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错都是家长的错
材料:小明5岁了,不知道小明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少儿编程,经常上电脑研究那些少儿编程的知识。但小明的妈妈并没有夸奖他学少儿编程,反倒责备地说:“看来这样说明你很喜欢研究编程啊!”小明说:“不喜欢。”小明的爸爸问:“你那个少儿编程不也是编程吗?”但小明仍然没有心服口服,于是经过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的观察,过了一段时间,偷偷的给孩子报了一个编程培训班。结果小明上了一天的学就被老师开除了。老师说他太笨了,并和父母讨论给孩子报一个少儿编程培训班合不合适。
“孩子的错都是家长的错”可以理解为:孩子犯的错误,都是家长犯的错误所引起的。
这如材料中所提到的那样,5岁的小明非常喜欢学少儿编程,但小明的妈妈和爸爸都全盘否定孩子学习少儿编程。甚至通过观察和发现孩子的行为,偷偷给孩子报编程培训班,这种教育儿童的方式是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的。
前面我讲过了编程和少儿编程的区别和少儿编程学习的意义。5岁的小明之所以这么喜欢研究少儿编程,那么说明他是一个文明上网的孩子。我们都知道,电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少儿编程本身就是一个电脑软件了,那么错误还应该放在孩子上?
为什么孩子没有心服口服呢?就在于家长以势力服从孩子,没有用道理说服孩子所导致的。而家长认为少儿编程和编程没有太大差异,不是因为家长不了解这个差异,甚至认为学少儿编程没有用,这些东西在任何工作上都用不上,反倒学编程如果学好了,还可以干电脑维修人员。但是家长却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年龄。
小明才5岁,才是一个幼儿,而学习编程的对象又是成人,小明上了一天的学就被老师开除了,告诉家长这位学生太笨了,这都亳无疑问,就是年龄段的问题,把课堂上所有的编程都做错了,学懵了,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像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视为家长给孩子定高标准。要知道,家长给孩子定高标准的话,孩子是完成不了这个目标的,既便给孩子不断提高要求,也要循序渐进。所以老师才会和家长谈孩子学习少儿编程合不合适。
材料中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小明学习少儿编程时,妈妈不但没有表扬儿子,而是对儿子加以责备。这意味着在小明的心里,只有受到的惩罚,没有表扬。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奖有罚,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有奖没罚,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认为自己无须再有责任心,没奖有罚,会使孩子没有追求胜利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