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首先我要说的是喜剧需要人发笑的。
悲剧,需要让人哭的。
而这两个在基础概念上就背道而驰的东西竟然能靠这句话连在一起不由得让我感觉有发笑。

这句话的来历并不是没有道理,像我们所熟知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他的诸多戏剧作品都是笑中带泪的小人物故事,像摩登时代中的一个流水线员工因为工作上的压力,最后导致精神崩溃,可是机缘巧合获得翻身的机会,但是最后结果也不过是换了另外一个苦力活罢了,但是在那样的一个大萧条时代,能有工作有活干,那就是能吃饱饭的证明,可是他滑稽的行为,把自己翻身后的未来甩的那叫一个一干二净,之后不知是上帝开始了怜悯还是折磨,这个一无所有的小个子,穿着那身代表着身上最后的尊严的破西服的他找到了自己的爱,他为了自己的爱人,他一定要找到工作,不管那有多么大的压力,他一定要去争取那个未来,但是最后的结果竞是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最后他向着光,在沥青大道上牵着自己爱人的手,走向了远方。

电影最后的结尾是美好的,阳光的,剧情是滑稽的,令人发笑的,感动的,可是他在这之间受到的苦难是有多么的深。
不得不说,把里头的喜剧元素全部踢出的话,那它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那喜剧就是悲剧了吗?
不,根本就不是
我认为这句话根本就不是一种概念,或者说我们并不能把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就这样,如此肤浅的联系在一起。
仔细想想,如果这个剧本这么适合悲剧,那为什么卓别林一开始在拍他的那几部二十/三十分钟的喜剧短剧时没有选择这个剧本是一个悲剧?
我自己认为如果这个剧本真的是悲剧的话,那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实在太少了。
就像帝国的毁灭和大独裁者,这两部电影谁更好看呢?

答案是比不出来的。
为什么比不出来呢?喜剧的内核不就是悲剧吗?
这两部电影唯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主角二人所身处地位,周边的人际关系。
但是好像又没什么不一样
周边的亲朋好友一个一个的消逝,一个是在大局上的战略失败,一个是社会上的一波三折,让他们都被迫的孤身一人了。
但是他们就是比不出谁好谁坏,因为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
这个时候就难免要喊口号,那就是不忘初心。
那么再回到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这句话。
它更像是一种哲理,它告诉了我们喜剧的令人发笑的同时呢,一定要贴近生活,一个喜剧里头,基本上全是屎尿屁这种浑段子我估摸着也没几个人会看。

以周星驰的喜剧风格为例,就是无厘头和浑段子,夸张的动作,在剧情并不能做到令人深思,但是仍然做到了像查理卓别林的喜剧那样,笑中带泪的正能量故事,而它运用了感情线,做到这样的事情,大话西游中的那些独白与对话,感动了多少看过它的人。

那么在回看悲剧,它也不可能单单靠悲伤的配乐和凄惨的出身,才能让人觉得这个角色楚楚可怜,感情线,事业线,还有回忆和结局都是构成这个艺术作品的关键元素之一。
由此看来,当一个艺术作品的内核竟然是另外一个艺术作品的风格的话,那岂不是显得很单调吗?
所以如果单单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这句话的话,那么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肤浅。
用比较主观的视角去描述这样的行为的话,那就是你在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竟然拿另外一个作品的概念来对它进行概括,感觉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喜剧内核是悲剧吗?
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始终需要一个答案
那就是既是也不是
毕竟一个艺术作品,如果只有一种拍摄方式的话,那也太单调了。


(图片里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哥谭》这部美剧里的吉姆.戈登和卢修斯.福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