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烂石出好茶机制的解读4

2023-06-12 09:15 作者:极乐世界3  | 我要投稿

烂石出好茶机制的解读4

--烂石出好茶的机理(附论据)

金立成

岩茶“岩韵”是:在地母岩自然风化后的生命元素所致,离开这一点后一切不存在,更谈不上“岩韵

土样在室内自然风干后,参照《土壤农化分析》的方法,将待测土样过2 mm筛,用于测定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 过0.149 mm筛,用于测定土壤有机质。

 

图示:采样茶园GPS定位(A)及样品采集示意图(B) Figure 1 GPS positioning of soil sampling sites (A) and schematic map of sample collection (B)

研究结果表明:

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了不同产地岩茶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 发现来自武夷茶区不同产地的岩茶, 其代谢物组成具有显著的差异。利用检测到的1058个代谢信号对岩茶产地进行分类的正确率高达94.94%,正岩茶和洲茶大部分点及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分离状态,而半岩茶则处于两者之间,说明岩茶“岩韵”确实客观存在。

二、利用产地作为限制条件进行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constrained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CPCoA), 发现产地对代谢物质总变异的贡献极其显著, 产地可解释代 谢物总变异的32.9%. 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OSIM)结果表明, 同一产地不同茶园间茶青代谢物相 似度极高(R=0.638>0),表明“岩韵”确实与产地密切相关,正岩茶的“岩韵”显著异于洲茶,半岩茶则处于二者之间。

三、通过不同产地茶园耕层土壤肥力指标(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综合分析, 发现不同产地茶园土壤肥力差异显著, 其变化趋势与茶叶代谢组变化趋势极为吻合,说明武夷茶区各产地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可能直接影响了岩茶的“岩韵”。

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定量测定了8项主要的茶叶品质成分: 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没食子儿茶素 (gallocatechin, GC), 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 GCG). 研究发现各土壤肥力指标与不同茶叶品质成分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土壤肥力确实影响了岩茶的品质,进而可能影响其“岩韵”。

结论: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大样本数据分析,证实来自武夷茶区不同产地的岩茶茶青,其代谢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基于UPLC-Q-TOF/MS的茶叶次生代谢组轮廓,能够作为判别武夷岩茶“岩韵”的依据产地对“岩韵”的影响十分显著,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可能是产地影响岩茶“岩韵”的重要因素为生产高品质岩茶,培育适宜土壤、合理施肥十分重要。据此,建议武夷茶园在养分管理方面,尽量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本研究结果为解析产地与“岩韵”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为培育适宜土壤、合理施肥, 及管理高品质茶园提供了参考。

烂石出好茶得岩石风化的岩性与岩味即K值R1、R2,对数农度

 

参考文献

1、岩茶“岩韵”是:在地母岩自然风化后的生命元素所致

 


烂石出好茶机制的解读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