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弈棋基础棋规解读之对“兵”的详解
对于兵这种棋子,需要说的东西有点多。官方规则对于兵是这么规定的“兵驻守在本国防线上,为体现古代步兵的防御作用,兵在防线上可横走或前进,每次一格,但不许后退;越过国境线后即可前后左右走,后退时最多只能退到本国国境线”。如上所述,兵的走法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本国国境线及以内,可平移和前进,不可后退;本国国境线以外,可前后左右走,默认进入敌国境内也是可以后退的。如下图,


如上两幅图所示,即使兵冲到敌国最底线,也是可以后退的,不存在“老卒无用”的概念。即使是低兵,对已经爬上三楼的敌人主帅仍然有很大的威胁。
兵其实代表的就是步兵,兵在本国境内可以横走即代表了古代边塞防御部队之间的相互救援,增强了兵的防御能力!
另外,那就是关于三国演弈棋的兵,我对它的理解也有新的感悟:兵在对局初期,要在自己的防线上组织坚固的防御工事!像蚂蚁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抱成团!千万不要轻易地把它挺起来,一来是浪费步数,二来是在国境线上的兵就会进入敌方车炮的正面攻击之下,难免会成为被敌人利用的弱点!
兵在初期的任务就是防御、给自己在前方的子力生根,作为前方子力的保护伞和临时停靠的港湾。只有在中后期大子拼的差不多了,才可以去攻城略地!这个时候兵也能充当一员大将!
对于兵的运用,我同样认为兵不应该全部用来防御,应该采用“攻2防3”的部署,即三个兵在己方防线上防御敌人,两个兵配合大子去进攻!用兵来砸开敌人坚固的防线!毕竟用兵换兵是不亏的……
就像某位老玩家说的“(三国棋的兵)防守,防守,还是防守!像钉子一样扎根,像蚂蚁一样团结,像斗士一样赴汤蹈火!”
接下来对兵进行一下总结,以下图为例,

大家请看上图,以吴国为例,吴9路兵在吴国防线上,它可以左右平移和前进;8路兵在吴国国境线上,它也可以左右平移和前进,但不能退回到防线上。因此,位于本国国境线及以内的兵,走法同中国象棋过河卒。
再看吴国7路兵,它已经进入中心地区,是可以前后左右走的;还有吴国2路、16路兵,虽然进入敌国境内,但亦可前后左右走。因此,在中心区域和敌国境内、东汉境内的兵,走法同君主,即可以前后左右走,每次一格。
说完了一般情况下的兵的走法,再来说说收编后的兵。因为三国演弈棋有收编的规则,即一方将死另一方后,是可以收编它残余的子力的,当然也包括兵。自己的兵好说,但是收编来的兵怎么走呢?!

请看上图,魏灭吴,吴国的五个兵全部被魏国收编。这时这五个兵的位置不同,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来看吴国2路、4路、5路兵,被收编时它在魏国境内,被收编后就不能再按吴国兵的方式走棋了,它就要按魏国兵的方式来走。由于它在魏国国境线及以内,因此它可以横走和前进,但不能后退。即收编后在本国国境线及以内的被收编的敌国兵,同本国兵一样,可横走和前进,不许可后退。
最后再来看吴国防线上的双兵,被收编以前是不可以后退进入吴国国境线以内的,但是被魏国收编以后,由于身份转换成魏兵,因此就可以走进去。如果吴国国境线上有吴兵,被收编后亦可在吴国国境线以内前后左右走。总结就是A灭B,收编B的兵以后,在B的国境线及以内的被收编的B兵同本国兵一样,可以进入B的国境线及以内且可以前后左右走。

本文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