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MP|项目管理中需求管理做不好怎么办?

2022-06-09 10:39 作者:深圳弘德教育  | 我要投稿

需求管理在各个项目中具体做起来时,往往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实际的需求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如何保障需求管理成功?与其罗列保障成功的诸多因素,不如找到最容易导致失败的几个关键问题,从而提前规避。

以下梳理了需求管理中最容易忽略的10大隐患问题:

1、没有制定项目的整体管理计划

项目整体管理计划是要确定项目如何执行、监控和结束的方式、方法。定义项目开展过程中,有哪些规则、标准。比如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需要明确出来。
从落实层面上看,可能是平时沟通没到位,或者启动会上漏了几句提醒/声明;也可能是组织、团队在流程机制、管理方面的缺失。

2、没有制定有效的范围和需求管理子计划

如何制定有效的范围和需求管理子计划呢,最关键的一点,最基本的流程和标准要清晰:收集需求、范围定义、创建WBS、范围核实、范围控制。

3、没有制定合理的整体变更流程和需求变更控制流程

变更基本流程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项目干系人都可以提出变更,提出可以由不同的方式,口头、书面均可,但变更应及时以正式方式记录。
2)对变更的初审通过对变更申请文档的审核来实现。
项目经理、项目关键相关方对变更施加影响,确认变更的必要性,确保变革是有价值的。
3)变更方案的论证
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发出变更通知并组织实施。
4)变更实施的监控
5)变更效果的评估
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4、对客户的需求获取不充分

对客户的需求获取不充分主要有两种情况:
对客户干系人的识别不完整互联网软件项目,通常客户干系人除了用户之外,还是甲方的高层领导、IT、运维等部门; 
对客户需求收集、调研不充分通常客户也比较忙,这就需要在客户关系、需求收集的方法/技能上多下一些功夫。比如收集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访谈、观察、原型、标杆对照、系统交互图、文件分析提高需求收集的效率和质量。

5、需求分析工作不充分,缺乏需求定义环节

往往仅有初步的需求说明书,没有定义出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定义是收集到客户的需求之后,对需求的进一步确认。
针对这一环节的综合建议是清晰定义需求分析工作的输出标准,规范需求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并按要求严格执行。

6、缺乏需求验证环节

当“完成”需求收集时,不少人认为接下来就是要马上进行需求分析、产品设计,而忽略了什么才叫做“完成”。当需求收集之后,只能算作是自认为的完成,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客户的综合确认,因为通常情况下,需求的收集是来自于多个客户,多个相关方的。
因此,请客户代表一起进行需求评审,得到干系人对需求的一致理解,得到干系人对需求的承诺,是对需求验证的关键,是减少后续需求变更的重要保障。

7、没有有效地管理需求变更控制

关于需求变更常犯的错误是:这个需求变更不大,直接做了吧。当一个个小的变更不断累计,造成里程碑目标不能按时达成时,才发现为时已晚。正式的变更记录是基础;其次是变更的控制,缺少变更控制的标准。
需要提前达成共识,什么情况下可以由项目经理直接决定,什么情况下必须走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批。 

8、范围没有管好,导致不断地范围蔓延

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在需求管理的基础上,综合时间、资源、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对范围的进一步确认、核实与控制。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不仅仅只在需求完成后进行,而是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持续地关注。

9、未做好需求与进度的管理

当需求范围变更时,没有充分评估对进度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导致进度延误。
尤其在需求、进度被分配为项目团队中两个人分别负责又没能够有效统筹时,更容易被忽略。

10、项目生命周期模型选择不当

通常瀑布模型、敏捷迭代模型大家比较熟悉,此外,还有V模型、原型化模型、螺旋模型等。
几种模型各有特点,尤其在目前互联网软件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结合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当的模型,合理地规划项目里程碑计划,也是影响需求管理成败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以上需求管理相关的10大隐患,如果在管理中一一提前做好防范,相信需求管理不会难。更多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获取,建议到深圳弘德教育系统化学习PMP®项目管理认证课程,让项目管理更加顺利。


PMP|项目管理中需求管理做不好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