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文明研究——草原天子2
前文中提到了,军政制度的设计,战争工具的升级,是农耕文明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两大法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大法宝的“法力”有多高,主要有3个方面决定,人才、经济、交通。 1,人才资源方面,相对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的社会生产较为发达,人口众多,因而人才济济,文化氛围浓厚,科学知识水平远高于游牧民族,因此在人才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农耕文明都优胜于游牧文明。 2,生产能力方面,农耕文明人口较为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社会环境稳定,生产技术代代传承并不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流动性极大,再加上部落之间常年的混战,生存都是变数,社会生产难以发展。因此在劳动生产方面,无论是劳动力资源还是生产环境以及技术条件,农耕文明都远胜于游牧文明。 3,交通运输方面,一般情况,农耕文明大多地处平原,社会稳定,交通四通八达,有平坦的道路组成的路网和江河湖海以及人工河道组成的水路网,陆运和水运都很发达。而游牧文明深居草原和大漠,道路和河流都很罕见,更谈不上路网和水路网了。交通工具方面,游牧民族大多骑马骑骆驼,倒是还能和农耕文明媲美,但是农耕文明除了马和其他牲口以外,有车有船有客栈有码头,再加上道路系统发达和人口较为集中发布的助力,物流的效率和运输量都是远高于游牧文明的。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比游牧文明强很多,作为“上层建筑”的军政制度和战争工具都比游牧文明更先进。当然,我说的只是一般情况,凡事总有特殊的,这里也不例外。 农耕文明虽然比游牧文明先进,但仍然是人治为主的社会,虽然人口集中和人口众多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人口集中的同时,社会矛盾也集中了;人口众多的同时,社会矛盾也众多了;封建社会的历史周期律:旧的王朝灭亡了,新的王朝建立了,之后,各种矛盾明里暗里积蓄了起来,有的得到了解决,有的仍旧未被重视,过程中还不断有新的矛盾产生。一句话,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承平日久之后,隐患就会转换成灾祸,屠龙少年化成的龙又被新的少年斩落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