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七章——汉匈之战》

2019-08-20 10:59 作者:未央询  | 我要投稿

       本始年间的汉匈之战,故事起因要从乌孙的求助说起(没错,这次其实是咱们帮着乌孙打匈奴)。

       汉朝有个和亲到乌孙的宗室女叫刘解忧,因为和亲封了公主。解忧公主长得特漂亮,以至于匈奴单于居然垂涎她的美色,叫嚣着打仗把解忧公主抢回来。这个公主吧,算起来呢又是昭帝的大表姐,出事自然要帮忙。

  而另一个说法呢,是这场战争居然和三角恋有关😓

  解忧公主跟她第二个老公肥王的感情好,肥王变成了亲汉派,还要把王位传给他和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肥王的匈奴老婆(是大老婆)以及乌孙的亲匈派不乐意了,向娘家人告状,于是匈奴单于要劫持她。

  这两种说法大家自己选,我觉得还是政治因素多些,匈奴如果真的垂涎汉朝公主,应该会直接向长安提出的。

  不管是因为解忧公主漂亮还是三角恋纠纷,反正现在的情况是:匈奴因为解忧公主要打乌孙,乌孙向大汉求援。而我们已经答应了。

  这事昭帝年间就答应了,为毛宣帝本始才出兵呢?原因很简单——皇帝挂了!昭帝新丧,宣帝登基。红白喜事不说,还要大赦和特赏,紧接着就是田延年的贪污案,又得赶紧扭转亏空收拾烂摊子。这一忙就是两三年,实在是没空管你个和亲的小公主。

  而现在,政局稳定了,朝堂清明了,国库充盈了。终于可以履(bao)行(chou)诺(xue)言(hen)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舆论的宣传造势是很重要的。咱们国家要打仗了,以前最能打的皇帝是谁?毫无疑问啊,谁能有汉武大帝三次大规模征匈奴,攻守易型更燃的!

  于是乎,各路人马开始吹武帝。

  宣帝给他追加庙号,还让世宗庙里奏的礼乐是《盛德》、《文始》、《四时》、《五行》四首曲子。以唤起全国人民抗击匈奴、发扬国威的欲望。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这时候,居然有人唱反调!

  谁呢?长信少府夏侯胜!这种愚蠢到近乎自杀的行动,夏侯胜这只老狐狸为啥要做呢?

  隔着两千年的历史云烟,我们很难看清博士心中所想,但我知道夏侯胜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其实,他的上书虽然不合事宜,观点却很有道理:

  孝武皇帝虽然开拓疆土,打服了匈奴,然而连年战争,挥霍无度,百姓流离失所,全国财政、人口减少一半,又赶上闹旱灾蝗灾,国内竟然都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可以说是内政方面一塌糊涂,不应该给他庙号!

  这是实话,可是太臭!太扫兴!果然,弹劾夏侯胜的奏折一封接一封飞进了未央宫。只有正直的丞相长史黄霸认为夏侯胜说的没错,扣下不少递给丞相府的弹劾书,却是杯水车薪。

  其实,这不能怪那些弹劾夏侯胜的人。

  承认你老夏侯的话是对的?那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战争准备都会不得民心,无数的银子将要打水漂!

  这个时候宣帝必须表态,想装傻都没门。老夏侯捅了马蜂窝,大将军联合丞相、御史大夫,以三公之名共同弹劾夏侯胜侮辱先帝、非议诏书、抗旨不尊、大逆不道。顺带还捎上了倒霉的黄霸。宣帝有心保住他们,但是也只能保命。

  非议诏书、大逆不道可是重罪了,宣帝明白这是霍光没耐心了,就算德高望重的夏侯胜不好杀,起码也得拿黄霸祭刀。

  这时候的宣帝可算是忙晕头了,他老婆许平君刚怀上二胎,这边长信少府居然出事。不管怎么说,老狐狸也是帮过宣帝(立后)的,虽然现在他作死,但咱也得救。黄霸那小子政绩还可以,这么容易就被霍光宰了的话也可惜。

  于是宣帝赶紧下诏书,说诏书是他下的,现在有人提出不同观点,那就得他来处置。其实就是想要借着由头送老夏侯到监狱里去避祸,反正宣帝男神喜欢大赦,也会放出来的😂

  宣帝登基两年多了,也开始慢慢成熟。不仅能耍阴招整死人,还会不动声色的给人求情了。霍光明白这个面子得给,当务之急是打仗,于是也就放手了。

  最后,倒霉的黄霸被认为是夏侯胜的同党,陪着老夏侯一起坐牢。

  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ω ̄=

  黄霸很早就仰慕夏侯胜的学识,提出想要拜他为师。夏侯胜却嫌这孩子太耿直,不会做人(说白了情商低呗)

  结果,黄霸居然引用孔子的话,向夏侯胜叩首:“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了圣贤之道,晚上死了都不觉得可惜!)

  这下可把夏侯胜感动到了,觉得这小子虽然笨,但是执着心诚,孺子可教也。于是,干脆在监狱里收了黄霸做学生,开班授课。(黄霸这是成了太皇太后的师弟了啊,血赚!)

  想象一下,外面热火朝天的打着汉匈之战,监狱里夏侯胜给黄霸讲《尚书》、《春秋》和《礼》,顺道教给他为人处世和混官场的秘诀。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不过真心没白收徒,教出来一个中国十大清官之一,一个未来的丞相、循吏。

  黄霸这人挺励志的。他太耿直了,是孝宣中兴一朝活到老的臣子里情商最低的。可偏偏他有一股努力拼搏的劲头,逆境中不忘学习和求教,这样才能成就未来的传奇。

  书归正传,汉匈大战开打。咱们可以好好跟匈奴算算这一百年的的帐了!

  这时候的汉朝比匈奴强大的不是一星半点,已经都用不着咱们大汉全力去揍了(容许我嘚瑟一会儿~)

  其实吧,本始二年的汉匈战争,正义性是有待商榷的。与其说是为了帮解忧公主解围,倒不如说是我们想去揍匈奴,端了他的单于庭。

  汉朝出兵的理(借)由(口)是“解忧公主被羞辱,乌孙国求救,且匈奴数次侵犯我国边疆”。

  可到后来,追到匈奴国境内1800余里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甚至连匈奴王派来求和的使者都杀了,就根本不是“保护公主和边疆”的问题了。

  匈奴平民老百姓在那安安稳稳放了一辈子牧,也是劳动人民,难道都调戏公主、都侵犯边境了?

  说白了,就是想揍他而已,跟几十年前,匈奴想揍我们不需要理由是一个道理。

  这场仗最后当然是赢了(孝宣朝对外战争就没输过),不过过程有点好玩。

  常惠(著名牧羊人苏武的副手,不记得的回去翻翻高中语文课本,这小子出过镜的,汉史上成就很高的外交家)跟解忧公主是好朋友,他在打仗的时候劝乌孙全面进攻。又给赵充国老将军递信,打算包抄。

         赵老将军那是孝武皇帝朝留到宣帝朝最后的老将了,人生追求就跟李广似的:我管你什么官职,封不封侯,只要能让我打匈奴,我就给你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一听这话,赶紧开追。

  结果。。。我们的常惠小同学是外交官不是将军,把老将军给带跑偏了 ̄^ ̄゜匈奴闻讯,直接撤回草原。

     听说匈奴改道,常惠也心急,带着乌孙兵追去了,却放了赵老将军一个好大的鸽子,说好了要合围的呢???(老将军一定黑人问号脸23333)不过老赵相当硬气,直接把匈奴来求和的使者咔嚓了,继续开追。

  范明友那边倒是痛痛快快的(qiang)打(jie)了一仗(tong)。杀了七百匈奴,抢了一万多牛羊。

  韩增听说后也急急忙忙去跑支援赵充国,他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情商贼高,坚决不留把柄在别人手里。

  奇怪的是田广明。

  他明明知道了老赵玩命死追的那一伙匈奴在哪里的情报,居然。。。撤退了!汉朝使者冉弘从匈奴刺探敌情回来,明明白白的告诉他鸡秩山西有匈奴大军,他却警告冉弘不准说有敌军踪迹,想要带着军队南返。就连他的部下都劝他前进,他却执迷不悟的坚持领军返回。

  三万大军一个照面都不打就撤了,重挫国威,全天下耻笑!

  结果,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那伙倒霉的孩子碰上了常惠。

  常惠逼走的那伙匈奴躲过了赵充国的追赶,被田广明毫无理由的放过,却碰上了常惠和他忽悠的乌孙兵。

  这一战,别的不说,数万马匹,牛羊无数!可惜,居然是乌孙打的,大汉战功不大。

  哎,心疼赵老将军,打仗这事真靠运气,玩命死追却被乌孙劫了胡。

  不过,不管怎么说,仗是打赢了,咱们烧杀抢掠一把匈奴的目的也达到了。

  而且匈奴賊惨,后来他们觉得不甘心,等汉朝大军回家,休整之后又跑乌孙抢劫了。回去的时候是冬天,冻、饿,匈奴民众死十分之三,牲畜死十分之五,极为衰弱。

  大汉又以三千铁骑分三路攻匈奴,俘数千匈奴而归(致命的最后一击,神补刀)。这下是彻底揍的快没气了,此后,匈奴极少犯汉边郡。

  不过,战场上打得热闹,未央宫却是出了天大的纰漏。后院起火,宣帝已经没有心情等三军凯旋,而霍光也被自己的败家媳妇给坑惨了。

下期预告:本始三年,许皇后崩,谥号恭哀,葬南园!


《第七章——汉匈之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