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色羽毛的谎言(1,2章)| 言情推理

2023-08-04 00:00 作者:冥尘太boring  | 我要投稿

1

巧合一直是爱情故事的关键因素。巧合,时机塑造出了人们常说的缘分。缘分是无内涵的,但又是最有效果的。艺术家常常会把缘分作为作品的中心点,或者“药引子”,从而产生附加的内涵和意义。就像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缘分的存在甚至打碎了道德建立起的薄纱,不再关注令人费解的伦理关系,而去关注于缘分所带来的浪漫和幸福。


唐海笛在陈嘉秦的生活中出现的机遇之巧,我想只能用缘分来解释。


我们本来是没有把他们俩想到一起的。陈嘉秦在高二分班后,就和钱艾嘉坐在一起。这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了。花花公子陈嘉秦和乖乖女钱艾嘉,这故事一听就是偶像剧。


事实并非如此,高二到高三整整两年,我们的花花公子似乎回头是岸了,一直黏在钱艾嘉身边。可是钱艾嘉一直平平淡淡,没有做出什么回应。


但是,以我的观察,钱艾嘉对陈嘉秦绝对有好感。证据很简单,眼神。钱艾嘉天生的大眼睛让所有情绪在眼睛里都无法藏住。钱艾嘉看他的眼神是柔和的,是占有的,是充满着感情的,这与看其他人不一样。


并且,高三时,从来没有打过球的钱艾嘉,也开始和陈嘉秦一起,去金色羽毛报道。一个人是有多喜欢一个人才能为了他开始接触新东西啊!


可是,钱艾嘉从头到尾,都没有正面回应陈嘉秦伸来的“玫瑰藤枝”。他们可以一起散步,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但是从来没有确定关系。可能是计划着高考之后?或者向往柏拉图样式的恋爱?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陈嘉秦可不这么想,一个迟迟没有结果的恋爱对于他来说,真的难以忍受。双方性格诉求的不和,也就注定了悲剧的收场。


但缘分,不打算给这段“偶像剧”一个完整的结局,而是一刀,让他们戛然而止。


唐海笛也是我们的同学,也是同样是金色羽毛的常客。


陈嘉秦和唐海笛,也算是不错的朋友,经常一起去金色羽毛打球。当然了,肯定不止他们俩人,还有我们一群球友。一般时候,唐海笛和她闺蜜王语星一个场,陈嘉秦和黄昊在另一个场对打。但有时候场地紧张,四个人也会在一个场上双打。这打了一两次,四个人的关系就好了起来,出去玩,或者去打球,他们四个总是同时出现。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高考后。大家都爱打球,高考后也会约着去打球,那天,你约我约的,约了9个人,去金色羽毛打球。这里面就有那四位,还有和陈嘉秦关系已经开始变淡的钱艾嘉。


去的是9个人,可想而知,总会有一个人坐在旁边被孤立在外。这时候,不怎么会打的钱艾嘉就自然的被排除在外,仿佛她只是来盯着陈嘉秦的小女友,我们也就没有多想。


可是,敏感的钱艾嘉不这么想,全程死死瞪着和陈嘉秦一队的唐海笛。唐海笛和陈嘉秦不知怎么的越打越亲密,就是那种相互关心的亲密。这一切都被钱艾嘉看在眼里。


结束后,大家一起去吃了海底捞。


钱艾嘉和陈嘉秦的故事在那天晚上陈嘉秦把她送上她爸爸的车之后,就戛然而止了。令人唏嘘。


但同时缘分让唐海笛这个时候出现在了陈嘉秦的生活中。


试想一下,当你一直对一个人爱而不得,突然这是,出现了另一个人热切的闯进你的生活,带着热情和些许妩媚,对你投来爱意。更加快速,更加契合,不再是对柏拉图式浪漫的一味无用追求,而是对于更加现代的直接的暧昧相处。这一切的情绪,等待的悲伤,浪漫的氛围,性格诉求的契合,完美的把缘分二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陈嘉秦和唐海笛很快就陷入到了满是粉色泡泡的暧昧期里。


从那天起,没过几天他们开始了一天接着一天的约会。先是一起出去吃了个饭,散步。接着是去浦东美术馆,吃晚饭,散步。紧接着又是当代艺术馆,吃晚饭,散步。最后是梵高的光影展,吃晚饭,散步。


这里我忍不住要吐槽,两个爱好体育的人,接二连三的去艺术馆约会,实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难说是为了什么。


但是,陈嘉秦似乎特别吃这一套,牵手逛逛展览,暧昧甜蜜的不行。还有晚饭之后的散步,夜色下的散步特别容易让人进入一种共通的深沉情绪,沉下心来谈谈内涵和人生的话题。这也让陈嘉秦发现,自己和她的恋爱观居然这么相近,居然那么契合。爱意随着夜色悄然而升。


并且最让陈嘉秦所动的,是她并不像钱艾嘉一样过于矜持。就是这更加开放的行为和聊天,飞快的拉近了他的心。他开始尝试在这段感情里主动,开始尝试着去主动的推动感情的发展。双向奔赴是最快的相遇方法,在第三次约会的那天晚上,在路边梵高展的大广告牌上向日葵的反光中,拥吻的两人把夜色披在身上,夹着月光和心跳,满满的绽放。那时离钱艾嘉的退场才过去不到两个星期。


从那之后,可能是实在是看不下去艺术展,陈嘉秦开始主动约唐海笛,地点放在了金色羽毛,就他们两个人。


2

发送,关机,睡觉。


一个普通的夜晚根本来不及讲完整个故事,我想先吊吊大家胃口。


但愿吧,能火起来。这是唯一不会被查户口的找人方式。可是,这个故事要是给bad ending……恐怕当事人也不愿主动来联系。所以决定吊吊胃口,那些知道这段故事的人,自然会觉得眼熟,自然也就会跟帖或者私信我,这样我就可以顺藤摸瓜的找到当年的那两位,或是其中一位。


一觉睡到早上11.00,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点击量。


哎。32个阅读量,看来还得让故事发酵发酵,不急着往下写,等等吧。


今天要去见甲方,是个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的广告是最难编写的,为了写个广告还要学很多新知识,非常烦人。但是,现在这个行情,我们这些“艺术家”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根本容不了任性。


开会的地点是陆家嘴一家高大的玻璃大楼。大断网让整个世界体系发生了变化,科技网络行业成为了最赚钱的行业,把那些曾今辉煌的金融巨头们,挤出了陆家嘴。红的绿的银行大logo从顶楼消失,取而代之一个个在崭新的名字和图案。


持续了3个多小时,对面的技术员啰里啰唆的介绍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产品,是一个网络安全方面的产品,可以查询对方账户过去几年IP地址动向。这不是10年前就有的技术嘛?可能是刚刚开始公用化。是的,大断网之后,个个科技公司都在把曾今自家秘密技术或者曾今仅仅是军用的技术,展示了出来进入民用阶段,他们不再相信所谓的技术资产,只相信拿到手上货真价实的黄金。


会议很无趣,但刚出会议室,一看手机,单击量多了100多个,这没什么,但是私信里有个自称是钱艾嘉的人联系了我。

那人一上来,就直接明说,“我就是故事里的钱艾嘉,请问你是谁?”


这真的让人出乎意料。在我的意料中,当事人不可能就这么直接的认领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换句话说,根本没想到在这么少的曝光度下,还能碰见曾今的同学。


是骗子吗?难说。骗子总要有个动机。骗钱嘛?显然我想不到这两者有什么关联。骗个人信息?也不会,天机网还没有非常健全,稍微找个小黑客都能搜到好多个人信息。


那我就只能相信她说的是真话。


当然,要检验真假的方法还是有的,就是见面聊。我果断的诚实的说明了来意,表示希望可以见一面,叙叙旧,顺便看看能不能联系到他们。她居然秒回,地点就定在了高中旁边的咖啡馆。


我们高中还是老样子。这几年好多学校都换了新校区,学区房政策取消了之后,都搬到了郊区去,这样不仅地便宜,而且学校还能建的又新又大。可是我们学校还在那,像一座老树坚挺的站在高楼大厦中间,宛如拆迁潮流中的钉子户,“可歌可泣”的。


约的是第二天的下午3.00,我提前了半个小时到。正值上班时间,咖啡馆里人很少,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巨大的玻璃外面是川流不息的车流。车子在柏油马路上狂蹦,行人在人行道上狂蹦。看见一个穿着西装的大哥,30多岁,一手夹着大把的文件,一手接着电话,双脚停不下的向前狂蹦。我感觉我自己和这个城市的快速完全格格不入,仿佛大家都在向前奔涌,而我却停留在了过去。


来了,是她。


钱艾嘉穿着一身高级白领模样的西装,正在过马路,向我这里走来。时间似乎没有在她的外貌上大做文章,还是以前的长相,大大的眼睛一脸严肃。


见面后先礼貌的握了个手,坐下。还没等我开口发问,她先发话了。


“为什么突然开始回忆这段故事了?”还是一脸严肃。


我一下子有的懵,记得在私信了说过了来意,是为了找到当年的同学,所以才写了这段回忆。可能是还想听我亲口讲一遍吧,难以理解。


说罢,她又紧接着发问“我是问,为什么突然想找他们?”


这可算是问倒我了,要说真要有个什么理由,最多也是触景生情,看到金色羽毛想起来这段故事。


她也看出了我的尴尬,继续说了下去。


“首先我要强调,我并没有喜欢陈嘉秦,也没有仇恨唐海笛”谁信啊!我止不住的露出了微笑。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要说她恨不恨唐海笛这我不好说,但她肯定喜欢陈嘉秦。再说了,我根本没有提过她仇恨唐海笛,这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很可疑。“并且你说的向往柏拉图什么的都是瞎扯”


我忍不住的笑了出来。所以她那么快速的联系我,原来是想要纠正我故事里对她的“诽谤”,她可真是一点没变啊。


为了不然聊天的走向往不可收拾的吵架发展,我赶紧把主题拉回到找人身上。


可惜,据她所说,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在和之前的同学联系了,更不要说大断网之后了。她现在是虹口一家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买买乐器什么的,所以不能多聊,时间繁忙,要急着回去上班。我们互换了号码,就分别了。


哎,已经过去了3天了,还是一无所获,文章的点击率也稳步在300多,算是正常的没有火起来。看来是时候继续往下写了。


为了让自己更加进入状态,这次我把咖啡换成了威士忌,为了能写出这段肉麻的情节。


这时候突然后台有人给我发私信,“你真的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吗?”应该是个读者,读者都倾向于不相信精彩的故事不会发生在和他们同样存在的世界里,这也正常。


开机,动笔




——————————————————————————

(随缘更新啦)

金色羽毛的谎言(1,2章)| 言情推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