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音专访 | 三籁 现代国风乐团:当代年轻人的民乐传播新“姿势”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民乐团,名为“三籁”,是一支新锐现代国风室内乐团。
他们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为根本,融合西洋乐与电子音乐,希望能以现代音乐语言诠释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三籁乐团《一生所爱》
扬琴:赵国栋 琵琶:唐诗雨二胡:赵兰 尺八:严壹 钢琴:陈一鸣
视频制作:石头下蛋影视工作室
《一生所爱》是经三籁乐团改编并演奏的最新一期作品,当前在B站上已有12.8万的播放量,登上了网站首页视频精选推荐。

“年少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三籁根据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中卢冠廷先生所作的经典主题曲《一生所爱》改编,以琵琶、二胡、尺八、扬琴、钢琴五件乐器重新演绎,结合记忆中的意象画面,乐景交融。许多网友看后评论到:原来民乐也可以如此带感。
三籁成员简介:





在民乐逐渐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着自己喜欢的方式传播着民乐,他们或是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的学生,或是各行各业中喜爱民乐的非职业人士。
特别是哔哩哔哩网站(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这个现今国内领先的年轻人社区,近几年涌现出一批演奏动漫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民乐UP主,受到了网站用户的追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乐。
三籁乐团于今年4月入驻B站,发布作品虽不多,但总播放量已超过30万。新颖的编曲、电影感的画面是他们的标志,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作品风格吸引着年轻人,让他们看到民乐更多的可能性。
华音联系到三籁乐团的创建者,与他聊聊乐团背后的故事,还有他们心中对民乐传播的一份坚持。
*全文共4053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采访、编辑 | 芦闻欣页
1.何谓“三籁”
与多数初识“三籁”的乐友一样,对于他们的乐团名称感到十分疑惑。
为何要叫“三籁”?何谓“三籁”?
团长赵国栋透露:“三籁”这个名字来源于乐团另一位创始人——严壹,他也是乐团中箫与尺八的吹奏者。严壹本是英国约克大学的文学学士,而他在留英期间受中国传统音乐魅力的感召,师从日本都山流尺八竹林轩大师范永广孝山学习尺八。

富有文学思维的他从庄子的《齐物论》中取得对声音的哲思:即“三籁”。
籁,本是一种竹管乐器,呼之有声,引申为“声响”。
三籁即人籁,地籁,天籁。人籁意指人体所能发出的声音。人声由欲驱使发出,传达心念,感情,意图。喜而笑,哀则哭,乐而歌。无论言语,哭喊,笑声,歌声,皆为人籁。地籁为自然之声。竹林风,空谷雨,河海翻腾,鸟兽鸣啸,众生喧嚣。万物以声响来宣告自己的存在。“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天籁不存在于声音发出的客体,而是存在于聆听者内心的感受,是声响在聆听者内心泛起的涟漪,是灵魂一隅的激荡,是万物之音,也是无声之声。乐团借“三籁”意象,预以音乐探索用语言无法表达之“物”的独特性,试图补全语言符号不可言说的空白。
2.从两人到十人
团长赵国栋在大学期间就与附中好友共同组建了A Tempo(回到原速)室内民乐团,当时只是几个音乐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用民族乐器演奏大家喜欢的流行音乐,后来毕业前大家就各自散了。但赵国栋依然有组建乐团的想法,他询问了之前的团员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直到2018年11月赵国栋在川音举办个人扬琴独奏音乐会时,通过朋友结识了严壹,今年年初两人在组建乐团的想法上一拍即合,决定先合作试试,之后“三籁”的首部音乐实验作品诞生了。

▲三籁乐团《民乐与电子乐的实验》
扬琴:赵国栋 南箫/尺八:严壹
视频制作:石头下蛋影视工作室
这是“三籁”的第一个视频:一首民乐与电子乐的实验作品,根据Howie Lee的原曲《向》改编而成。赵国栋说,他们想做一个听觉与视觉效果相结合的实验作品,从音乐学院出来的学生由于长期的音乐训练,听觉上可能已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所以就想到是否能根据乐曲的风格配上一些有意思的画面,从观感上测试一下民乐融合的可能性。


随着他们第二部视频作品民乐版《权力的游戏》的诞生,“三籁”吸引到越来越多热爱民乐的专业小伙伴加入,原本只有两人的乐团扩充到了十位成员。乐器类型包含笛箫、二胡、琵琶、扬琴、古筝、唢呐、笙,现已是一支较为丰富的室内民乐团。

赵国栋说,民乐在很多人眼里还只有“土”的刻板印象,虽然现在情况在一点点变好,但像扬琴、中阮、南箫这样的中国传统乐器还有很多国人都不认识。所以他想在演奏传统音乐的同时还能去做一些其他民乐融合的音乐,发挥民乐自身的可能性,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听到、看到原来民乐可以如此丰富,这样也才有可能让他们进一步去了解民乐,喜欢民乐。
3.作品背后
团长赵国栋,目前是三籁乐团唯一的编曲。由于“三籁”的作品形式是结合视觉的,曲目的改编不仅要考虑到音乐语言的保留与创新,更需要考虑到镜头语言的配合表达。
拿《一生所爱》来说,赵国栋觉得这首曲子已经有太多人改编,所以他想把这首曲子做出一些不一样的改编。

乐曲的开头引子部分特意借鉴使用了赵季平老师所作《芦苇荡》与《西天取经路遥遥》的主题,但曲风以及拍摄地都具有非常浓厚的陕西风味,所以在编曲的时候刻意在引子琵琶和扬琴声部加入了四川通江民歌《割草歌》的主题。
琵琶与钢琴的重奏,加深了乐曲的悲凉,使听众直观的从听觉与视觉一同感受到紫霞与至尊宝之间的无奈与哀伤,一刹那间时间仿佛都定格了。贝斯与弦乐团的进入,使乐曲的画风突变,也将全曲带向了高潮。
琵琶模仿电吉他、扬琴使用外国琴锤(改编音色)都体现出了民乐的不同玩法,传统室内民乐也可以和电声乐器进行无缝融合,突显了民乐更多隐藏的可能性,也更加坚定了三籁应该为民乐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再加上电影感画面的内容要求,和平时我们所看的现场音乐会演奏视频不同,编曲时不仅仅要考虑音乐本身,还需要根据想象中可能拍摄的画面去变换音乐的速度和强弱,这样导演更容易结合音乐,运用相应的镜头语言拍出效果。
且三籁当前发布的民乐视频作品中,不是纯民乐的演奏,这是考虑到大众的听觉习惯做出的妥协,较难的是民乐声音和流行和弦配奏的平衡处理,如何在丰富音乐表达的同时突出民乐也是他们需要思考的。

而“三籁”在海拔4000米的稻城亚丁所拍摄的作品《权利的游戏》由于成员时间的不统一,最终两分钟的视频成品花费了六天才拍摄完成。

▲三籁乐团《权力的游戏》
扬琴:赵国栋 南箫/尺八:严壹 钢琴:曾一鸣
视频制作:石头下蛋影视工作室
《权力的游戏》是三籁根据近期热门同名美剧《权力的游戏》的主题曲改编而来的。此曲以尺八、扬琴、钢琴三件乐器来进行演奏,充分利用三件乐器独有的技巧与音色,加之重新编曲,并在乐曲的开头加入了一些现代派技巧,使听众更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一场“民乐的游戏”。
为了完成这期作品,“三籁”前往四川省西南边缘——海拔4000米的稻城亚丁取景拍摄。赵国栋说:“飞机落地刚到,我们所有人集体高原反应,成员背着各自的乐器,拍摄人员背着摄影器材,扬琴和钢琴是最麻烦的,到的第一天大家的身体状况都没法拍摄。第二天踩点取景,我和严壹二人边吸氧边爬山,最终才选定了五色海旁边的一座“神山”山脚下。其实拍摄《一生所爱》的时候也很困难,在沙漠、大风里搬扬琴,走一步退半步,我们翻了两个沙峰。”


“三籁”将城市、高原、荒漠之景与音乐相融,唯美的镜头已成为了他们作品中标志性的内容元素,但赵国栋也担心如此繁复的内容拍摄过程,会过大地消磨乐团成员的精力。他想以五个视频为一个周期,之后可能为了避免成员觉得疲累会选择棚拍的形式。因为外景拍摄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且它所花费的精力会更多。
4.流行走向专业
三籁乐团之前在成都七中办过一场音乐会,演奏了古风、传统音乐、先锋派音乐、流行音乐、二次元音乐等不同类型的乐曲,音乐会结束后同学们跑过来告诉他们,从来没有听过民乐音乐会的他们会听琵琶曲《云想花想》、二胡曲《楚颂》听得如痴如醉,也从来不知道民乐可以如此大气、如此丰富。

赵国栋说自己看重的是人群(定位),作品如果能成功地吸引到80、90甚至00后,之后才有可能再进一步地推广民乐。年龄再大一些的观众可能认为二胡的音色就是凄凉的,提到唢呐就只能想到红白喜事,扬琴、中阮就更不知道是什么了,他们对于民乐的观念根深蒂固,较难改变。
所以目前三籁乐团,通过演奏年轻人熟悉的流行音乐,再结合一定的视觉效果,先吸引他们关注了解,才有可能再进一步推广民乐。

今年年底三籁将要举办一场建团音乐会,他们邀请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四年级的文子洋担任驻团作曲家,期望能够出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院派作品,音乐会上除了古曲、流行音乐,还能演奏原创的学院派作品。三籁想要开始从流行逐渐走向专业化,也想要让观众多接触、甚至潜移默化地能够欣赏学院派的音乐。

赵国栋很清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三籁乐团要做出的选择,他们曾想过在视频里加上一些民乐的普及内容,那么视频就会增加时长,在如今碎片化的文化消费环境中,过长、过复杂的内容是不利于在互联网传播的。但有关民乐的普及是一定要做的,赵国栋说以五个视频为一周期,等五人合奏的视频发布完成后,他们将会尝试制作单人的演奏视频并适当加上各个民族乐器的普及。

有人跟赵国栋反馈,他的编曲透着学院派的规整,不够市场,不够流行。但他认为还是应该最大程度上保留民乐的声音和特色,乐曲中的复调、琵琶的演奏技巧包括扬琴的特色演奏技巧都应该体现出来。
在民乐逐渐发展,被更多人欣赏的今天,年轻人运用着自己的方式去传播民乐,像B站录民乐视频的UP主,不论他们演奏的是动漫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让更多的人听到和看到民乐的多面性,一定程度上在打破大家长期以来对于民乐的刻板印象。
而我们需要更包容一些,繁荣发展的前提是丰富多样,三籁民乐团以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形式,结合流行和潮流,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了民乐的别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