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起迎亚运】放下火炬拿起画笔,第56棒火炬手中国美院张捷教授将为亚运绘上中国风

2023-09-08 21:04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_official  | 我要投稿

断桥旁的北山街上,第56棒火炬手张捷把杭州亚运会的火焰传递给下一棒白岩松。两个人举起大拇指双双为杭州亚运会“点赞”,张捷也圆满完成了50米的火炬传递。

火炬传递刚刚结束,张捷又投入到下一项杭州亚运会的筹备工作之中。

张捷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在此次杭州亚运会中,他为杭州亚运会主会场创作了设计方案,并参与到杭州莲花体育馆贵宾厅等重要场馆中中国画艺术品陈列的方案设计和展陈布置工作中。

最近的一两个月,他都扑在一系列的设计方案上,最近正在完成一件巨幅的中国画山水作品。“一会儿回去设色。”张捷近段时间都加班加点,住在酒店里。“趴在地上画了8天了。”

除了张捷本人最新的创作作品之外,第七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的部分作品也将出现在杭州亚运会的空间陈设之中。今年4月举办的“五岳归来——第七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展示了不少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其中的部分也有机会在此次亚运会中得到展示。

张捷认为,这些中国画不只是起到装饰的作用。“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基因之学,通过亚运会的平台,可以让各国人民看到这项基因之学的更新之作,看到这条文脉的传承。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中国美术学院的多组师生都参与到了杭州亚运会方方面面的设计工作中,张捷很高兴也能够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讲到,中国美术学院一向重视“艺术融入生活日常”,在杭州亚运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和以“月”计的设计工作相比,“火炬手”的工作只有50秒,但让张捷感到十分光荣和神圣。

为这50秒的时间、50米的距离,火炬手们聚在手球馆集训了一天,一起练习站姿、速度、交接,还要练习如何微笑。这是一场很难得的经历。“火炬手最小的有14岁,年纪最大的有84岁,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聚在一起,大家都很激动。”前一天晚上,火炬手们就住进了新侨饭店,晚上还很兴奋地一起训练,“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很多人原来彼此也不认识,但是都互相鼓励。每个人跑完以后回到大巴车上,大家都会为他鼓掌。”张捷想到了亚运主题曲里唱的“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在火炬传递过程中感到共同体的凝聚力。

观看火炬交接的观众一定注意到,火炬传递还设计了“花式交接仪式”。张捷从徐天进接过亚运圣火后碰了一拳,交接给白岩松后又共同点了赞,还有拉弓射箭、击掌等方式,用这样的花样巧思,传递着欣欣向荣、“心心相融”的爱。

张捷说,亚运会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传播了一种跨越国界的大爱,表达出人类共同关怀的梦想和期盼。“我想杭州这座城市也会因为亚运会这场盛会的到来而更加美丽。体育也是一种精神共富,文体不分家,我们共同倡导、表达‘诗画江南’的精神。期待亚运会的正式开幕!”

转载自  潮新闻 

记者 刘玉涵 


【艺起迎亚运】放下火炬拿起画笔,第56棒火炬手中国美院张捷教授将为亚运绘上中国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