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灵格《谁在我家》解读之序位

波特·海灵格《谁在我家》之关系中的序位
2.1 原始序位
在关系中,依据系统最初的归属资格,存在一个序位。通过时间形成结构。谁先存在于一个系统中,谁就因此优先于后到者。这一点适用于家族系统中的序位。
一对伴侣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因为他们是同时开始他们的关系的。同样的序位适用于父母。他们彼此没有任何优先存在,他们是共同开始的。当一对伴侣有了孩子,第一个孩子优先于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优先于第三个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出生的孩子就因此对下面的兄弟姐妹具有指挥权,而是说他按照序位排列在第一个。
位置
伴侣关系优先于父母身份。父母当然优先于孩子。序位低者按顺时针方向站在序位高者的左侧。在桌子的一侧坐着父母,丈夫坐在妻子的右侧,妻子坐在他的左侧;孩子们坐在他们对面,首先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的左侧坐着第二个出生的,以此类推。序位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当然也可以这样:母亲坐在父亲左侧,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坐在母亲左侧,第二个孩子坐在第一个孩子的左侧,
2.2 失序
现实中,有时候这个序位是颠倒的。序位低者永远不能帮助序位高者,如果想要拯救他们的时候,他就将自己抬高了,这同样适用于兄弟姐妹之间。
家族中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应有的位置。没有人能够或被允许去挑战他这个位置。例如,一方面,当一个儿子替他的父亲承担了什么的时候,他有一个好的良知,他感觉自己爱他的父亲,他是清白的;另一方面,他违反了原始序位,这是一个无意识序位,它来自另外一个良知,一个集体良知。因为另外一个良知用失败和死亡来惩罚这个违反的行为。他们想要为家族中的某个人做些好事,例如想要拯救他。但是他们没有权利这样,所以他们失败了。这种无意识良知在悲剧中都由众神来代表。
对颠倒的序位进行重新排列,是成功的人生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功的前提条件。
教主备注:
- 序位的实质含义:关系中的基本顺序,不以个体特征及行为而改变,后者要尊重承认前者的位置,但这不意味着前者有更优越的权力。举例:无论父母天生残疾或者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情,他们依然是父母,他们接受自己所做事情的惩罚,但作为孩子,要承认并尊重他们父母的位置,否则就是失序。或者,出于对父母的爱,将父母像孩子一样教导或保护,这也是失序。一旦失序,关系以及当事人会遇到困难障碍。在家排个案中非常常见。爱并不能疗愈一切,除非是在序位之下。
- 在序位之下,关系中,每一个角色本身,有各自对应的权力义务,这个权力义务是在人类长期生存繁衍的集体活动中,形成于共同潜意识中的。举例:孩子不能干涉父母的婚姻,不能要求父母离婚或在一起。就像钟表的零件一样,各司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