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套筒真的是汉阳造?关于汉阳造你不知道的几点

2023-02-06 20:32 作者:海参崴的夏季风  | 我要投稿

本文主要讲述关于汉阳造的相关故事,纠正简中互联网上关于汉阳造步枪的错误;同时本文亦是对和@AllenCat130联动视频的一个补充。

学艺不精,如有错误请多指教

特别感谢好友@轻武阁 的火力支援

1.老套筒真的是汉阳造吗?

先说结论:不是!

这里肯定有读者要为啥不是呢?

和网上主流说法

“最初引进汉阳造时有散热套筒,在1904年左右去除”

不同的是

火器堂的史堂主也采用了此说法(红圈处)但有意思的是下文内容他注明参考了《湖北兵工钢药两厂所造枪炮钢药各件利病说略》,而却依旧采用了最初引进时有套筒,1904年去除的说法

按国内相关史料记载自引进委员会步枪之初国内就已将散热套筒去除

按史料记载:

“查本厂所制七密里九口径枪枝,原系仿照德国八十八年步枪式,惟八十八年式原有套筒,而汉阳始制之时已弃套筒不用,因此头箍、中箍、木壳、望牌等处皆稍有更改。”

注意其中关键句

惟八十八年式原有套筒,而汉阳始制之时已弃套筒不用

这是文言,翻译成白话大致意思就是:

原版M1888委员会步枪有套筒,而在汉阳造开始生产时就已经取消套筒

故此可以确定,不存在所谓“老套筒是未去掉套筒的汉阳造”,汉阳造≠老套筒

汉阳造是大清引进后改良了的委员会步枪,而老套筒则是进口的七七八八的各种委员会步枪

↑↓74M于2019年参观武汉红楼时拍的照片

这还是最原始的版本,我们今天最常见的汉阳造按史料记载在1911年前后才有,具体改进为:

·增加上护木

·立框标尺改为毛瑟样式的卧式标尺

·刺刀座由侧面移到下方

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汉阳造均是1911年的改良版,最原始的汉阳造非常稀有

当然也肯定会有读者有疑问,中国已经有能力自产汉阳造了为何依旧要进口委员会步枪?直接买毛瑟不好吗?

原因很简单啊,旧中国工业落后汉阳造产能有限,想要短期内完成枪械的换装,只能依赖进口

毛瑟步枪需要时间去制造肯定不能及时交付,而委员会步枪德国则有大量刚退下的,都是现货不需要等制造。等不及肯定优先选择委员会步枪,反正性能不比毛瑟差多少

去翻清末新军的相关照片,你会发现新军所用的步枪通常都是老套筒而非汉阳造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军展示从天津某军营缴获的清军枪械。抬枪与委员会步枪
1905年,天津,新军与委员会步枪
武昌新军
1910年,新军在四川

新军的汉阳造的照片目前只找到这几张

2.清军有毛瑟迷信吗?

咱先说所谓清军的“毛瑟迷信”

清军在引进委员会步枪之前,从外国购买的后膛装填步枪通常是:

美国温彻斯特M1866(十三响),美国雷明顿(林明登),美国温彻斯特·哈奇开斯(哈乞开斯)、英国马蒂尼·亨利(马蹄泥)、法国夏塞波(沙士钵)、英国士乃得(施耐德·恩菲尔德)、沙俄俾尔打呶(伯丹)、德国德莱塞M1862(七响枪)、德国毛瑟M1871(标针快)等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非德国制造,唯有德莱塞和毛瑟m1871为德国货,在清军引进委员会步枪之前,清军装备步枪多以美英法制步枪居多,德造步枪的占比并不多,上哪去来毛瑟迷信呢?

(毛瑟此时的影响力还远不及1890s末至二战时期)

这种情况不难理解,清军在此之前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英法两国,武器采用和参考对象一样的也不足为奇。

那清朝有没有毛瑟迷信?

与其说是迷信,倒不如说是对毛瑟品牌的一种信赖,且时间要远远晚于引进委员会步枪。国人对于毛瑟步枪的喜爱从清末一直延续到了民国

1911年,访问纽约的海圻号上的水手,步枪为毛瑟M1895
注释同上
1911年革命党占领上海道台衙门
毛瑟Kar98(右下角)
元年式
1944,萨尔温江,少年兵与中正式

民兵与毛瑟M1907卡宾枪
FN1924-30
VZ.24 马四环
斯普林菲尔德(春田)M1903 花旗中正

3.清朝引进委员会步枪真的是被德国奸商忽悠吗?

网络上很多自媒体的说法均是什么

“德国奸商借清军的毛瑟迷信,冒用毛瑟名号把垃圾的委员会步枪卖给了清朝”

枪炮世界也采用了此说法,不过不认同,师姐汉阳造这一栏最底下的一张照片配图还错了(,顺便看到的麻烦催叫兽更新,快一年了!

上文已经说过了在引进委员会步枪之前不存在所谓毛瑟迷信,故德国奸商冒用名号忽悠不识货的清朝人也不太可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他提出来的

张之洞是国内洋务派实干官员代表,晚清重臣,精通洋务,人精一个,国内近代工业和兵器工业的建设都有他的功劳。这样的一个人,哪是德国军火贩子随便就能糊弄的?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清军在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陆军一切学习德国。跟着当时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步伐走绝对没错

而在光绪17年(1891年)洋务派官员引进委员会步枪时,毛瑟的新式步枪刚刚出道不久(比利时毛瑟M1889,阿根廷毛瑟M1891),德军没有装备,未来的性能如何尚且不明;

比利时FN毛瑟M1889,和委员会步枪一样也有套筒,枪管外面一圈就是套筒
阿根廷毛瑟M1891,可以看成去了套筒的比利时毛瑟M1889

而M1888委员会步枪此前已在德军中服役数年并大量出口,口碑不错,经得起考验,是很成熟的步枪

试想,如果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款步枪

一款设计更先进,但刚刚出道没有装备部队性能未知

而另一款设计较前一款落后,但已被别国使用数年,性能可靠,经得起考验

而你作为急需装备新式步枪的军方的采购人员你会选谁呢?

我想绝大多数的读者都会选后者

洋务派官员的思路也是如此

与其说是“毛瑟迷信”倒不如说是一切向德国陆军看齐

再者,张之洞既不是神仙也不是穿越者,开不了上帝视角。1891年并不能预料到1898年才有的Gew.98步枪

4.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毛瑟是误传吗?

是误传

委员会步枪的制造厂商有路德维希·洛伊公司,埃尔福特国营步枪厂,黑内尔公司,斯太尔公司,但泽国营兵工厂,施潘道国营兵工厂等

然而其中并没有毛瑟

但国内文献都有将其称为“毛瑟”“小口毛瑟”

称为把委员会步枪称为毛瑟并不只是个别叫法,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毛瑟M1871/84的枪机(上)委员会步枪枪机(下),委员会步枪的枪机基本就是M1871/84的优化版。图片来自a站@五七工厂。这个up很厉害,可以去关注他

或许是委员会步枪的枪机很像毛瑟步枪

亦或许是当时的那些大人物不在意细节

当然了,把委员会步枪叫毛瑟的不限于洋务官员,即便是今天,依旧有洋鬼子把委员会步枪当毛瑟

5.委员会步枪很落后吗?

具体看时间了

作为第一批实用的无烟火药步枪,委员会步枪很成功:

性能可靠,弹仓设计比敌国的勒贝尔强114514倍,拉平了德军与法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解决了有无问题,在当时黑火药步枪遍地的时代无疑是非常的先进,非常的可靠

而等毛瑟Gew.1898上位后,委员会步枪自然有些不耐看了:

还在使用圆头弹,用无缘弹了还在使用曼丽夏式漏夹,使用漏夹的缘故,弹仓底部开口密封性不佳......

但作为一个仅用一年就完成设计且是用来解决有无问题的东西,就别奢求其性能能优于经历长时间打磨完善的Gew.1898了

清朝引进委员会步枪的原因也类似德国:确立制式,解决国产无烟火药步枪的有无问题

和德国一样,清军在接触Gew.98后对汉阳造也不是很满意,认为其存在一定缺陷

其一,机簧头失落仍可燃放也。机簧头活动,故擦枪时常有遭忘或失落等事,倘无机簧头而扳放,则火线后击,放枪之人面目必为所伤,甚者至失明。此在战争之时,即为自损战斗力、且一人因此负伤,则全队皆失其僧用于自有之军械,于军事上颇有影响。

其二,节套后部开口,又机管侧面槽之处太薄弱也。节套后部既开口,而机簧管笋槽又薄弱,用久则稍弯曲,机赞管受力之点因之消失,则射击欠准。

其三,斜丝管无御火屏障,又节套后尾机管进退之槽不能闭密也。机槽既不能密闭,又无御火屏障,则遇走火之枪弹易伤眼目。

其四,弹仓实突出木托下面,弹仓底部又不能密闭也。弹仓突出,则行军时不便于削荷;弹仓底面未能密闭,则沙尘易入,仓内积有沙尘,装子即有阻碍。又擦净弹仓,频将全枪折开,极不便捷。

其五,拉弹钩及顶弹销皆太小也。因尺寸过小,故欠坚固而易失落,日失落时用者每不自知。

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

·机头丢失依旧可以击发,击发后存在伤害射手面部的风险

·外置弹仓行军时不利于背枪(膈人)

·弹仓底部不密封容易进泥沙,造成装填不便,清洁需要拆枪,很麻烦

·设计存在缺陷,用久了精度下降

·机头没有缩腰设计,枪机上没有火药燃气挡板,炸壳时火药燃气易伤害射手眼睛

·抽壳钩和抛壳挺不坚固且件小容易丢失

委员会步枪枪机尾部左侧设有挡板,而汉阳造则无(这位up手里的这把还是1911年前的原始版本)。图片来自a站@五七工厂

相比之下Gew.98更香,大清随后打算仿Gew.98,但是但是

广西兵工厂制造的民国4年式步枪,和元年式一样整体是毛瑟gew.98但用的是6.8mm毛瑟弹

国内仿制的Gew.98叫民国元年式步枪,那会大清已经没了

不过话说回来,委员会步枪和Gew.98相比并不差到哪去,无非就是80分和90分的差别

除了中国外,在二战前依旧有很多国家在使用委员会步枪改版

比方说

土耳其

土耳其1888/1935委员会步枪,现代化改造版本,改用尖弹桥夹装填,很多地方神似汉阳造,但毛瑟味更足

鬼子

鬼子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在国内缴获了数以万计的汉阳造/委员会步枪,这些步枪除了发给二鬼子外,鬼子自己也有留用,用于给新兵训练(无需消耗自家弹药)一些二线守备部队也有

6. M1888步枪真存在大规模炸膛问题?

先说结论:

有,但主角并不是本家Gew.1888委员会步枪,而是远方表弟汉阳造

一直以来国内互联网都在流传

“委员会步枪存在大量炸膛事故但被瞒报”

胡说八道的纪录片《枪》就用了这种说法

而实际上德佬自己专门为此事做过调查,然而并没有什么像谣传的那样大规模的炸膛事故,只出现过少数其他故障,所谓“炸膛事故”一说无非就是位反犹神经病的炒作造谣罢了

想了解详情请移步晓枪微信公众号搜索Zeke大佬的文章《为打击犹太人,女校校长写书狂喷步枪,最终被判神经病》

Gew.1888大量炸膛事故是谣言,但汉阳造大量的炸膛事故却是实打实的发生过

根据史料记载,1915年4月国民政府陆军第二师第八团在宜昌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出现严重的炸膛事故

每枪五发,即炸裂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的炸膛概率真的很哈人

另有其他记载

新八团用汉阳造在武昌打靶

炸坏枪九杆,炸裂机件二百四十四杆

......

炸枪十杆,炸裂机件七十二杆(宜昌)

究其原因,按史料记载主要出在是弹药质量问题方面:

至兵工厂所造枪枝工程粗率,且试放之子弹,有铜壳中药量不足者,有铜壳中并未装药者,有子弹收口过松,小铜帽不过火者,有小铜帽子与铜壳接合不甚确实者

翻译成白话就是

兵工厂(汉阳)造的枪品控很烂,试射的子弹有弹壳装药不足的,有弹壳中没装发射药的,有子弹收口太松的,有底火打不响的,有底火和弹壳连接很松的

史料还有其他记载:

查枪枝损坏,虽半由于制造工程未能精密,火药未能合度,而平时保存不善,射击时未能留心检查,亦足以致损坏之弊

翻译成白话就是

查验枪支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多数是因为做工不行产品质量不佳,火药不合格(感觉这里翻成弹药更合适),但也有平时武器弹药保管不善,射击时没有留心检查的原因

综上所述,1915年汉阳造出现的严重安全事故原因是

做工问题导致的产品品质问题,弹药不合格,人员训练水平低下

并非是委员会步枪的原始设计存在缺陷所致炸膛

(个人的一些猜测,这次事故可能和汉阳造原始设计有关,Gew.88在1894-1896年左右重新改良了枪管,加厚了内壁提高了使用寿命,汉阳造仿制的是最初始版本的Gew.88没有这一设计)

在1922年时,汉阳兵工厂重新改良了弹药,此后史料再无此问题的记载

步枪出现类似情况的安全事故,别说是在那个步枪就是战略武器的年代,就是隔今天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最起码的工厂负责人都得下去,并不是想瞒就能瞒住的

6.汉阳造能打尖弹吗?

这个网上说法很多,众说纷纭

有说可以的,也有说不行的

个人认为是国内打尖弹的绝大多数均是委员会步枪而非改膛汉阳造

首先说一下,8mm毛瑟的尖头弹和圆头弹的直径存在差别,尖弹直径更粗为mm;枪管膛线阳线更长(8.2:7.9),膛线更深。二者并不通用

打圆弹的缘故委员会步枪的膛压低于一票打尖弹的步枪,贸然使用尖弹存在炸膛风险

国内史料也有相关描述

用旧时弹药亦足抵御,惟换用尖式弹药及新进行药,恐不能耐久而易损坏耳

翻译成白话就是

(汉阳造)使用旧弹药(M88圆头弹)没有问题,但用新式弹药(M1903尖弹)恐怕使用寿命会降低且更易损坏

故德佬的Gew.88步枪在1903年改膛打尖弹,称为Gew.88s;1905年又有委员会改用桥夹装填和Gew.98一样改用尖弹;一战爆发后之前没改的的Gew.88也改用尖弹,称为Gew.88/14

这些改膛的委员会节套上都会打上一个s标记

一战时期德佬手上的委员会步枪基本都改膛换了8mm尖弹,这些步枪最初发给德军二线部队,后随Gew.98步枪的产量增加被替换。部分封存还有一部分被送给了同盟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

在一战结束后这些改膛的Gew.88步枪有的作为战争剩余物资被欧洲军火商卖到了国内,整个间战时期流入国内的改膛委员会数量估计要远高于清末进口的原始委员会步枪

1912年3月建成洋行与北洋政府之间的合同中就有关于改膛委员会步枪的记载:

“以上甲乙两种均可改配施放新式尖头子弹,改费甚廉,此弹与德国军队所用者同,此枪改定后配放尖头子弹,其功效击力无异与德国最新式之毛瑟枪……前贵部所购配放尖头子弹之三万枝马步枪,谅已抵华早经实行试用……”

“五省联帅”孙传芳的军队,用的老套筒

即便到了民国时期,汉阳造的产能依旧不足,还出现过质量问题,各路军阀/武装力量还得依赖进口委员会步枪来填补空缺

淞沪会战时期的国军,用的老套筒
边区民兵与老套筒

至于国内,也有改膛汉阳造,但数量并不多。这类改膛汉阳造的特征是节套左侧数字编号前的汉字“乙”(猜测)以及机匣侧面的卡弹片

21兵工厂于1939年6月制造的两支汉阳造步枪,红圈处即为卡弹片,与汉阳造即为相似的土耳其M1888/35步枪上也有此设计
土耳其m1935委员会改,红框处即为卡弹片。卡弹片的作用如其名称就是约束子弹在弹仓内,图片来自a站@五七工厂

另外,在民国23年(1934年)还有对毛瑟步枪的现代化改造计划,具体改进主要为取消曼利夏式外置弹仓改为内置弹仓,使用桥夹装填,称为民国23年式步枪

计划挺不错的,但第二年(民国24年)有中正式了……民国23年式步枪就这样不了了之,也没改多少

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国内似乎没有此枪,不过外国收藏家手里倒有一把步兵型一把骑兵型,应该都是80年代清库存时卖出去的

关于美国人马尔科姆·罗肖特 (Malcolm Rosholt) 1937年拍摄的关于淞沪会战的照片

这系列照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在为年轻的士兵所携带的弹药

左上红圈处均是圆弹,下方红圈处则是3发尖弹和两发圆弹混装

他的弹药袋里混装了尖弹与圆弹,但他拿的并不是改膛打尖弹的Gew.88S/Gew.88-05而是不能打尖弹的汉阳造

个人对此的理解是摆拍的照片

注意红圈处,一发子弹插反了,屁股朝外头向里……

如若是摆拍,这一切均能解释清楚

翻了下这人拍的其他照片

得,大概率摆拍

没事了,散了散了(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

《抗战机密档案——中日军队的轻武器》

《为打击犹太人,女校校长写书狂喷步枪,最终被判神经病》Zeke

《中国兵工之基石:国营296厂》徐继林

https://www.gunboards.com

https://hpcbristol.net/visual/Ro-n0791

https://www.calguns.net/calgunforum/showthread.php?t=470410

https://www.k98kforum.com/threads/research-project-modell-88-variations.44901/

五七工厂

《汉阳造/老套筒/委员会1888式步枪》

《毛瑟71/84-承前启后的短命步枪》

老套筒真的是汉阳造?关于汉阳造你不知道的几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