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国考申论省级卷「材料二、问题二」解析

2021-10-07 21:39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2021国考申论省级卷「材料二、问题二」解析

全文字数|5.7千
阅读时间|20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概括类」题目的简单与复杂

2.加引号的「陌生词」=核心概念

3.基层和高层都念叨的词,要写进答案

4.理解出题者的想法,事半功倍解题

为什么说「概括类」题目简单也复杂?
加引号的「陌生词」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基层职员和局长都在说同一措施?
怎样从文章中读出「出题人的想法」?

——敬请收看本文「2021国考申论省级卷『材料二、问题二』解析」。

一、「概括类」题目的简单与复杂

【2021国考申论省级卷材料二】

问题二:
「给定材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这道题要求我们「概括文中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和「谈理解」「写文章」等题目相比,此类题目问法较为直接,难度相对低一些,不过字数要求更加严格(不超过250字,其他题目往往是300~500字),所以概括时要更精炼、更简洁,要尽量删掉次要的内容。

我们首先看前半部分内容,从开头到「最终的答卷是『局区合一』改革」部分:

二、加引号的「陌生词」=核心概念

“李总监,您好,我是芯谷产业功能区项目投资科的小罗,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公司的项目专员,以后有什么问题您都可以找我。”W光学有限公司总务部总监李晓枫接到小罗的电话时,既意外又暖心。
近期,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小罗的岗位,也从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职员变成了项目投资科专员。小罗所在的项目投资科有二三十人,在一个开敞办公室集中办公。坐在她斜对面的是部门首席,他原来是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部长,坐在她旁边的是原市发改局政策法规科的工作人员。

(根据前两段可知,「局区合一」改革是本文要点,目前出现的措施是政府职员成为了项目专员,目的是更直接地服务企业)

“改革之后,我们探索了‘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了管理层级。现在有问题您提出来,我可以和大家直接沟通交流,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小罗进一步跟李晓枫说。

(改革措施——「首席+专员」岗位设置,减少管理层级)

时光转到一年前。那时候,W光学有限公司刚刚跟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2亿元建设新基地,落在芯谷产业功能区。李晓枫负责新基地项目建设。
“基地建设涉及很多专业事项,对标高啊、航空限高啊,我都一头雾水。”李晓枫说,“项目需要更新坐标系,我咨询功能区管委会,被告知要去自然资源局。去了之后,发现还要再去找测绘队。申报一个事项要跑很多部门。最后我招了5个办事员,专门负责到各部门跑材料。办事员告诉我,由于不清楚办事流程,他们要一次次到管委会咨询,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李晓枫想起往事,皱起眉头。

(这里提到了改革之前的困难——企业的事情涉及多个市政府部门,解决问题速度慢,管委会只能当信息传递者)

可是现在呢,李晓枫很快跟小罗敲定了一场设计交流会。房子的外形、色彩、标高有什么要求,大门怎么开,道路怎么建,水电气的接点在哪,申报手续怎么办……40分钟时间里,有关新基地建设设计问题,相关部门都一一作了解答。这个效率让李晓枫倍感惊讶:“感觉‘二传手’一下子变身为‘主攻手’了。”
S市某领导说:“我们要想改变过去产业功能区‘协调办’‘二传手’的角色,就要解决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发挥产业功能区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保障?如何给产业功能区赋能?”
最终的答卷是“局区合一”改革,也就是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

(这里多次提到了「二传手」,借领导之口说出了面临的问题——「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并在最后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

解答「概括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文章的核心。以本文为例,虽然文章讲了很多具体事例,字数也相当多(1600余字),但核心其实就几句话。

开始的「李总监,您好……」这个事例强调了小罗「项目专员」的身份,随后提到了本文的核心——「局区合一」改革。

这里有个申论常用技巧。如果在文章前一两段就出现了一个陌生词,尤其是那种加上引号的陌生词,很可能就是全文的核心。如果后面还多次出现该词,那说明全文内容都在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展开。通过这个技巧,解题效率会大大提升。

在下文中,小罗在和企业沟通时提出了「探索了『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了管理层级,可以和企业直接沟通交流并解决问题」。

这里同样是「引号+陌生词」的组合,而且还是作者借小罗之口说出的政府措施,意味着这个措施非常重要。由于后面「黄局长」再次提到了这个措施,因此在第三部分会对其详细分析。

下文「时光转到一年前。那时候,W光学有限公司刚刚跟市政府签订协议……」介绍了「改革解决困难」的具体例子,对于此类例子,一定要牢记一句话:

例子本身并不重要,一大段长话里面往往提炼出一两句就够了。

根据原文「申报一个事项要跑很多部门」「招了5个办事员,专门负责到各部门跑材料」「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等表述可知:

改革前遇到的问题可归纳为「区管委会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和市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效率低,导致只能当信息传递者,解决问题的速度很慢(哪怕政府部门态度特别好也没用)」。

下文中企业代表说的「『二传手』一下子变身为『主攻手』」,其含义就是「改革取得了成效,企业办事不需要再通过区管委会传话了」。

接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局区合一」改革解释:

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解决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的问题。

这句话是一个关键信号,因为下文写到了「局区合一」的具体措施,即需要回答问题的第二部分。

三、基层和高层都念叨的词,要写进答案

S市首先把发改局、航空经济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关联度最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通过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区。目前,S市发改局的职能定位与芯谷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阶段特征相契合,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事宜联系最紧密。改革后,S市发改局黄局长多了两个职务: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办公地点也由S市的机关大院搬到了管委会。“我们按照‘局区合一'改革的要求,把‘两个班子、两套人员'变为‘一个班子、一套人员'。”黄局长介绍,目前发改局和管委会在事项申报、项目促建、招商引资等方面已实现职能整合,可以更好地聚焦企业服务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S市把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

(上面那么多内容,概括起来其实就三句话——「关联度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通过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保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职能局设立服务机构;其他部门作为事项局延伸功能」)

黄局长介绍,“局区合一”改革后,市发改局和功能区管委会合并,原来的21个下设机构调整为6个;同时,精准定岗定责,探索“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形成了管理运行新格局。“我们希望以组织再造促进流程再造,以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

(这里再次提到「首席+专员」,说明这条措施还是挺重要的)

目前,174项涉企市级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功能区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减至0.5天,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减至60天。产业功能区的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2019年,已有17个项目建成投运,42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这段强调「改革成效显著」,一句话概括就是「审批服务事项权限下沉,流程时限压缩,产业规模加速壮大」)

“我们的改革,没有局限于简单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机械的‘头痛医头’。我们敢于直面根本问题,深入了解基层需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现在来看,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制度的效能,实现预期目标。”黄局长如此总结。

(结尾的例行总结,不过对本文解题没什么用)

分析后不难发现,「材料二」的下半部分内容虽然非常多,但只要把上半部分理解了,下半部分很容易找到重点——把措施概括下,总结一下改革成效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首席+专员」再次出现。如果只出现一次,那么这条措施由于太过于具体,写不写到答案中都可以;但它从基层政府职员小罗和高层黄局长口中都说出来,说明措施非常重要,建议大家还是写上。

四、理解出题者的想法,事半功倍解题

最后看一下问题:

「给定材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审题后可知,我们要分成3部分去写,另外字数要精简,不能太多。

1.背景:

「改革的背景」,一定是原来的措施出现了问题或者已经不适应时代了,所以此处「背景」要以概括「遇到的问题」「不适应时代的情况」为主,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大致情况为:

区管委会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只能当企业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传递者,解决问题的效率低。

*注:为节省字数,可以把「区管委会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只能当企业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传递者」简化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只能当信息传递者」

如果觉得字数太少,还可以加上「大量时间浪费在『跑材料』上面、流程繁琐」等细节来丰富。

2.措施

这里的措施就很简单了,根据「首席+专员」的反复出现和「三种类别的局」即可得出:

将关联度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与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将保障紧密相关的市级部门作为职能局,职能下沉,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将其他市级部门作为事项局,延伸服务功能;设立「首席+专员」制度,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政府直接与企业对接。

「三局一制度」基本就可以把S市的「局区合一」改革措施概括了。

成效:

「成效」基本是送分点,原文已明确提到,可概括为:

政府审批服务事项权限下沉,企业办事流程时限压缩,沟通效率和解决问题效率大幅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加速壮大。

「背景+措施+成效」这三部分总计200字出头,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

总结:

「概括类」题目整体难度最低,但对概括的要求很高。在2021国考省级卷材料二中,出现了大量的例子,比如小罗和企业的交流,W光学有限公司遇到的困难等,这些内容其实概括起来一两句话就够了。

大家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一定要理解出题者的想法,做起题来才能事半功倍。

以本题为例,其主线明显是「改革」,那么要概括「背景」,就必然涉及到「改革之前有什么问题」

文中多次出现「二传手」,说明核心问题就是「芯谷产业功能区的政府机构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要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接,成了一个传话机构」。因此,「问题」部分就要围绕「二传手」和背后的「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展开。

同样,提到「措施」,我们就要理解出题人的思路,剖析分章的结构,发现作者在强调哪些举措。

不难发现,本文前面出现了「时光转到一年前。那时候……」,说明「一年前还未开始改革,出现了问题」。随后介绍了W光学有限公司遇到的困难,最后写道「最终的答卷是『局区合一』改革,也就是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

当看到这句话时,我们就要意识到下面会出现核心举措了。果不其然,后半部分用大段文字介绍S市设立了「主体局、职能局、事项局」,说明就是「改革的措施」,我们将其浓缩概括就可以。

最后要回答的「成效」一般就是送分题,这里不用写太多具体的数据,把「解决了什么问题,优化了什么措施」大致说一下,最后再用「园区产业规模加速壮大」来概括「2019年,已有17个项目建成投运,42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等数据即可。


2021国考申论省级卷「材料二、问题二」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