住一屋的人都在睡觉,因为他们从昨天晚上玩到今天凌晨两点才回来,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当我坐在这里的时候,虽然周围都是陌生人,一个都不认识,但是我感觉到我并不孤独,反而很幸福。我想问您,幸福和孤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答:这充分说明孤独是一种属于灵魂的感受,和灵魂迥异的熟人在一起也会感到孤独,和灵魂相通的陌生人在一起也会感到不孤独,反而感到幸福。这是一种情况, 是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的灵魂的感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灵魂的感受。在我的词汇里,"孤独”是一个褒义词,是一个美丽的词。一个人在人群中可能感到孤独,在独处的时候却可能感到充实。如果你有丰富的内心生活,你在独处时会感到充实,会觉得孤独是一种享受。一个人能够享受孤独,我认为这是很高的层次,很多人所谓感到孤独其实不是孤独,而是孤单,甚至是无聊,一个人待着就觉得无聊,所以要赶快逃跑,赶紧去找别人。
【幸福】
1、问:您怎么诠释“幸福”?
答:幸福是一个大题目,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下。我认为幸福就是让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有一个好的状态。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 二是精神,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优秀。生命的单纯让你享受到人生那些平凡的幸福,比如健康和平安,以及爱情、亲情和友情。精神的优秀让你享受到人生那些高层次的幸福,比如阅读、创造和事业。
2、问:我在读一本书,美国人伊丽莎白写的,翻译过来叫《诗、祈祷和爱》,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你面对人生中三四件最重要的事情去想一件事,如果这件事情与其中另一件事情有冲突的话,那么一辈子注定不幸福了。 现在我们一方面提倡回归自然,另一方面社会要求的是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是以改造自然为前提的,所以人类是不是注定不幸福的呢?
答:你提的是若干正面价值彼此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选择的问题。但是,正面价值并不是它们的价值就都是相等的,还应该根据它们对于人类幸福的重要性排出一一个次序。如果互相发生冲突,比较次要的价值应该服从比较重要的价值,这样做就是在最大限度地争取人类的幸福。相反,如果为了比较次要的价值牺牲比较重要的价值,人类就肯定会不幸福。保护自然和发展经济二者都是正面价值,但是对于人类的幸福来说,保护自然无疑比发展经济重要得多。人的糊涂就在这一点上, 社会和经济庞大了以后,就忘记了自然是自己的来源。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人类的前景堪忧。
3、问:谈论幸福问题,您很强调自然和生命,为什么?
答:我认为现代人的生活有两大毛病: 一个是离自然太远,甚至掠夺自然,毁坏自然;另一个是活得太复杂,失去了生命的单纯。对于人来说,自然和生命永远是最根本的,善待自然和生命是人类世界的第一要义。
【人生】
1、问:很多学文史哲的人都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当我们带着这种理想主义色彩游走在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是碰壁。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经验,当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如何化解的,或者说您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答∶关于理想,我觉得要区分两个东西∶一个是那些真正值得追求的精神价值,它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变成现实,而是为人生或者社会提供了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比如真善美的理想为人生提供了一个方向,公正和正义的理想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不能要求这样的理想完全变成现实,然后才承认它们有价值,它们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是高于现实的,因此能够指导现实,提供目标和方向。另一个东西,年轻人容易对现实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接触现实,就会碰壁,觉得理想幻灭。我认为这个不叫理想主义,这个叫幼稚,因为幼稚而把现实理想化了。所以,第一,不要把现实理想化,现实可能有很残酷的一面,要正视它、面对它,随着经验的增长调整对它的认识。但是,第二,在现实中仍然要坚持精神追求的方向,不和坏的现实同流合污。至于精彩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的人生并不精彩。我是满足于平凡的人生的,只有两条标准,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靠这个养活自己;二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也感到快乐,如此足矣。
2、问:人生中有许多烦恼和苦恼,有来自工作的,有来自生活的,请问您如何运用哲学来解除自己的烦恼?
答:从哲学角度看,烦恼主要有两个根源。一是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物质生活上,如果欲望超出自然所规定的需要,就永无满足的一天,烦恼也就永无止境。在人际关系上,如果充满利益的计较和斗争,也就充满烦恼。所以,解除的办法是力求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简单。二是与自己的外在遭遇零距离,把小事看得太大。事实上,人生的许多烦恼是来自在小事上的纠结,真正遇到了大事,反而就冷静了,会理性地对待。所以,解除的办法是站在高处看自己的外在遭遇,和它拉开距离,有超脱的心态,就不会在小事上纠结了。
3、问:好的亲密关系是童年缺失的一次疗愈。请问疗愈是否必须在关系中进行?必须有他人配合吗?纯靠自我疗愈可否?
答:童年缺失应指父母离异或家庭关系不和睦造成的创伤,亲子关系的紧张或疏远,以及其他的苦难记忆。其中主要成分是爱的缺失,就此而言,好的亲密关系是重要的疗愈,它能够使你切身体验爱的温暖和幸福,如果没有,毕竟是一个遗憾。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疗愈方式。在我看来,自我疗愈是更富有精神成果的方式,其要点是作为一个认知者与童年经历拉开距离,把它当作认识世界和体悟人生的素材。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不再是背负童年缺失的受苦者,而是超越了它的智者。
4、问:在这个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讨厌的人,比如有的人以骂人为乐,你不理他吧,他十分得瑟;理他吧,又觉得特别浪费时间。遇到这种人怎么办?
答:我和你有同感,遇到这种令人讨厌的人,会左右为难。不过,随着阅历增长,我总结出了一个原则,就是远离小人。孔子说,小人是最难对付的,和他近了,他就得意忘形;和他远了,他就怨恨。我的选择是,就让他怨恨吧,我的人生如此宝贵,我怎么可以让小人来占用我的时间,怎么可以把小人的怨恨当作我作决定的根据呢?在你说的这种情况下,我肯定会选择不理他,就让他十分得瑟好了,于我何损?可是,如果选择理他,让我觉得自己特别浪费时间和精力,我就实实在在地受到了损害。世界上小人多得是,你要学会屏蔽他们,蔑视他们,居高临下看他们,不让他们的行为影响你的心情。你要树立一个信念: 你比他们优秀,和他们不在一一个层次上,不可让他们来干扰你的人生追求。这绝不是阿Q式的自欺,只要你坚持这样做,真的会越来越优秀,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和这类小人已经隔了无限远的距离,他们的挑衅再也不能牵动你的情感了。我给你说的不是理论,而是我的真实体会。
5、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里那段名言大家都很熟悉,我借它来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人的一生应当怎么度过,才不枉来这世界走一遭呢?
答:如果在一生中已经尽我之能品尝了人生的美好,也承受了人生的苦难,就可以说不枉来这世界走一遭了。然而,正因为如此,只走一遭未免太少了。一个好的人生留给人的既是最大的满足,又是最大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