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失利,保研放弃,保底校被拒,梦校Columbia终到手!

2023-11-10 10:34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基本背景



本科:山东某985

专业:经济

申请前四段科研,一篇sci发表,两段实习(研究岗,NGO+外资咨询),一段国内985交流,一段LSE暑期交换

托福:106/23

GRE:157+170+4.5

最终去向:Columbia MAE






申请季的开端对每个人都不一样,对我而言,或始于去年十一月底提交的第一封网申,或始于九月底犹豫了许久放弃保研资格那一刻,又或始于大学入学初萌生起出国读研的那个念头。依稀记得18年的那个夏天,高考一落千丈的我记住了同高中同本科的亲学姐的劝诫:“阴差阳错比如愿以偿更令人成长。”这句话也从高考贯穿了我的四年,直到申请结果尘埃落定,更延展至未来。


从小就是个考试能力/考试运很差的选手,又或是实力使然,每每大考总会折戟沉沙,即便到留学申请能多次考试时,也总会因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考上三四次才取得理想的成绩(说的就是你,再也不想碰的GRE)。大二想要笨鸟先飞,结果中途疫情遇上长时间停考差点没坠机;大三忍着厌恶来来回回重学重背,最后好不如容易在网申快开始时突破verbal瓶颈时,从没掉过车也没复习过的数学似乎不满一直在我面前当个小透明,从既往的169/170一下子拉到166。数学part的掉链子几乎意味着econ梦碎,即便verbal考得多好,又或是用以往数学拉满但惨不忍睹的verbal成绩,陷入两相其害取其轻的纠结中,那一刻的无力与崩溃大概等同于,考科目三第一步由于灯光打太快即使是对的也没被系统识别上(真人真事)。好在一向心态过人的妈妈鼓励我,再试一次,不用复习也不用看书,当去玩一样直接报名赴考(事实证明我之前的考试心态确实有问题)。最后靠着之前打下的底子,有惊无险地在第一封网申前拿到满意的成绩,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我交英国两校网申的时间,(可能)影响了英国的申请结果。


关于语言,我的血泪教训只有,2-3个月短战线速战速决。(以下针对英语还ok但非海本、母语者)英语好的同学托福应该不是什么障碍,但GRE考试必须慎之又慎,认真对待,切莫掉以轻心认为自己的英语能力可以cover所有英语考试就不好好对待。GRE单词逻辑难度大、复习耗费时间精力强度都很强,如果第一二次不能成功拿下,这两年疫情考试不稳定、取消风险大,长时间的复习折磨心态很容易崩。因此要把每一次考试当作唯一机会,全力复习莫要留退路,尤其是对于想大一大二提前准备的同学,即使你的时间很充裕,但如果把战线拖上一两年到申请季前很容易像我一样考试不自信,心态崩溃,面临申请季压力更难出分。而已经考过很多次,但遇到瓶颈期不能提高时,要及时寻找问题,寻求有效措施改变自己的做题、背单词方法;如果平时正确率已经很高(基础已扎实)但和我后期一样,一考就崩,或许可以像我妈妈说的一样,清空头脑和所有复习压力,当去玩一次,或许能有惊喜。


申请条件除普适的语言以外,所有材料都要依循自己的申请方向/专业走,因此今早确定申请方向,做对申请有意义的事十分重要。我是大二到大三期间确定自己未来向往经济学道路走。Econ项目十分适合数学基础比较扎实,已对经济学产生学术兴趣,有一个读博梦但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学术道路(Econ Phd卷中之卷必要深思熟虑再入坑),未来如果想就业还有一番退路的选手——至少我的申请心态是如此。因此在考虑选校和申请时,读博+就业去向都相对比较好的项目(Columbia, LSE Econ)是最理想的,纯学术跳板或Applied型的项目则要往后靠。已早早确定以后要坚定做学术的朋友大可直申Ph.d.搭配学术跳板 (Duke, LSE EME, etc.);而确定未来要就业的朋友不建议all in Econ项目,毕竟Econ项目的内容还是相对理论,而Applied型就业方面的指导则不如商科项目如Finance、BA、金工等等,但仍可搭配不同专业申请作为保底(UCLA MQE, UMich MAE, etc.)。因此在正式申请前一到两年,确定一个大的申请方向是十分重要的,申请季可以再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一些别的适合专业混申,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关于多专业混申的选择和思考后文将有提及。



作为总体偏学术向的项目,Econ对申请者的更看重的是GPA(尤其是数学),科研和GRE中的数学部分(部分项目也对写作部分做出要求,毕竟对学术者的写作功底还是要求要比较高的)。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个申请条件,数学总会在Econ申请里刷刷存在感,毕竟现阶段主流的学术成果都是interesting economic sense + strong mathematical proof。多个高质量Econ项目的劝退帖底下,都不乏数学难度太高、理工科学霸劝退等论调,因此有想法申请Econ的同学必须认真评估自己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否则盲目入坑之后面对三高一堆数学证明无从下手时会异常痛苦。回归正题,招生官本科期间的数学课成绩是项目最为看重的,除常见的数学三件套(高数/数分,线代,概统)保证高分以外,修过有难度的数学课是申请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据前人经验,申请前最好能修完常微分、实变、复变函数等课程,要申phd的同学最好也能找校内/暑校等修实分析。当然,这些课程并不是盲目的选修,必须保证自己专业课学有余力内在这些课程中获得高分,(我自己就修垮了一门,申请前也没有机会补救,私以为是导致一些学术项目被拒的重要原因,十分心塞),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在这些课程中获得高分/中上的水准还不如不修,切莫在成绩单上凸显自己的劣势。数学课以外,经济课程中被看重的主要是中微、中宏和计量,其他经济课也要好好学,申请前如果能修到至少一门三高(高微、高宏和高计)也很赚,ps.三高也是数学,数学很重要说三遍。


关于软背景方面,对于申请偏学术的经济项目来说,不需要太关注实习,如果之后希望有就业退路的同学也可以尝试做一到两段相关的实习,如行研、咨询等偏研究向的,实习的title相对经历和相关度而言并非关键,最重要的是要在文书中能写出实习经历的所学所获,以及Econ的关系。科研部分除了在申请时能给自己带来worth mentioning的经历和老师有价值的推荐信以外,更重要的是扎实自己在学术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探索经济学兴趣。科研不需要过早开始,最好在学习足够的专业课以及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stata, python)后,否则老师要一个小白也不知道给你派啥活干。科研经历分为助研和独立研究,起初给老师做助研无外乎基础的工作,如数据清理、文献综述等,这个过程可以不断熟练并强化对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框架和课题背景等,这些都是走向学术道路的枢纽。在经历一定数量和时间的助研后,自然而然也会萌生一点个人的想法,此时便是由助研到独立研究的转变(二者当然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研究经历多多益善),无论有没有发表的机会,希望走学术道路的朋友最好要在申请前独立完成一篇论文并请老师指导修改,因为偏学术向的项目很多会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且这也是个人独立研究能力的体现。推荐信方面,与实习类似,master申请中内容比title更为重要(陆本难以access to经济学大牛),老师职称之间的差距不比个人与老师熟悉程度、科研内容的差距大。


终于走到最后一步,选校和文书。主流专业开设的Master 项目list多有总结,对于申请大方向的项目,我个人建议主申和冲刺校可以多放几所,保底校留一至两所足够(最差情况下也宁愿去的才叫保底)。选校时不是盲目的把list上都申一遍,综合过去的录取bar,就读体验,毕业去向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写起文书来也游刃有余(匹配度匹配度!!)关于保底校,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申请中会存在overqualified的情况,虽然不能把所有被拒的因素都归根于此,但在选校没有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指申请条件和过去录取bar差距甚远),如果保底里的保底拒掉你,千万别慌。先再查看一次自己提交的材料有没有漏洞,比如文书及推荐信提交出错、某些硬性条件未达标、与项目匹配度差距过大等等,检查齐全确保没有问题后,可以做出调整自己选校list的决定,比如别专业加申、网申时间调整等。



我个人早在12月底收到了JHU AE的拒信,实在是哭笑不得(美研战友应该知道该项目的保底地位),但第一封拒信便是保底拒的的确确让我短时间内乱了阵脚,整整一个月焦虑失学,是否起初对自己期待过高等等。慌乱之时不忘根据自己条件做一些选校调整,比如除Econ外加申一些health econ,public policy的专业。这些选校是我根据个人条件得出,当时除了考虑被拒是由于overqualified因素外,还有极大可能是由于某门Econ/数学课的低分,被招生官看不顺眼,为防止Econ遭遇全聚德,我决定选择该专业的下位替代(指申请条件同适用,但竞争相对低的专业)。而我个人的研究经历多数和health economics/health policy/public policy相关,因此加申了JHU,Columbia,Upenn的相关专业。事实证明,该策略的调整尽管对我最后的录取去向影响不大,但让我的申请季吃了好多颗定心丸。最早给我发保底专业拒信的JHU,在大年初一发来了world top 1st公卫学院下的health econ offer,有书读的快乐难以言喻,之后Columbia MPH也抛来橄榄枝;小众专业的选择的风险是可能会走向专业越来越窄,终究走向读博的道路,但只要个人热爱,倒是无所谓。而之后被拒了的一些Econ学术项目也应证了我的部分推测,因此如果不希望Gap的同学要及时调整选校策略,保证在ddl前申请上适合自己的项目,最后拿到结果再作选择。


2月16日元宵刚过的早晨,妈妈说听到我邮件的震动提醒六点便叫醒我,扫了一眼通知栏“Decision update…Columbia…”,从邮件进入网申系统的30秒,面对彩票项目的update,一些许有底的期待,更多些许无底的焦虑,又想起前段时间wb不断翻看大家报的面试而我杳无音信,心一凉,莫非是拒信这么快就下来了。开奖时刻,第一行没有congrats,失落;但是第二行出现了I am pleased to…MAE… So, that’s it!一次次考不出来G,被审稿人打回来一次又一次改了无数遍的论文,保研结束为大家欢喜但自己的未来仍是未知数的焦虑,收到第一封拒信时安慰自己Econ这难得要命的破东西不学也罢的心塞,在Econ它说还想多见我几年的这一刻,终于都化为了圆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即使还有很多结果没出我也知道,我的申请季完美落幕了!!


阴差阳错比如愿以偿更令人成长,申请如是,未来如是。很巧的是,告诉我这句话的学姐和我高中、大学同校,后来也赴美在哈佛读研。偶然得知,这位亲学姐和同学院另一位申到美国Econ直博的学姐都有在申请季得到世毕盟的帮助,虽然没能像她们一般优秀,但我知道沿着优秀的人走相似的路不会错。尽管我的留学规划基本在大一大二已通过学长学姐、论坛等信息做得差不多,但我知道申请前期一些经历的规划、申请季的文书、面试、网申等我还是需要一些及时的指导来消除信息差,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为有用的反馈,世毕盟的半diy模式也正符合我个人的需求。在自己最大程度把控初稿内容后,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给我多遍修改初稿,之后再帮助我根据多个项目调整内容和匹配度,最后由native expert进行语法润色;部分项目则需要的真人面试,世毕盟也及时地匹配到了相应专业和学校毕业的面试官给我做mock interview,面试过后更为我发来了将近20页的feedback,对我正式面试内容改善和之后表达逻辑的提高大有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培训师Andrea姐姐,申请期间对我的所有问题都给到了特别及时的反馈,甚至有时十一点还在回答我的问题,像语言成绩的寄送、恼人的wes认证、网申的填写、推荐人的选择、与学校沟通以及后期签证指导等等一系列琐事,这些问题或大或小,但能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是在焦虑的申请季中特别有安全感的事情。我的mentor也是我即将入读的哥大MAE项目毕业的学姐,她的指导也让我的申请材料最大程度上匹配哥大的项目要求,包括申请后即将入读的选课、就业、租房等等问题学姐都非常耐心为我解答。


申请季落幕,过去的几个月,我特别想要感谢一直无条件支持我所有选择,为我分析各样利弊、分担重重焦虑的父母和朋友,更要感谢坚定内心道路的我自己。同时,也要感谢与我一路同行的世毕盟在申请过程中的专业且细致的指导,都帮助我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最后,我热切地期待着我的留学之路顺顺利利,与又爱又恨的Econ开启崭新的求学生活。



高考失利,保研放弃,保底校被拒,梦校Columbia终到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