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我的故事之我的初中
序曲 冬夜带着牛排味 凝固在过道里。 六点钟。 烟腾腾的白天烧剩的烟蒂。 而现在阵雨骤然 把萎黄的落叶那污秽的碎片 还有从空地吹来的报纸 裹卷在自己脚边。 阵雨敲击着 破碎的百叶窗和烟囱管, 在街道的转弯 一匹孤独的马冒着热气刨着蹄, 然后路灯一下子亮起。 #摘抄 55—68岁,孔子周游列国。前497年,孔子去鲁适卫。前496年,孔子去卫西行,过匡被围,经蒲返卫。前495—前493年,孔子见卫灵公,出仕于卫。前494年,鲁哀公即位。前493年,卫灵公卒,孔子去卫。前492年,季康子执政。冉有返鲁,代替仲弓为季氏宰。孔子经曹、宋、郑至陈,途中险遭宋司马桓魋杀害,换装逃跑。是年孔子60岁,他自称“六十而耳顺”。何谓“耳顺”?不太懂,可能是对外界的事看透了,什么样的话都听得进去了吧。前484年(68岁),孔子应季康子召,回到鲁国。季康子请他回来,主要是用他的学生,而不是他这个老头子。他自己,还是无官可做。这次出游,孔子到过宋、卫、曹、郑、陈、蔡六国和楚的边境,他除短暂服务于卫、陈两国,哪个国家都不肯用,相面的郑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他自己也承认,说“然哉然哉”。——李零 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道家虽没有论艺术的专著,但是他们对于精神自由运动的赞美,对于自然的理想化,使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受到深刻的启示。正因为如此,难怪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大都以自然为主题。中国画的杰作大都画的是山水、翎毛、花卉、树木、竹子。一幅山水画里,在山脚下,或是在河岸边,总可以看到有个人坐在那里欣赏自然美,参悟超越天人的妙道。——冯友兰 #随笔 说出我的故事系列:我的初中学习生活 上完六年制的六年级后,我就要升入中学了,因为有了六年级这一年的缓冲,家里爸妈也具备了送我去县城上中学的经济基础。之前,像我哥,他只是去了隔壁乡镇的三中上了两年左右的初中,就辍学出外打工了,直到现在。 当时我去县城上中学,可以选择去公办的实验中学,但是,那是需要一定的人脉关系的,即使我在我们村里小学的成绩名列前五名,依然很难进入公办中学,因为它的教师资源更好,学费够低,而我们县学生人数又巨多,所以,民办中学是我的不二选择了。也是因为在六年级上了一年,期间有一个县城中学来学校宣传,既做了我们老师的工作,又安排老师去做我们学生家长的工作,村里乡里乡亲的都感觉这个学校挺重视生源的,所以,我们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成了招生老师们必须揽到的生源。我和我的发小们去参加了这个学校的入学考试,考的成绩还不错。我达到了免除2/3学费的分数线,我的一个发小涛只免除了1/3的学费,他是我们数学老师的孩子,还有一个发小钢也免除了2/3的学费。所以,我们还没入校呢,有的老师已经知道了我们三个学习成绩优秀,就抢先把我们收到自己班级里了,我们三个也没辜负老师的殷切期望,在初中三年,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十名前二十名。其实,只有我是那个成绩波动大一点的孩子。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发小三个人在一个班里,回回考试稳定在年级前五名,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因为在这一学年成绩这么好,又这么稳定,所以也注定了我们升入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会被分到不同的班级里了。 刚开始在县城上学,一周都要回家一次,但是,在学校依然很想家,因为去县城上学,是我,也是我们发小三个人,第一次长时间离开我们村,之前,我们都在用脚反复丈量我们村或我们行政村三个村的路,而去县城上学后,我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土地20公里了,很不适应。等慢慢适应的时候,估计就到了初中一年级下学期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还是离家最近的呢,而且还是一周就能回家一次,很幸福的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