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系列——处暑(不定期更新)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的意思是"去也",暑气至此而止。此时,暑气散,清风起,我们即将告别炎热盛夏,迎来天地澄清的凉爽初秋。
处暑习俗:1.吃鸭子、饮苦茶
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在处暑习俗里,广东人常喝很苦的凉茶,意为入秋了要吃点"苦"。
2.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先洗云的活动在水中软河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浙江沿海每当此时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4.秋游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而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养生:
1.早睡早起
起居应当早睡早起,保养秋收之气。
2.多伸懒腰解乏
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
3.饮食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白开水,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冬瓜、黄瓜、空心菜、藕、鲜莲子等。
4.运动
可适当选择慢跑、爬山、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