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教父”辛克莱首推逆龄药丸,年龄检测产品却先“大翻车”?
去年5月,有海外读者向派派投稿,称邮箱里收到了一封“来自哈佛教授大卫·辛克莱的邮件”:邀请他参加一家名为Tally Health的公司生理年龄测试产品的“内测”。
不久前,这家神秘的抗衰生物科技公司Tally Health终于官宣成立,并公开发售旗下产品Tally Age与Vitality,目前官网注册人数已超27万。
据首席执行官 Melanie Goldey介绍,公司的使命是改善人体细胞的健康状况,并研发出延长寿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解决方案。
谈及公司成立的初衷,辛克莱表示:“我的研究表明,DNA不再是寿命的唯一预测因素。基因只决定了我们寿命的不到10%;超过90%是我们日常生活方式选择的结果。”
辛克莱今年53岁,但他表示,根据Tally Health自主研发的表观遗传时钟检测结果,他的生理年龄更接近43岁。
图注:Tally Health联合创始人辛克莱和首席执行官 Melanie Goldey
那么,万众瞩目的Tally Health,除生理年龄检测外还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服务、值不值得购买呢?
简单来说,Tally Health的服务内容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Tally Age生理年龄检测;
第二,针对检测结果给出个性化的延缓衰老干预建议;(检测结果和干预建议均可在公司 APP个人中心查看)
第三,会员专享补剂产品Vitality,包含五种补剂成分:α-酮戊二酸钙、白藜芦醇、槲皮素、非瑟酮、亚精胺。
听起来似乎是一项“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利民工程”,但仔细查阅资料之后,派派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关于延缓衰老的干预建议。
Goldey称,“我们不仅给你具体可实施的建议(比如每天需要多吃一份蔬菜),还根据个体状况对这些干预手段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名”,比如“多睡1小时对你来说比多吃一份蔬菜更有好处。”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衰老干预建议”很可能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健康信息,例如热量限制、锻炼、保证睡眠充足等。
至于Goldey鼓吹的“分辨睡眠充足和多吃蔬菜哪个更重要”,派派的态度是略显鸡肋:可以分辨但没必要,更无需巧言将其包装成一项“增值服务”。
其次就是补剂Vitality,它是辛克莱在多次表示要研发一款“逆龄药丸”后,首次推出的补剂产品。
他表示,“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中的证据表明,Vitality的五种成分都可以针对衰老标识带来改善,例如细胞衰老、慢性炎症或线粒体功能障碍。Vitality每种成分的剂量均由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人体临床试验决定。”
问题在于,每个人的衰老状况千差万别,但Vitality是标准化的流水线产品,而非所宣传的私人订制补剂方案,很难根据测试结果针对性解决个体衰老问题。
这项服务开价多少呢?资料显示,单次生理年龄检测的费用是229美元(约1558元);会员可享受每季度一次的生理年龄检测和每日份Vitality补剂,每月会费根据续费期限分为139、169和199美元三个档位。
不出所料,网友对其性价比的吐槽之声不绝于耳。
有人说,一份已知信息和一小袋补剂,一个月要千把块,这个大冤种谁爱当谁当;也有人不少人指责辛克莱“出尔反尔”、“吃相难看”:去年还承诺要将检测成本降低100倍[1],今年就一边打着“长寿平民化”的口号,一边暗地里狂圈钱。
当然,在一众吐槽中也有中立派,认为新技术的研发成本高可以理解:只要数据准确,贵一点也能接受。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与市面上其他表观遗传衰老检测类似 ,Tally Age时钟也是基于DNA甲基化模式开发的。甲基化是一种对基因的化学修饰,能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改变我们的遗传表现。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发现DNA甲基化与衰老密切相关。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生活作息、体育锻炼或多或少都会影响DNA甲基化模式,从而影响我们的寿命。
Tally Age测试背后的检测技术则是在哈佛大学辛克莱实验室开发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约850,000个DNA甲基化位点,寻找健康衰老的生物标志物。
Goldey表示:“Tally Health又收集了8000名年龄在18至100岁的人的DNA样本,组成了现有成人口腔组织DNA甲基化最全面的用户数据集:年龄跨度大、男女比适中、人种多样性丰富。"
不过,即使是在“最庞大数据集”和“最新、可扩展性极强的检测方法”的双重加持之下,依然有不少用户吐槽Tally Age的测试结果根本不准。
其中一位表示,他父亲的Tally Age检测结果比实际年龄大5岁10个月。而实际上,他父亲的生活方式非常健康:不喝酒不抽烟、无肥胖、睡眠良好、隔天进行抗阻训练、服用经典健康补剂(维生素D、甘氨酸、NAC、虾青素、Omega 3等)。最重要的是,他还拥有FOXO等长寿基因。
36岁的撰稿人Anna Medaris也经历了同样的困惑:她近期血检一切正常,皮肤鲜有皱纹,还是位游泳健将;而她的Tally Age结果比实际年龄大6岁,还显示“同龄人中有96%的人器官运转活力都比她强。”
最离谱的是,有位受试者称他“采集唾液样本时的实际年龄是22岁,而测量结果是8岁零8个月”。
Tally Age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用户百思不解的检测结果?
从其竞争公司NOVOS对Tally Age的diss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考虑到同行是冤家,下面的理由请谨慎看待:
首先,Tally Age的样本采集方式用的是唾液检测,而唾液检测的准确度本身就低于血液检测。
其次,Tally Health的科研属性较弱。据NOVOS的说法,目前,Tally Health的研究团队尚未有公开研究发表,表观遗传预测方法模型和算法也均未公开。
其实2022年10月辛克莱实验室曾发表了一项预印本研究,透露了其研发的表观遗传预测方法模型名为TIME-Seq,并称该方法的可扩展性强、性价比高。但这项研究至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最后,NOVS指出,在测试可靠性方面,唯一发表的预印本研究中也未公布其精准度的衡量指标PCC的具体数值。直白来说,Tally Age的准确性有多高?目前尚无有据可查的数据支持。
据部分消费者透露,他们只能在APP上查到一个具体的生理年龄结果,Tally Health不提供具体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方法、各项指标数值等)。
对于这类产品,巴克衰老研究所总裁Eric Verdin教授持保守态度:“甲基化时钟是很好的研究工具,但甲基化年龄测试仍处于早期阶段。”他说,“一方面,并非市场上的所有检测产品都经过了同行评审的验证,另一方面,这些检测尚未经过美国药监局的评估,也不受监管。”
美国老龄化协会的CEO Matt Kaeberlein教授也持类似观点:“甲基化检测实际上是在测量随着衰老而发生的一小部分分子变化,它反应的东西和其他衰老指标对应的生理年龄差不多,你也可以根据握力、卧推重量、跑步速度和耐力等功能性指标来预估自己的生理年龄。
图注:Matt Kaeberlein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Denial Belsky则认为,如今市面上的生理年龄时钟是否足够灵敏、能检测出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生活方式改善的积极影响,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表观遗传年龄不一定能作为“个人衰老进程的监测器”。
辛克莱本人表示,了解自己的生理年龄总没有坏处。“这个数字就好像装在你身上的仪表盘,它会给你改变生活的力量和决心。”
那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购买这项生理年龄检测服务呢?
派派认为,如果你的消费层次够高,花钱买一份“改变生活的力量和决心”也并无不可。
但对于我们普通抗衰爱好者来说,还是需要甄别衰老检测服务的科学背书与检测机制,了解采样方式、数据库容量、算法技术、交付方式等等,避免踩雷。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参考文献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10.25.465725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