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被时间遗忘的人》[英] 里克·杰寇斯基
据说,人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失去生命体征时:第二次是在你的葬礼上,来参加葬礼的人是你对这个社会的告别;第三次则是最后一个还记得你的人忘记你后,你便最后地死去了。
我记得高中时看过皮克斯的一部动画《寻梦环游记》就是讲述这样一个关于死亡与现实的故事,墨西哥的亡灵节,帮助亡灵寻找家人与真相,不过这部动画的剧情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也许这就是我的生命在流逝的一种表现吧。
如此说来,某些人便会达到一种“永生”的状态,他们是不死的因为他们会永远活在后世人的心里,五千年前的人如此,两千年前的人如此,四十五年前的他亦是如此。那么,现实与虚幻,过往与未来,死去与活着之间似乎就不再是隔着一道重重的窄门,这扇门也远比你想想地要容易打开了。
詹姆斯·菲尼莫尔躺在床上(未必是叫这个名字),听着邻居的狗在吠叫,空间里是静悄悄与滴答滴答声,没有人会来打扰,即使是女儿来访照样会被拒之门外,这样足不出户的日子已经度过了六个月,而妻子离世而去已经八个月了。
作为里克·杰寇斯基的第一部小说《被时间遗忘的人》被众人赋予了很高的评价,要我说这也确实是,完成度已经很好了,因为本身也不是什么宏大故事,是一个简单不拖泥带水的温馨故事,可以说是鸡汤吧,所以也就没有太大的惊喜了。
失去挚爱亲人的痛楚我想不会没有经历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可能通过字里行间可以一窥詹姆斯的生活状态,可又怎么知道他内心完全地所思所想呢,人是不喜欢把自己的伤口显露出来的,于是通过伪装或者建造空间是自己隐藏起来,这或许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保护,为了保护外面的世界。
可是詹姆斯终会打开门走出来的,结局会是如此,这不是必然的吗?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的《围城》以及夏目漱石的《门》,我不可能忘记这两部作品,我总是梦到自己站在门前伫立着。显而易见的是现代文学的最大隐喻之一我认为就在于这道门上,当门两侧延申便形成了围墙,当围墙继续延申曲折并最终合围在一起时便框定成堡垒。于是乎,当我们手握着一把不确切的开门钥匙站在门前时,我们是站在堡垒内侧还是置身于外时,这是一种处境也是一种选择。这道门不像是我们每天会打开的家门,也不是学校的教室门或是公司的门,不会是哆啦A梦打开灯任意门,在出门与归来间,那些在打开的瞬间已经被确定了,门后的世界被确定了。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改变?或许不会改变,但也许会改变,在开门的那一瞬间就改变了。
无论如何都会死去,不如赤裸活在风中,融化在太阳里。(引自文中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