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本方介入的第三方新能源充电桩平台到底“香”在哪里?

2022-08-15 15:01 作者:邈瀚云123  | 我要投稿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充电服务市场增长迅速。根据易观分析,2022年中国公共充电总量将达到180.公共度,公共收费服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00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485年.1亿元。在良好的形势下,第三方充电服务提供商受到资本的青睐,融资新闻频频传播。第三方平台模式迎来春天。
  市场扩张,政策利好,重点明确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4月至7月,全国各地就出台了不少于14个与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规划政策,释放了不少于172万个充电补充终端的市场增量。公共充电服务市场的增长空间并不广阔,辅以各种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和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奖励补贴政策。
  (地方于2022年4月至7月发布的有关收费基础设施规划政策)


  相关企业纷纷听风而动,第三方充电平台更是基于“轻桩快跑”优势迅速集中在当地市场的深度培育上。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每月更新报告的数据,充电终端接入是中国第二个第三方充电规模SaaS平台(邈瀚云)公共充电桩总量增速保持,6月公共充电桩总量增速为3。.4%。
  高度聚合,构建智能充电服务网络
  与资产收费运营商模式不同,它需要考虑建设者、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等多个角色,而第三方平台模式的角色更为集中。不直接参与充电桩投资建设的第三方平台,可以通过第三方充电物联网技术,通过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继续高度聚源,为运营商提供一站式后台、在线管理、低成本运维等精细运营服务B/C终端充电用户,承上启下编织庞大的智慧充电服务网络。
  (第三方平台在线管理界面示意图)


  以|(邈瀚云)为例,其独立开发的第三方充电物联网SaaS平台可以直接连接市场上90%以上的充电桩品牌,支持充电桩、储能柜、光伏发电等设备的在线管理。截至2022年7月,业务覆盖全国180多个城市,接入优质电桩运营商1600余家,与220多家电桩企业达成合作,平台接入充电终端突破12万。
  商业迭代,迎来商业模式2.0时代
  目前,第三方平台模式已逐渐从单一的充电服务发展到综合能源管理。在充分依赖工业生态和深入挖掘平台数据价值的情况下,第三方平台正在逐步孵化收费用户服务、代理运营和软件服务之外的更多商业模式,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储能和碳交易。在继续扩大业务发展的边界,从战略发展的层面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后,与地方合作,探索有效促进城市交通“净碳”关键路径也将成为热门趋势。
  (充电站图片连接到第三方平台)


  基于开放的第三方平台合作生态,“邈瀚云”也探索了一条全新的业务发展道路,不仅为政企客户、电桩运营商、车队,EV制造商和其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收费服务和能源管理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与地方和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一个收费基础设施“双碳”基金,服务国家新能源战略。全新的业务联动模式已经开启,充电网络生态系统已经逐渐形成。
  第三方平台模式2.0时代,已经拉开序幕。中国公共充电服务市场在这公共充电服务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资本方介入的第三方新能源充电桩平台到底“香”在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