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偷换概念: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
某人说:“这两天农民工奋斗了一辈子,很多人退休金非常低,晚年生活难得保障、与城里退休者的差距很大这个话题很热,我认为必须承认这个现实,勇于面对这个问题。为缓解城乡差距,应当说国家和社会做出了持续努力,但情况与人们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对那些一直奋斗在城里、晚年保障不足的农民工,我们的社会是亏欠他们的。 如何继续改善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我认为是继续推动经济较快增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公平正义的调试,决没有第二条路。我想说,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慢下来,财富增量越来越少,我们在现有社会财富存量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分配调整,一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而只能让我们的社会面临混乱的折腾。 请大家注意,农村人口不是都持续贫困的,沿海发达地区有很多人真正摆脱了贫困,除了国家政策支持的公共养老金,当地还能出钱提供更多养老资源。落后地区发展起来后,吸引部分农民工回归,大城市招工面临更多竞争,工资和福利就会水涨船高,用工单位就不能再不给招的农民工买五险一金了,也不能总贴着下限买了,否则他们就稳定不了用工。 给农民工普涨退休金是美好而正义的愿景,其实还有各地的很多“灵活就业者”,他们的养老也需要进一步保障,然而仅靠国家税收来做普涨,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通过上面说的竞争机制来推动全社会用工单位加大这个方向的投入。国家法律和政策要强制企业的这个投入方向,实际上这些年的立法的确在朝这个方向用力,但这里同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经济要整体上繁荣,社会上的工作要非常多,企业的经营形势得是向好的,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才能让上述逻辑成立并且螺旋式巩固。 目前城市的退休金政策并不分你是“农民工”还是“有城里户口的”,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对员工的退休金有共同规则,但是企业和单位的退休金资源差异较大,存在不平等。由于农民工受教育低,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建筑、物业、保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很难挤入高收入的行业,这批人在职时的收入就不高,工作连续性不稳定,社保经常中断,退休后的境遇就更难保障了。有相当一部分人跟不上发达地区的中等福利水平,这就是我们这样发展中国家福利不平等的本色。 竞争最弱的那部分人,最终要由国家和社会机构给予补偿和帮助,单靠他们自己的努力不可能实现公平。这里的前提是,国家的财力要不断壮大,与经济繁荣自然带动的福利竞争和增长彼此呼应。大家不难领悟,这当中的关键仍是全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 一些深度报道展现了农民工晚景的困难,捅出了问题,这是对我们全社会注意力的应有聚焦,也是对社会良心的鞭挞。然而解决那些问题决非我们一起表达公平正义的决心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心中装着这样的决心,同时踏踏实实推动经济的继续增长和繁荣。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一旦慢下来,蛋糕继续做大变困难了,福利资源新涌入的活水变少了,那样的话我们将面临真正的困境。 所以我们一定要支持企业,尤其是支持民营企业多多在社会上提供工作,创造大多数民营企业效益不断增长的营商大环境,同时坚持推动所有企业认真落实五险一金的缴纳,严惩不买五险一金的违法用工,坚决反对企业死守五险一金的下限,要制定鼓励企业多交社保的政策。老胡深信,改善农民工的退休境遇,这是我们社会的一项综合工程,也是我们这个国家以民为本和公平正义宗旨的题中之义,它必须在强劲的发展中不断实现。”
我问GPT-4:以上言论有什么逻辑问题?
GPT-4:
以上言论的主要观点是,为了解决农民工晚年生活保障问题,需要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公平正义的调节和支持企业发展。然而,在这一观点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逻辑问题:
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的平衡:文章主张继续推动经济增长,以增加财富累积,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如何在经济增长和公平分配之间取得平衡。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公平分配的问题将会依然存在。
对农民工退休金影响因素的简化:文章提到提高农民工退休金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支持企业发展。然而,影响农民工退休金的因素远不止这两点,还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以及社会福利的多元化发展等。
忽略了农民工自身的因素:文章没有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的因素对退休保障的影响,比如教育水平、技能培训、职业发展等。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退休金水平。
对民营企业的过度期望:文章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然而,民营企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政策扶持,还需要考虑市场竞争、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等因素。此外,仅仅依靠民营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可能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民工的退休保障问题。
总之,虽然文章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解决农民工退休保障问题时,仍需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并在经济增长、公平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