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气”得的胃病,都是肝气郁结吗?

2021-09-15 18:21 作者:蒙阴杨海波医生  | 我要投稿

生“气”得的胃病,都是肝气郁结吗?

 

所谓肝气郁结就是生气,“气”坏了胃,生气得的胃病,都是肝气郁结吗?

很多朋友见了生气得的胃病,就认定是肝气郁结,见了口苦的症状就要用柴胡,这种思维对吗?有问题!

 

生气得的胃病,大多数中医就想到用柴胡类方了,到底都能不能按照肝气郁结来治疗?那就看有没有柴胡证了,经方派的老祖是张仲景,医圣的作品《伤寒杂病论》那些气证,有柴胡证的时候,仲景就用柴胡类的方子,柴胡用量最小的的方子是柴胡桂枝汤,这个方子柴胡的量也是四两,像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用的量更大,八两,那么就是说生气得的胃病,有柴胡证,才考虑用到大量柴胡,这个证型的胃病,大凡就是时下中医说道的肝气郁结或肝气犯胃的类型了。

 

那么,问题来了,生气得的胃病,都看做是肝气郁结,要用柴胡类方?相信很多朋友都用错了,所以调理胃病,总是得不到好的效果。

 

我给大家说说,看胃病,你绕开肝气郁结、肝气犯胃的怪圈,思路就会很开拓,效果会大幅度提升,胃肠病,有柴胡证,就考虑用柴胡类方,是不是很简单?那怎么鉴别有没有柴胡证呢?

 

大家公认的柴胡八症,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胸胁苦满、往来寒热,上述八个症状,占的越多,对应的就越准,凭“单据一怔便是”的思维肯定不对(这个概念以后讲),有失偏颇。

 

其实柴胡八症的说法,不是单指的柴胡证,而是指的小柴胡汤证,柴胡证是什么?我们看汉代的中药大辞典《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呵呵,一本薄薄的小书,多少中医穷其一生也没读懂,柴胡“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推陈出新”这个名词竟然出现在汉代,当初的皇家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否则是不是要惹大麻烦?变革出现在那个年代?我记不清了,是不是清朝?话题跑偏了,回到柴胡证上来,柴胡证最重要的意义是推陈出新,【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推陈出新】,这个模式,简单说就是枢转胃肠,

 

见到口苦或者见到生气得的胃病就用柴胡,大错特错!说个特殊情况,《本经》说柴胡苦平《别录》说柴胡寒,药性是苦寒,入方柴胡量又很大,那么,里虚寒的病人,尤其是下焦寒甚至腹泻的病人,看着生气胃不好,上焦有口苦口干的热像,是不是用柴胡就错大了?下焦会更寒,腹泻加重,诸君,仲景怕大家乱用,立方三泻心汤,专治上热下寒的胃肠病。

 

高深的题目,看不懂的朋友,请不要乱喷


生“气”得的胃病,都是肝气郁结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