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翻译】《神灸经纶》艾炷大小多寡
【原文】生人体质有强弱虚实,皮肉有浓薄坚柔,不可不分别。灸之如头与四肢肌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肢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亦不宜多。背腹皮肉深浓,艾炷宜大壮,壮数宜多,使火气充足,始能去痼冷疾也。
【翻译】人体质有强弱虚实的差别,皮肤肌肉有厚薄坚硬柔软的部位,不能不区分。灸像头部合四肢这样肌肉浅薄的地方,如果同时灸过多穴位可能肢体血液难以承受,一定要分几日灸或者隔日灸。灸肌肉浅薄的地方艾炷应该小,壮数不能多。再背腹这些皮肤肌肉深厚的地方,艾炷应该大,壮数应该多,火气充足才能去除长久难以去除的寒性疾病。

【原文】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壮,艾炷如小麦,恐火气伤心也。古人灸法有二报三报以至连年不绝者,前后相催,其效尤速,或自三壮五壮以至百壮者,由渐而增多
【翻译】如果生病一定要灸巨阙、鸠尾穴的,壮数不能超过三壮,艾炷要和小麦一样大,否则可能会引动心火,伤害心脏。古人艾灸有持续一年两年甚至数年不停的,连续艾灸疗效可以加快,有的人从一次三壮五壮逐渐增加到百壮的。
附:卧时祝法
经云:夜寝欲合眼,以手抚心三过,祝曰:灵九宫太乙守房,百神安位,魂魄和同,长生不死,塞灭邪凶。祝毕而寝。此名九宫隐祝寝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然,永获贞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