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人合一的中医文化特点: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

2023-05-12 05:52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天人合一的中医文化特点: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震亨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告诉人们必须自幼注意调养,平时注意调养,尤其在生命的转折关头,尤应高度注意调养。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防衰抗老,预防衰老疾病的发生,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说:“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微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中医文化中亦体现出这种原则。   中医学主张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类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生存。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的客观事实。中医学从“天人相应”和“七情六欲”等观点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诊断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中,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同时中医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整体。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联系起来,组成整个人体和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共同协调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动。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统一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的中医文化特点: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