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二年纪事3
孙权向魏文帝称臣后,交还了于禁。当初于禁被关羽生擒,曹操为此感叹,甚至还不如后来的庞德。魏文帝表面上对于禁的投降很宽容,实则和他父亲一样,心里不喜欢于禁,就在于禁回访东吴的时候,让他去父亲的陵墓高龄祭拜。于禁过去后,看见当初自己投降的画作,惭愧不已,最终遗憾去世。死后还被冠以恶名,裴松之甚至觉得,这是你于禁应得的。
补充一点,于禁在东吴为俘虏,被虞翻瞧不起。孙权对虞翻的轻蔑表现出不悦。当然,司马光也不认同魏文帝的做法,你可以杀了他,可以废掉他的职位,但你羞辱他,还能是君主吗!
《三国志·于禁传》:(魏)文帝践阼,(孙)权称籓【藩】,遣(于)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裴松之: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三国志·虞翻传》: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
司马光: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当初,魏文帝要任命杨修的父亲杨彪为太尉,杨彪坚决不同意,说:“我曾经是汉朝三公,不能为国尽忠。因而我不愿意为您的臣子,这是不光荣的。”魏文帝允许了杨彪不出任。
这年十月,魏文帝召见了杨彪,以厚礼对待杨彪,杨彪觐见的时候,只穿单衣进来。几年后,杨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续汉书》:积十馀年,(魏文)帝即王位,欲以(杨彪)为太尉,令近臣宣旨。彪辞曰:"尝以汉朝为三公,值世衰乱,不能立尺寸之益,若复为魏臣,於国之选,亦不为荣也。"帝不夺其意。
《后汉书·杨震传》:乃授(杨彪)光禄大夫。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彪着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
同上:(杨彪)年八十四,黄初六年卒于家。
魏文帝派邢贞任命孙权为吴王。孙权对此毫无介意,他说:“古代从来没有九州伯,我接受了有何不可?当初汉高祖不也是顺势而为,接受项羽册封吗?”
邢贞到来后,不下车,被张昭训斥之后下了车。张昭他说,“你怎么敢妄自尊大,认为我们毫无防备的?”而旁边的大宝徐盛反应更激烈,他说,“我们不能为国除贼,只能站在这里和你们结盟,难道不是侮辱吗?”邢贞听着徐盛这番话,说道,“江东的将相能有此话语,证明了他们不甘心于为人之下。”
《江表传》:权群臣议,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受魏封。权曰:"九州伯,於古未闻也。昔沛公(汉高祖)亦受项羽拜为汉王,此盖时宜耳,复何损邪?"遂受之。
《三国志·张昭传》: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贞入门,不下车。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
《三国志·徐盛传》:权出都亭候贞,贞有骄色,张昭既怒,而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邢)贞闻之,谓其旅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