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摩柯的故事——最强摩柯诞生记

2017年5月24日,地中海边的阿尔及尔港人头攒动,牙哥近卫军海军执法副总长穆罕默德·盖德·萨拉赫上将、牙哥近卫军海军司令穆罕默德·阿拉比·哈瓦利中将等人为牙哥近卫军海军第二艘“摩柯”A-200AN(MEKO-A200 AN)型护卫舰“毁灭”号(MRS El-Moudamir 舷号911)举行了隆重的服役仪式。这是牙哥近卫军海军自成立以来所拥有的战斗力最为强劲的主战舰艇,也是汉斯家著名的“摩柯”(MEKO)家族最新锐的成员。

牙哥近卫军在冷战时期的武器主要来自于华约阵营,海军部队在80年代相继装备了3艘苏制1159型(北约代号“科尼”)轻护卫舰、3艘1234E型(“纳努契卡”(Nanuchka)级)小型导弹舰、8艘205型(“奥萨”)导弹艇以及2艘633“罗密欧”(Romeo)级常规潜艇、2艘877EKM型“千寻”(Kilo)级常规潜艇等舰艇,在非洲小伙伴中也算是具备相当规模的海军力量。然而1991年家里爆发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使得牙哥元气大伤,海军的发展几乎陷于停滞。随着千禧年的到来,牙哥家里内政局稳定,并依靠能源产业的发展,牙哥也渐渐恢复了过来,因此,他开始展开全方位对外军事合作。

这种对外军事合作力度的增强被明显体现在军费开支上,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IPRI)的资料显示,在90年代,牙哥近卫军的军费开支维持在占GDP的1.23%到2%左右,然而从1999年开始,牙哥就开始大幅度提高军费额度,当年提高到占GDP的3.965%,达到27亿美元。2002年突破30亿美元,2008年突破50亿美元,2012年军费开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2.2亿美元,居世界第20位,非洲第1。从2000年开始,牙哥近卫军先后采购了约1个中队的俄式“米格”-25战斗机、两个中队的“米格”-29战斗机(来自二毛手中)、两个中队的苏-24战斗轰炸机和3个中队的苏-30多用途战斗机扩充空军实力;约250辆俄式T-72M1M型、250辆T-72AG型、300辆T-90型主战坦克以及50辆中式PLZ-45型自行榴弹炮扩充陆军实力。

海军方面,牙哥在2002年率先向“中船重工”公司订购了一艘5000吨级综合训练舰“高峰”号(MRS Soummam 舷号937),由“沪东中华”造船厂承建,从海军官兵的训练起步,拉开了牙哥近卫军海军扩军的序幕。扩军计划分为“三步走”战略,首先是采购一批巡逻艇和前述的“高峰”号训练舰进行基本的垫档和人员训练工作,其次是依托近卫军海军原有的、较为成熟的潜艇部队,采购新潜艇快速形成威胁战力,最后是采购水面主力舰艇,完成跨越式发展。

基于这一战略,牙哥在2005年向大毛采购了两艘“千寻”级改进型636M型潜艇,由“圣彼得堡”海军造船厂承建,并和大毛签约,为近卫军海军原有的两艘“千寻”级877EKM型潜艇进行升级工作,两项合约总价值约6.4亿美元,这四艘“千寻”级潜艇在2010年完成建造和改装交付。

2007年10月,摩洛哥宣布和高炉鸡签订了价值8亿欧元的军购合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购买一艘法版“菲梦”(FREMM)级护卫舰。这一事件深深刺激了牙哥的神经,因为牙哥与摩洛哥长期不睦,牙哥大力发展军备也存在与摩洛哥竞争的因素。牙哥随即加快进行水面舰艇的采购接触,分别采购一艘大型两栖舰艇作为近卫军海军旗舰、采购两艘低端护卫舰替换原有的“科尼”级轻护卫舰、采购两艘高端护卫舰作为近卫军海军主力。作为世界军火市场上近年来越发火热的一些“金主”厂商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高炉鸡和汉斯甚至表态格外重视这一采购案,2008年6月,高炉鸡表示DCNS(“舰艇建造局”集团)希望全盘接下牙哥的这一舰艇采购案,针对他的三种需求,分别愿意出售“西北风”(Mirastal)级两栖指挥舰、“菲梦”级护卫舰和“小枫”级(Gowind 2500)轻型护卫舰。在在2008年7月,汉斯也表示希望以低廉的价格向牙哥近卫军海军热舰移交联邦海军“不莱梅”级护卫舰或者建造最新的“摩柯”系列护卫舰。意呆的方案是“圣乔治奥”级后勤登陆舰外销版(BDSL)和意呆板“菲梦”级护卫舰,西班牙的方案是“纳凡蒂亚”(Navantia)公司推出的F-100型“巴赞”(Alvaro Bazan)级宙斯盾护卫舰,大毛方面也传出打算以20380型“守护”(Steregushchy)级轻护卫舰的外销型20382型“虎”级护卫舰和11661型“猎豹”(Gepard)级轻护卫舰参与竞标的消息。

整个采购竞标耗时3年多,牙哥分别在2011年与意呆正式确认签约购买一艘排水量9500吨的后勤登陆舰(BDSL),2012年5月与兔子签约购买三艘C28A型护卫舰,6月正式确认与“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ThyssenKrupp MarineSystems,TKMS)公司签约购买两艘“摩柯”-A200型护卫舰,在主力护卫舰方面,兔子和日耳曼人笑到了最后。

“摩柯(MEKO)为德语“Mehrzweck-kombination”前四个首字母的的缩写,意为“多用途组合”,是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布洛姆-福斯”造船厂(Blohm+Voss)提出的新一代标准模块化多用途护卫舰概念。该概念尽可能的将传统舰船的各个任务系统,例如舰载武器、船电、动力、控制系统分为一个个基于标准规格的模块,每个模块之间通过相同标准的数据接口、电力管道相连。这样一来使得各个模块之间就像积木一样拥有了“即插即用”的特性,舰艇的设计与拆装均变得十分便利。同时可以根据客户所需要的不同的舰体规模,挑选适合的装备。不在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不同临时设计。装备的研发、选择与模块的建造能与舰体建造同时平行进行,等舰体完成后再把模块组装上去,甚至可以先开工建造耗时最长的舰体,再来整合安装所需的模块装备,使得整个设计与建造时间大幅缩短。例如为葡萄牙海军建造的3000吨级护卫舰“摩柯”-200PN“瓦斯科·达·伽马”级,首舰“瓦斯科·达·伽马”号1989年2月2日开工,同年6月26日随即完工下水,整个工期仅耗时167天。

“MEKO”系列护卫舰已经服役在十三个小伙伴家的海军中,改型十余款,总建造数量七十余艘,堪称二战结束以来最畅销的舰艇之一,是汉斯造舰业的骄傲。而牙哥要迎娶的这款摩柯老妹是90年代汉斯顺应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设计中引入舰体隐身技术,抑制舰体雷达、红外等信号,提高舰体损管生存性,同时也增加对新型相控阵雷达、整合式战斗系统和网络数据链的兼容而诞生的新一代护卫舰,其首制舰就是联邦海军在1994年服役的F-123型“勃兰登堡”级护卫舰。外销型号在1998年首先获得南非海军的垂青,订购了四艘“摩柯”-A200 SAN型护卫舰,南非称之为“英勇”(Valour)级护卫舰。

牙哥与汉斯签订的合同总价值约25.75亿欧元,TKMS将以南非版“摩柯”-A200SAN型护卫舰为基础,衍生出牙哥近卫军版本“摩柯”A-200AN,共两艘。并由TKMS旗下的“吕伯林根迪尔”防务(Diehl BGT)公司代理采购64枚瑞典产“萨博-博福斯”RBS-15 Mk-3型反舰导弹、80枚“欧洲鱼雷”集团的MU-90轻型鱼雷等;牙哥采购6架意式“阿古斯塔·韦斯兰”特超级山猫(Agusta-Westland Super LynxMK.140)直升机和200枚南非“丹尼尔防务”公司的“毒矛”-IR(Umkhonto IR)防空导弹。两艘“摩柯”A-200AN分别在2013年末和2014年末开工,TKMS旗下“基尔”造船厂承建,首舰在2014年12月10日下水,命名为“震慑”号(MRS Harrad 舷号910),2015年展开试航,并于2016年2月23日交舰。次舰在2015年12月5日下水,命名为“毁灭”号(MRS Moudamir 舷号911)。

牙哥近卫军海军的“震慑”级护卫舰延续了南非版本“摩柯”-A200 SAN“英勇”级的外形,标准排水量3400吨,满载排水量3700吨;舰长121米,舷宽16.3米,吃水4.4米。整体简洁干练,从正面看舰体和上层结构形成一个轻微的“X”形折线,尽可能的避免垂直面,降低雷达波原路反射的比例以提高隐身性。舰上多数装备都隐藏于舰体内,由固定或者可拆卸的舷墙遮盖起来,舰首锚孔平时也遮盖加以封闭。舰体侧舷的几个开口包括7米长的充气式硬壳小艇收容区,平时全部以具有吸收雷达波能力的网帘遮盖,而船舷登舰梯与探照灯灯同样经过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切削外形设计,精心处理每一个细节。

“震慑”级护卫舰在外形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取消传统的直立式排烟道,主机废气先经舰内管道与外界引入的空气与海水冷却降温至100摄氏度以下后,再从舰尾后方水线附近的一个大排气口和两舷的小排气口排出,将上层结构的红外热信号降到最低;舰尾排气之后不仅降低了“摩柯”A-200AN的红外线讯号,省去直立式烟囱以及贯穿舰内的高热排气道后,也使得舰内的可用容积与居住环境舒适性大幅提高。在高速航行时,舰体最大的热点就是舰尾的排气口,然而这个位置在高速航行时会被舰尾的航迹水花遮蔽。本级舰的主机均位于弹性基座上,能吸收噪音与震动,而轮机舱也具有隔绝噪音与红外线热讯号的设计。上层结构总共设有300个洒水口,能洒水降低舰体表面的温度或核洗消。

“震慑”级护卫舰流线型的舰体与舰首设计均经过最佳化设计,能降低航行时遭遇的阻力以及水流经舰体产生的噪音,而推进器也经过良好的减噪设计。为了抵销舰体受地磁影响,还自带了消磁系统。经过精心设计的“震慑”级雷达截面积相较于传统舰艇减少一半,红外线讯号降低75%,寿命周期成本降低20%,编制乘员减少30%,排水量也减少25%。

“震慑”级护卫舰的动力系统使用的是复合燃气轮机和柴油机(CODAG)驱动喷水/螺旋桨(Water Jet-Refined Propeller,WJ-RP)交替的方式,这也是该级舰的一大亮点。一具31000马力的GE LM-2500燃气轮机直接驱动位于舰尾中央的“瓦西兰”LIPS大型喷水推进装置;两具共16000马力的MTU 16V 1163 TB93柴油机通过齿轮箱驱动位于舰尾两侧的五叶螺旋桨。喷水和螺旋桨同时推进提供的澎湃动力使得首舰在试航时达到了32.14节的最大航速;单纯以一具柴油机驱动两具螺旋桨时,可以获得18节的航速;以16节巡航时,该级舰最大航程可达7500海里。同时,所有轮机动力系统集中在舰尾船段,占舰体长度不到三分之一,柴油机和螺旋桨机舱与燃气轮机和喷水机舱相互分隔独立,柴油机舱位于燃气轮机舱的斜下方,以腾出更多的舰艇内部空间。两种不同的推进系统完全独立,可同时运行,但彼此间互不受对方影响,其中一种推进系统失能,也能靠另一种继续航行。舰上电力系统位于舰舯部,由四具MTU柴油发电机组供应,分于两个完全独立的动力站中(中间相隔两个小水密隔舱),每个动力站各装两具发电机组,排烟道是位于两舷侧水线的两个小口,并各有一套独立的输配电系统,两者同时受损的机率微乎其微。

“震慑”级护卫舰的武器系统也相当齐全,舰首是一具意大利“奥托·梅莱拉”127毫米64倍径舰炮隐身型。这是“奥托·梅莱拉”公司本世纪初期以之前生产的127毫米54倍径舰炮为基础强化结构、简化设计、提高可靠性而成,换装64倍径炮管和隐身化炮塔。整体重量由54倍径型的38吨减轻到29吨,标准射速35发每分钟、爆发射速45发每分钟,俯仰角度-12°到+70°,海水冷却。可装填碰触/定时引信高爆弹、红外引信高爆弹、可控变时引信预置破片弹、制导炮弹和火箭增程炮弹等,执行防空反导、反舰和岸轰任务。配备四个容量各14发的备射弹鼓(共56枚备射弹),此外下甲板弹药库可容纳350发炮弹。

主炮后方是4组八联装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装填32枚南非“丹尼尔-肯塔罗”公司生产的“毒矛”(Umkhonto-IR)防空导弹,牙哥近卫军选择的是第二代产品“Umkhonto-IRBlock2”,其全长3.32米,弹径0.18米,翼展0.5米,发射重量130千克,基本型射程15公里,增程型射程20公里。使用南非产的无烟单节固态火箭发动机,战斗部为23千克重的破片拦截杀伤战斗部与主动近炸引信。碲镉汞红外探测制导,由母舰指挥至瞄准线后再由导弹红外搜索寻的,而对近程目标则只需要输入基本坐标方向“射后不理”。

垂发系统后方舰桥前方有一段抬高的甲板,安装了一座MSI防御系统(MSI-DS)生产的遥控武器站,架设一具“大毒蛇Ⅱ”型30毫米链炮,射速100-200发每分钟,电子光学追踪遥控射击。全舰共有两座MSI 30毫米遥控武器站,另一座设在机库末端上方。

桅杆后方的舰舯密集排放着两组八联装六边形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装填16枚瑞典“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SAAB Bofors Dynamics)和南非“丹尼尔”(Diehl BGT)公司合作开发的RBS-15反舰导弹Mk-3型,RBS-15 Mk-3是在原RBS-15M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新一代远程反舰导弹,其弹长4.45米,弹径0.5米,翼展1.4米,不含助推器重630千克,含助推器全重800千克,战斗部重200千克,最大射程达250公里。RBS15Mk-3有三个特点,一是其制导系统采用惯性+GPS+末端主动雷达的复合制导模式,能通过GPS定位规划复杂的飞行路线,多发齐射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向打击敌舰,提高突防概率;二是其具备全程掠海飞行能力,发射后可以维持10-15米的飞行高度直至命中敌舰;三是由于引入GPS制导模式,通过GPS定位修正自身位置和目标位置,具备了对海/对陆双模打击能力。

“震慑”级护卫舰舰尾设有直升机甲板,采用单机库,可以满足一架十吨级直升机的操作与收容,牙哥采购的直升机为前述的“超级大山猫MK-140型”,编号ZK191 C / N 507到ZK196 C / N 518,配属“震慑”级护卫舰和中国建造的C28A型护卫舰。“超级大山猫MK-140型”为“山猫”直升机家族最新改型之一,最大起飞重量5.5吨,最大航程600公里。阿尔及利亚版本机鼻上方安装一组光电球,机鼻下安装了一具“莱昂纳多”(Leonardo,原“芬梅卡尼卡”集团)的“海浪”7000E(Seaspray 7000E)X波段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360度旋转扫描,最大搜索距离200海里,具备极佳的近距对海高精度搜索能力和气象洋流探测能力。机上安装有一组四联装导弹挂架,挂载南非“丹尼尔”公司生产的“马库帕”(Mokopa)反坦克导弹,使用半主动激光(SAL)制导,最大射程10公里,由于除此之外未见机载声呐设备的安装和采购,因此相信该型舰载直升机主要执行反舟艇任务和战斗搜索与救援任务,应对非洲海岸线复杂的民间和恐怖主义武装力量。直升机库末段下方两侧舰体各开设了一个舱口,安装了两组双联装枚小伙伴“欧洲鱼雷”集团(EuroTorp)的324毫米MU-90轻型鱼雷发射管。此外,直升机库结构的右侧有一个平台,安装了一具吊臂,向外伸展可达6米。虽然这占用了直升机库的内部空间,但是换来的是具备了码头物资的自装卸能力,吊臂可以直接将物资从码头吊放到直升机甲板上或从直升机甲板卸下物资,适应非洲大量基础设施落后的码头,提高人道主义救援能力。

“震慑”级护卫舰主桅杆顶部是一具瑞典萨博(原爱立信)的“海长颈鹿AMB”C波段轻型旋转阵列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该雷达的“AMB”代表“Agile Multi Beams”,是“频率捷变多波束”的意思,特点是基于聚集束(StackedBeam)原理,由一个宽波束发射电磁波,由多个窄波束同时接收回波信号。相较于其他类似雷达的锐化波束,大幅加快了天线扫描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且获得的目标数据信息更加精确。通过单脉冲技术,该雷达可识别出仰角范围内的全部目标,且每秒更新一次目标的三维数据。其最大空搜索距离180公里,最大转速60RPM,可同时跟踪400的水面目标或200个空中目标或40个干扰源。其另外非常特殊的一点就是,“长颈鹿”系列雷达最初是作为陆基多功能机动雷达而研制,除可担负中近距离对空探测任务外,还具备反炮兵雷达的能力,可提供全向迫击炮、榴弹、火箭弹等炮弹落点预警和炮位侦测,在舰载雷达上的衍生还具备了落点水花监测能力。同时,由于舰上“民族之矛”防空导弹是数据链指挥至瞄准线的制导方式,“海长颈鹿AMB”还担负为防空导弹提供导弹目标坐标数据的任务,最大同时目标接战数量约为8个。

“震慑”级护卫舰的次桅杆相较于主桅杆更为高耸,桅杆顶部安装着雷达告警接收机和“塔康”导航系统。舰上的火控主要依赖位于舰桥上方和机库上方的两座萨博“CEROS 200”整合式雷达/光电火控装置,包含一具Ku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和一具红外/电视摄像机的火控组合安装在双轴稳定基座上。这两座火控雷达分别控制127毫米主炮和两门30毫米链炮。在机库上方“CEROS 200”的两侧,还各安装有一个NLWS(Naval Laser-Warning System)公司开发的激光预警系统,能够检测和分析濒海战斗环境下对本舰的激光照射。舰首安装有荷兰“泰雷兹”公司的“岬羽鼬”(UMS4132 Kingklip)中频主被动声呐,该型声呐采用圆柱阵列,主动频率范围在5250到8000 Hz,被动频率在1000到8000Hz,25公里范围内精度≤30m。舰上的战斗管理系统为“萨博”公司的9LV Mk.4,这是9LV系列战斗系统基于海军开放式系统架构的最新改进型,使用商业化标准的以太网(Ethernet)和高速局域网服务器接口以及“英特尔”(Intel)处理器,整合舰上所有的海空、水下探测器、武器系统、数据链、决策支援以及电子战系统,具有指挥、管理、目标识别、追踪等功能,能依照目标类型与威胁程度自动分配火控频道与武器系统进行作战。

电子战方面,“震慑”级护卫舰舰首垂直发射装置的两侧各安装有一部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的C310“高性能反鱼雷诱饵弹系统”(C310 High-performance anti-torpedo countermeasure system),内含8个125毫米发射管,分别装填4枚声导鱼雷干扰弹和和4枚声导鱼雷诱饵弹,前者用于对抗主动声导鱼雷,后者用于对抗被动声导鱼雷。两种干扰弹全长1.3米,口径125毫米,最大射程800米。该系统与舰上主动声呐系统相连,还自带了小型拖曳被动声纳,获得声呐的数据后自动判定目标方位和目标类型,并向舰桥回馈最优回避航向。在机库两侧和舰桥两侧还安装有四具“莱茵金属”(Rheinmetall)的多重弹药软杀伤系统(Multi AmmunitionSoftkill System,MASS),内含八组四联装81毫米口径干扰弹发射管,可装填覆盖雷达(8GHz~18GHz)、红外(2μm~14μm)、激光(0.4μm~10.6μm,二氧化碳激光和钕钇石榴石激光)等多个电磁波段和光频谱的干扰弹,干扰范围涵盖各种常见的舰载、陆基与空中反舰武器。

实际上“震慑”级护卫舰的整体指标还是逊色于摩洛哥海军的法式“菲梦”级护卫舰的,但牙哥选择迎娶摩柯老妹的原因首先是报价低于“菲梦”级,此前摩洛哥采购“菲梦”在牙哥看来是“不明智”的决定,6000余吨排水量的“菲梦”过于高档;其次牙哥周边邻居家的航空兵力量并不强,威胁最大的摩洛哥皇家空军,其第三代战斗机数量也不过3个中队,因此对新舰的防空战水平要求不高,从“震慑”级舰上选择的这款“海长颈鹿AMB”C波段主雷达就能看出。牙哥并没有选择当今主力护卫舰常见的S波段雷达,而是选择了这款C波段雷达,C波段雷达在轻型护卫舰甚至导弹艇上较为常见,因为C波段(4GHz~8GHz)雷达波长小,实现和S波段(2GHz~4GHz)雷达相同的指向性增益只需要一半左右大小的体积,因此C波段雷达可以做的更加轻巧的同时雷达旋转的速度也能得以提高,加之波长小,所以精度更高。但是在分子散射原理下,C波段电磁波在空气中得衰减比S波段快得多,所以S波段探测距离一般是C波段雷达的1.5到2倍,更适合防空战舰艇使用。而牙哥正是看中了C波段雷达精度高的特点,在防空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转而选择更好精度更高的C波段雷达应对非洲复杂的沿海水面战,这也是选择“毒矛”防空导弹的原因之一,射程只有20公里的“毒矛”IR也能基本满足牙哥的需要。三是因为“摩柯”-A200型护卫舰在非洲已经有了另外一个成功案例——南非海军“英勇”级护卫舰;“英勇”级护卫舰在南非军种已服役十余年,表现了出对非洲良好的适应性。牙哥早年曾经给予南非子民的正义事业大量的支持和援助,两位小伙伴由此缔结了深远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牙哥近卫军代表多次考察“英勇”级护卫舰,并看好舰上的南非产装备,这是牙哥选择迎娶摩柯老妹的原因之一,“震慑”级舰上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装备的选择使也得南非受益颇丰。

两艘“震慑”级护卫舰入役后,牙哥近卫军海军海军的扩军计划暂时告一段落,组成了包括一艘“卡拉特·贝尼·阿巴斯”号后勤登陆舰、两艘“震慑”级护卫舰、三艘C28A型护卫舰和3~6艘P-18AN型巡逻舰(056的改进型号,未来装备,首舰940号已经下水)的主力舰队。同时牙哥也对原来的6艘“科尼”级轻护卫舰和“纳努契卡”级小型导弹舰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全部换装了崭新的“十字罩ME”(Positiv-ME)轻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据说)SS-N-25“天王星”(Uranus,也被昵称为Harpoonski,“鱼叉斯基”)反舰导弹,在2014年前相继完成改装。80年代在兔子援助下自产的“杰贝尔·查努亚”级导弹舰目前也状态良好。牙哥近卫军海军力量通过这十余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大有赶超邻居牧心之势。在“震慑”级服役完毕1年后,在新一轮护卫舰竞标方案中,作为扩充实力的最佳选择之一,牧心也选择迎娶摩柯老妹。

2018年,消息传出TKMS与高炉鸡家的“海军集团”(FNG)都在竞逐牧心近卫军海军新一批护卫舰订单,牧心希望购买两艘护卫舰;FNG希望牧心能行使先前购买四艘“小枫”(Gowind-2500)级护卫舰合约中的选择权,进一步增购两艘“小枫”级,而汉斯则以“摩柯”A-200参与竞标。到了2018年9月中旬,消息传出TKMS已经接近获胜,正与牧心协商内容。在2018年11月,传出消息:牧心与TKMS在2019年9月中旬已经签署了关于护卫舰案的协议。牧心原本只打算购买两艘护卫舰,此时已经扩展为购买四艘,附带两艘的选择权。前三艘在“基尔”原厂建造,第4艘技术转移在自家建造。

消息一出,高炉鸡家的媒体带着一种酸葡萄的心理表示,“牧心改娶摩柯”的发展不可思议。牧心已经在2014年购买四艘“小枫”级护卫舰,后三艘技术转移在自家“亚历山大”造船厂(Alexandria Shipyard Yard ASY)建造,其中自家建造的第一艘“小枫”才在2019年9月6日下水。然而,牧心却又转而向汉斯求娶摩柯,每艘“摩柯”A-200价格几乎是“小枫”级的两倍;此外,相较于先前“小枫”采购案中提供了可观的技术转移程度,牧心这次向汉斯购买的四艘“摩柯”A-200,有三艘是在基尔(Kiel)原厂建造。

在2021年4月28日,牧心迎娶的第一位摩柯老妹下水,命名为“阿齐兹”号(ENS Al-Aziz)。牧心近卫军海军的“摩柯”A-200型护卫舰长120m,宽14.8m,吃水4.3m,标准排水量3200吨,满载排水量3500吨,航速32节,航速6000海里时续航力18节。与“震慑”级不同的是,舰上的导弹全部采用法式装备:按照预定,“摩柯”A-200EN型护卫舰会装备4组八联装法式“米咔”-NG型(VL MICA NG)防空导弹(最大射程40千米),2组八联装法式“飞鱼”MM40 Block-3型反舰导弹,防空雷达为法式“泰勒斯”(Thales)NS100主动相位阵列雷达(单面旋转天线)。除此之外,舰上的主炮和部分电子设备与“震慑”级基本相似。

在2021年9月29日,鹰酱宣布,“莱茵金属北美”分公司(American Rheinmetall Systems LLC, Biddeford, Maine)获得价值1998万6969美元的合约,经由鹰酱海外军售管道为牧心提供“厄利孔”(Rheinmetall-Oerlikon Searanger)20毫米舰载遥控武器站(结合光电射控仪)含零附件以及后勤、训练等;合约附带选择权,如果执行则总值会增加到2020万1487美元。这些20mm火炮咸信是用来装备牧心近卫军购买的“摩柯”A-200型护卫舰。 4~6艘“摩柯”A-200预计在2022~2025年交付。从而促进海军实力的新一轮洗牌。
(来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